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湿地失火 丹顶鹤不知何处安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10:37 燕赵晚报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距齐齐哈尔市30公里,是世界七个重要湿地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鹤类栖息之地,被称为鹤乡。3月的鹤乡正准备迎来春归的丹顶鹤,但这里突起大火,几天之内10万公顷湿地被化为炭土。

  3月28日中午,记者见到杜尔伯特县烟筒屯镇郑镇长时,他显得很伤心:“丹顶鹤飞走了,就不会回来了。21日那天,两只大鹤刚刚飞落湿地,早上,我还看见它们在芦苇荡里嬉戏,可大火很快随风势从当奈村烧过来,硬是将丹顶鹤惊走了……”

  烟筒屯镇一位七旬老者张怀德告诉记者,2001年,扎龙湿地发生过一场大火,持续了六十余天。丹顶鹤违背了自然习性,提前迁徙,大部分到江苏盐城过冬,一部分飞到日本过冬。本来,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一年四季都适合丹顶鹤栖息,很多丹顶鹤都是长期留驻的。但是现在因为湿地的持续干渴,丹顶鹤觅食发生困难,加上大火的“逼迫”,它们可能会飞到别的地方了。

  湿地干渴仙鹤断粮

  十年前的杜尔伯特县烟筒屯镇当奈湿地,每逢春夏之交,芦苇、水草一片碧绿,各种飞禽候鸟在此栖息,最为珍奇名贵的丹顶鹤,也在此落户,村民那时可以在烟筒屯镇看到夕阳中的丹顶鹤信步轻舞,听见轻风中白鹤的引颈鸣唱。

  该镇郑镇长对记者表示,今年丹顶鹤可能不会回来了,湿地本来就在变干,如今焦黑的沼泽地里又烧没了鱼虾、壳类动物,没了吃的,它就不会回来。去年曾飞回的几十只丹顶鹤就一直居食堪忧,有的甚至跑进村民的苞米地里找吃的,更有一些鹤类回来后又远走他乡,另择佳地休养生息。要想保证回迁的鹤群不“断粮”,除非国家拨专款购买玉米、小麦、鱼虾和鹤类喜食的其他食品,投放在鹤群经常出没的水草地区。

  记者几日里在烟筒屯镇采访时看到,车辆已经可以在原来水深齐腰的湿地核心区驰骋,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干裂的地缝。据当地村民介绍,当奈湿地过火较轻的苇地今年可能恢复,中度过火的地方苇根尚未烧死,需两到三年才能恢复,过火特别重的地方苇根全部烧死,这些地方将变成不毛之地,无法再给丹顶鹤等珍稀水禽提供筑巢之草和隐蔽之所。

  居住于扎龙湿地的村民都知道,丹顶鹤一直栖息于芦苇丛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鱼类等。4月中下旬开始营巢产卵,筑巢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的枯草丛中,每窝产卵两枚,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0—33天。待幼鸟学会飞行,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

  今年的大火,带给扎龙湿地几乎是毁灭性的灾难。附近的村民,除了对环境巨变的惋惜外,更多的担心是,美丽的丹顶鹤是否还能飞回来。

  火灾缘于湿地之渴

  “这些年,扎龙湿地太渴了,这是起火的真正原因。”扎龙湿地管理局局长李长友这样认为。

  李长友介绍:扎龙湿地原本是上游河流漫散形成的,近年来上游河流时常枯水、上段河流又有水利工程层层“拦截”,湿地一直处于渴水的状况。虽然在2002年湿地大火后得到过政府补水,但由于没有长效的补水机制,湿地干旱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事实上,扎龙湿地从2001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规模不等的苇塘火灾发生。

  3月28日下午,李长友带领记者,走在大火过后的扎龙湿地上。从苇塘地上抓起一把灰烬,他说:“你看,湿地干得连芦苇根部都烧成灰了。在现在这冰雪消融的季节,湿地上本该是车也难进的。你看,现在地都干裂了,否则湿地是根本不会发生大面积火灾的。”

  湿地干了,大火来了,烧尽了芦苇的鹤乡究竟最缺什么?当地人给出了一致的答案:水!

  扎龙缺水,丹顶鹤苦不堪言,关注的人们更是心急如焚。扎龙湿地再也不能“渴”下去了。

  据了解,近几年,由于该区域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扎龙湿地连续干旱,水面急剧减少,湿地面积一度缩小至130平方公里,仅为几年前的四分之一。大片苇草干枯,湿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据测算,扎龙湿地内生存的丹顶鹤数量一度比5年前减少了20%以上。

  在自然河流不能维持湿地“生存”的情况下,人工补水成了最紧迫的救生之道。对此,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扎龙上游水源的洪泛越来越少,加上这一地区的蓄水能力很差,补水必须是长期持续进行的。在黑龙江省政府和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2001年,齐齐哈尔市投入数百万资金,从嫩江向扎龙湿地补充生态水1亿立方米,使湿地面积恢复到400平方公里左右。2002年4月,扎龙又启动了生态补水二期工程,到9月底工程结束,补水量达3亿立方米。这是我国第一次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补水。让李长友感到遗憾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部门供水也存在很大的经济成本,扎龙湿地长期补水的机制又没有有效建立起来,遇到大火才补水、补水后再间断的情况不仅将成本提高,也造成了湿地干旱、火灾频发。

  人与鹤该如何相处

  扎龙湿地核心区的干地叫“岛子”,这里本来是鸟岛,可不知从何时起,人占鹤巢,人进鸟退。这里的种植业依然是靠天吃饭,这里的人们在破坏自然的同时并没有征服自然。1997年春,扎龙核心区农民的300多亩玉米种子,被饥饿的鹤群刨食一空。人的日子在这儿并不好过。据介绍,核心区内13个自然村屯的居民如果遇上风调雨顺的年头,人均收入能达到1800元左右,但如果遇上灾年,收入则少得可怜,生活水平十分低下。扎龙的土质多为盐碱地,可以长草但长不好粮食;扎龙村居民每人只有6分地,只能种点玉米。到了夏天,很多家庭还只吃两顿饭。村民仓慧杰说,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割苇子和捕鱼。据了解,扎龙湿地中的湖泊现由个人承包,承包人筑堤围湖,搞人工养鱼。围湖养鱼切断了鱼类的回游通道,浅水沼泽的鱼无法越冬,鱼类增殖量锐减。人类活动范围扩大,破坏了湿地生态,也破坏了丹顶鹤等珍贵、濒危鸟类的栖息繁殖和隐蔽的环境和条件。

  据有关专家介绍,丹顶鹤一般将巢筑在人迹罕至的芦苇深处,“巢址周围的苇丛高度都在120厘米以上,白枕鹤的巢址周围30米内必有小水泡,丹顶鹤对水的要求更高,多在10米左右。”

  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长友告诉记者,鹤是机警的动物,尤其在繁殖期,它们常常为了躲避人的干扰而在沼泽中游荡,甚至推迟繁殖期。每年村里人割苇子,就像剃光头,鹤想找个筑巢的地方都不容易,只能栖息在稀疏幸存的“哑巴苇子”里。

  湿地核心区里的赵凯村,有32户180口人。许多居民的住房都是用草垡子垒筑。据介绍,草垡子是植物的根系和湿地中的粘土结合在一起,经过千百年沉积形成的一种植被。30厘米厚的草垡子,要经过几百年才能生成。这些草垡子被挖起来后,湿地的地表就会裸露出来,再难恢复。湿地被大面积围垦成稻田,破坏了千百年来形成的湿地植被。在这个村里,没电、没路,只有土地350多亩,均为盐碱地,十年九不收。几十年来全村只盖起了两间砖瓦房。与赵凯村情况类似的还有很多,住房砖瓦化程度不足2%,生活能源全部来自苇草和秸秆,人畜饮用水均是土井水,水质恶劣,煮开后浑浊不堪,难以饮用。

  “目前,人鸟争地、争食问题日益突出,大火频起也是由于火源存在,所以他们无法和谐共处。要想杜绝火患,应该把村庄变成鹤岛,让丹顶鹤和其它鸟禽有真正独立的生存空间。此次扎龙起火就是因为当奈村村民过失引起电路着火,而齐齐哈尔市境内大火多次复燃则与农民放火烧荒有关,只要有人就有火患存在。我们这个管理部门无法运用执法权对村民进行约束,只能口头警示,让他们增强防火意识。”李长友说。

  高额补水费谁来埋单

  3月27日晚,黑龙江大部分地区普降大雪。对于失火的扎龙湿地来说,这场大雪下得太及时了。李长友说,苇塘大火确实熄灭了,但并不表示火险完全消失。因为到了4月份天气转暖,芦苇、草地被晒干,如果扎龙湿地仍然缺水,大火仍有再起的可能。而湿地从嫩江补水最快也得4月20日才能开始,因为那时嫩江才融化,补水闸门才能打开。这一个月的时间仍是火患潜伏期,大家仍得为扎龙湿地大火复燃的潜在危险提心吊胆。

  据悉,目前扎龙湿地供水主要靠乌裕尔河和嫩江,但由于乌裕尔河途经之处被数次截流,进入扎龙湿地的水已是杯水车薪,而嫩江水又被黑龙江省中部引嫩管理处“掌控”。所以需要水源,必须花钱购买。目前,购买每立方米嫩江水,如果用于水田为6厘钱,用于鱼苇经济区则为1.2厘钱,这对于“填不满的无底洞”扎龙湿地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据了解,今年扎龙干旱渴水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降水量少。扎龙保护区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00毫米,而去年的降水量还不到200毫米。

  由于扎龙的补水经济负担过重,以往扎龙补水中,省市两级财政拨了一部分经费,但更多的费用由担负补水任务的黑龙江省中部引嫩工程管理处承担。3月29日,记者致电该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管理处已为扎龙补水承担了几千万元的成本,再也无力背包袱了。

  那么,到底谁该为扎龙补充生态水埋单?李长友认为,应该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不能只是解了近忧而忘了远虑。否则,丹顶鹤会背井离乡,而扎龙大火的悲剧也有可能重演。(注:大图由《生活报》提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