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上午拜谒孙中山衣冠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16:02 北京晚报

  今天上午,一层淡淡的雾霭低垂在北京上空,位于香山脚下的千年古刹碧云寺如往日一样的静谧、肃穆。上午9时30分,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国民党大陆参访团一行来到了这里,祭拜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市委副书记龙新民的陪同下,江丙坤及夫人一行首先来到孙中山纪念堂,在中山先生的座像前敬献了花圈,并集体向先生塑像深鞠三躬,江丙坤还上前扶了扶花圈上的一对挽联。

  随后,参访团一行观看了一段记录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的录像与生平展。在观看录像时,江丙坤的夫人不禁流下了两行热泪。在参观孙中山衣冠冢时,江丙坤特意观看了一下摆放在厅堂里的玻璃钢棺。

  在孙中山纪念堂前的院子里,江丙坤表情十分凝重地题写了“世纪伟人”四个大字,书写的速度十分慢,虽然每个字的大小约为10厘米见方,但他却用了三四分钟才最终完成。最后,国民党大陆参访团一行在孙中山纪念堂前集体留影。11时左右,江丙坤与夫人携手走出了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前的台阶。

  按照行程,明天,国民党大陆参访团将离开北京启程返回台湾。

  历史追忆古刹幽幽缅怀情

  “西山台殿数百十,侈丽无过碧云寺。”始建于1331年的碧云寺是香山著名的古刹。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10分,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后,国民政府将南京紫金山选为墓地。由于南京陵园建设不能马上完工,治丧处便决定将孙先生遗体暂时厝放于西山碧云寺。

  1929年5月,南京中山陵墓建成。孙中山遗体易棺后,国民党总部决定在金刚宝座塔内设立孙中山衣冠冢,内置先生逝世时所用的楠木棺,棺内摆放有重殓时换下的大礼服、礼帽等。新中国成立后重修碧云寺,将之命名为“孙中山纪念堂”(由宋庆龄题写匾额)和“孙中山先生衣冠冢”,以供后人瞻仰。本报记者光炜 刘平

  会谈成果 台湾农民可来大陆创业

  昨晚,中共中央台办副主任李炳才和农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民航总局的代表与国民党参访团部分成员在钓鱼台国宾馆进行了会谈。会谈中,双方就加强两岸经贸等领域交流与合作,交换了看法并取得了12项初步成果:1尽快推动实现两岸客运包机“节日化”、“常态化”。2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大陆方面欢迎台湾农民到福建、海南、山东、黑龙江、陕西等地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及其他地方创业发展。3解决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问题。4恢复对台输出渔工劳务合作业务,是台湾渔业界的迫切要求。应推动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尽快就渔工人身意外和医疗保险、渔工风险保证金、渔工工资水平、渔工投诉制度、转船制度、双方通报机制、双方分别指定经营公司和使用统一合同文本及大陆渔工上岸休息场所等问题,进行协商,作出安排。5鼓励和推动两岸金融、保险、运输、医疗等服务业的合作,加强两岸信息产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深入发展。6大陆方面已制定、实施了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台胞在大陆投资的正当权益。7促进两岸县市之间、乡镇之间对口交流,建立相对稳定、长期的交流机制。8通过适当民间渠道磋商,促成早日实现两岸媒体互派记者常驻,促进两岸新闻交流。9实施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标准、设立台湾大学生奖学金的办法,争取及早实施。10大陆方面了解台湾旅游业者期待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愿望,正在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11大陆方面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研拟台湾同胞往来大陆的便利措施。12推动两岸共同打击犯罪。

  本报综合消息

  岛内舆论

  68.4%的台湾民众希望两岸走向务实谈判,有43.9%的人赞同优先加强与大陆的关系,比希望优先加强与美国关系的33%高出10.9个百分点。

  ———台湾年代电视台最新民意调查

  大陆高规格接待国民党参访团,是其近来对台政策的具体体现。大陆领导人已经表示,不管是什么人过去说过什么话、作过什么事,只要认同“一个中国”原则,大陆都会与其来往。北京的立场是开放的,并非针对台湾某一特定政党。

  ———台湾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邵宗海

  国民党到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拜谒、祭奠,是为两岸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协商、谈判寻找共同的历史基础,这对国民党来说虽然晚了一点,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台湾政治大学公共行政系教授吴琼恩

  官员博导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