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要不要实行有偿让座(争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05:44 人民网-华东新闻

  正方

  向公德过渡的必要手段

  有偿让座,目的是要唤起公众的公德意识,作为一种引导手段,此举未尝不是妙举。只要人人都有了这种意识,久而久之,当“让座”成了很普遍、很自然的习惯,还有谁去索取报酬呢?如果公众最后都“义无反顾”了,那当初的“见利生义”又何过之有?

  江西石城县 孔德彬

  对爱心奉献的回报

  传统道德要求“无私奉献”,可现实社会中实践者寥寥。有偿让座是对爱心奉献的回报,是为了鼓励人们多做好事。对于让座的人而言,不会在乎0.5元钱“爱心卡”的经济价值,更不存在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动机,只是渴望在付出的同时能得到认可与尊重。安徽明光市王童瑀

  拷问公众公德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主动让座的现象太少了,虽然公交部门也采取了在车内张贴标语、语音提示等形式来“提醒”主动让座,但收效甚微。有偿让座是一种无奈之举,也不失为一种呼唤道德的探索,其最大意义,是用金钱来拷问公众的社会公德,引发对金钱与道德观的深刻反思。

  山东枣庄市 滕方永

  关键是从“我”做起

  上车抢座争先恐后,对需要座位的人视而不见,这些现象,不仅大城市里有,小城市里也有;不仅年轻人身上有,上年纪的人身上也有。从媒体的报道看,反对有偿让座的人远远超过了赞成的,但为何一到现实生活中,不让座的人还是如此之多?光说不做是人容易犯的毛病,关键是要从我做起。有偿让座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使让座的人越来越多。

  浙江宁波市 卢玉春

  重要的是摆正心态

  对于有偿让座是否会变味的担忧,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摆正心态。有偿与无偿的主动权实际上还是把握在自己手上,你不想接受,你可以说“不”。有偿让座只是一种张扬社会公德的手段,一旦所处的现实环境发生变化,那么如何更有效地推动雷锋精神“与时俱进”,还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福建柘荣县 周贻海

  反方

  反而加重道德危机

  尊老爱幼、除暴扶弱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好事不留名、不图回报是大家公认的美德。有偿让座让人看到一个不愿意看到的现实:社会对道德褒奖开始有了物质刺激,这种物质的刺激给原本道德的东西增加了更为现实的因素,有了花钱买道德之嫌,这反而更纵容和加重了道德危机。

  山东阳信县 苏殿军

  可能减少让座行为

  在公交车上让座,他人和受座者都很感动。如果实行有偿让座,不仅低估了让座人的觉悟,而且会使让座者担心别人说闲话而不再主动让座;接受的人也会因为有偿而变得心安理得,不再感动。所以,有偿让座不仅唤不起更多人的让座意识,说不定还会减少让座行为的发生。

  江苏扬州市 震坤

  导致公德走上歧途

  让座本是尊老爱幼美德的具体表现,用金钱来唤醒人们的公德意识,实不可取。社会公德是无价的,如果硬要用金钱给以量化,无疑是对具社会公德意识群体的侮辱。我们担心,这是否会向少年儿童传达一种道德拜金观念,传统的社会公德会不会从此走上歧途?

  上海宝山区 乔传标

  一个微笑已经足够

  前阶段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开始建立“道德银行”,就是将某人做的好事记录在册,等若干年后作为其享受别人服务的资本。我认为这比用物品和金钱直接交易高尚得多,也纯洁得多。“让出一个座位,得到一个微笑”,我想,这是做好事、献爱心的根本要义。

  安徽铜陵市 张维

  我会感觉非常尴尬

  作为一名军人,每当在公交车上遇到需要帮助的乘客时,我都会主动让座,心里也感到很踏实。假如这时售票员奖励我一张“爱心卡”,我会脸红的,而且很可能引来其他乘客异样的目光。让个座,献一份爱心,既是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一种美德。有偿让座只会让人在献出爱心之后,体会到尴尬的滋味。

  上海武警 葛国彦

  《华东新闻》 (2005年03月31日 第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