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说法庭不需要温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07:15 华商网-华商报

  当罪犯在法庭上接受庄严审判时,与之相对应的往往是冰冷的手铐、严肃的判决,因为不这样不足以体现法律的威严、不足以震慑罪犯的心灵。长久以来,我们都习惯了这样的方式,认同了这样的方式。有一天,突然发现在严肃的判决宣读之后,法官竟然又宣读了一份温情脉脉、情理结合的“判后寄语”,不免在惊愕之余,体会到冰冷的法律也有温暖柔情的一面。

  “判后寄语”是法官在判决后,用通俗的话语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法律之外进行道德感化和良知洗礼。“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尤其在威严的法庭上突然得到一席体现尊重和人文关怀的话语,不啻为“良言一句三冬暖”。

  类似的“判后寄语”已经陆续在全国各地的法院亮相。早在去年初,西安市碑林区法院就在省内首创了“判后寄语”,实践证明在刚性制裁外辅之以柔性关怀,往往可以达到让人“心服口服”的良好效果。法院的判决不仅是要量刑准确、合理,达到法理上的正义,也有必要在道德和人文上给予一定关注,使罪犯的心灵被触动,从而使法律从起初的惩罚意义向教育意义逐渐深化。毕竟,惩治只是手段,让失足者重新做人、维护社会公正才是目的。

  “判后寄语”的功能不仅于此,它还是一次特殊的普法。法官用平实和温婉的言辞,告之被告人错在哪里,还可以告之原告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使当事双方在身临其境的状况下理解法律。这样的例子在其他省市一些法院的民事案件中频频上演,当事双方往往能从寄语中领略到法律真谛,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来形容是非常形象的。

  同时,这样一种方式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法官“以人为本”的观念。法官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守护者,公平、正义最重要的本体是公民,所以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守护实际上是对每一个公民权利的守护。每一次感动原告和被告的“判后寄语”诞生前,首先法官自己先要进行一番心灵洗涤,这样才会不断积累“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的惯性力量。

  威严无情是法律的一面,另一面是感人温情,刚柔结合才真正体现法律人性的力量。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