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喜看今人“观沧海”(一周科技风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05:12 人民网-人民日报

  嘉言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老一代海洋人就提出“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目标。他们的夙愿如今正在变成现实,最近便好事连连。

  3月24日,我国第二十一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圆满结束,远行151天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回到上海。盘点战果,137名队员完成了27项科考工作,创造了我国南极考察史上的多个纪录,为我国在南极建立第三个考察站做了前期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考察队员实现了人类首次从地面进入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冰穹A最高点,测得零下58.4摄氏度这一迄今为止在南极冰盖得到的最低年平均温度,并获取了大量珍贵数据。

  野外考察告一段落,后方研究刚刚开始。南极科考队员带回的极地冰芯,可以提供至少两千年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下一步,中外科学家们将围绕冰芯进行稳定同位素、化学成分、冰芯气泡里的温室气体浓度、微生物等方面的测定和实验,更多的发现还在后头。

  3月26日,国家海洋局又传喜讯,我国首次组织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即将开始。从4月初到明年1月,“大洋一号”科考船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进行一系列考察活动。此行恰逢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这次环球航行有何意义?相信专家学者会从不同的角度给公众一个满意的回答。

  众所周知,现在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是海洋,追溯地球的成长历史,海洋的面积曾经更大。古人用沧海桑田的传说描述地球环境的变化,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就是一片汪洋大海。至于它为什么后来变成陆地,继而隆起为世界屋脊,以后又会怎样变化,目前虽未形成明确结论,却吸引科学家们苦苦探求,包括到南极冰盖寻找证据。南极科考队员中就有中科院寒旱所的专家,寒旱所地处兰州,专家们一般是往青藏高原跑,这次居然有人跑到南极,可见科学研究得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近年来,青藏高原研究在国际上成为显学,成果一直不断。3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发表报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喜马拉雅冰川正以平均每年10—15米的速度退缩,将使中国、印度和尼泊尔数亿民众几十年之内面临缺水威胁。我们当然不能无视这一警告,但要寻找应对之策,还得依靠深入的研究。就在这一报告发表3天之后,我国组织的新一轮珠穆朗玛峰地区大型综合科学考察拉开大幕,其中一项是复测珠峰高度,看看珠峰顶部因气候变暖到底降了多少,降低过程有多快。

  公元207年,曹操曾在滦河入渤海附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大抒枭雄豪情,在文学史上留下一首好诗。但他何曾想到,今人能够驰骋世界屋脊,攀登地球之巅,深入南极腹地,远涉万里重洋,甚至遨游浩瀚太空!今人之登高原,观沧海,意义尽可深思,价值无法估量。

  《人民日报》 (2005年03月31日 第十四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