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育乱收费的四个隐蔽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22:10 人民网

  网友:丁仁能

  这几年,教育乱收费问题一直居于价格举报的首位。很多人认为,教育乱收费主要是教育投入不足导致的。“教育投入不足说”虽然有相当的代表性,但还没有触及教育乱收费的本质。人们可能会问:什么时候才能“按需投入”?达不到“按需投入”,教育乱收费就不能禁止吗?多大的教育投入才能满足教育需求而不至于乱收费?难道从城市到乡村,从幼儿园到高等学校,从经济发达地区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乱收费,都是因为教育投入不足吗?

  回答是否定的。教育乱收费之所以屡禁不止,屡查不绝,还有以下四个更重要的原因。

  一是土政策让学校尝到了乱收费的甜头。在现行的教育收费政策中,有很多谁也解释不清的“土政策”。比如,很多地方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被人为地分成计划内、计划外两部分。计划内招收的学生,按正常标准收费;计划外招收的学生,除正常收费外,还要收取很大一部分的扩招费。招生计划为什么要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部分?如此划分的政策依据何在?没有任何人能合情、合理、合法地作出回答。一些信誉好、条件优、质量高的中小学,在尽量压缩招生计划的同时,却不遗余力地大量招收借读生、旁听生,其目的当然也是为了多收费。借着民办学校在收费方面的宽松政策,一些名校纷纷办起了“民校”。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仅仅因为挂了一个民办学校的招牌,收费却比同类型的公办学校高出好多倍。示范学校的创建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现在不少地方搞所谓的“优质优价”,也把示范学校与收费挂钩。这样一来,遍地开花的示范学校也就顺理成章地可以高收费了。有这样一些政策来“保驾护航”,学校焉能不放开手脚收费呢?

  二是“不告不理”让学校有了可以乱收费的错觉。如果说教育、物价、纠风办等等部门,一点都不知道眼皮底下的学校有乱收费行为,恐怕不符合实际情况,也没有多少人相信,因为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他们亲戚的子女,大多在当地学校读书。学校什么时候收费、收了多少,他们怎么能不知道呢?但是,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抱着“不告不理”的心态。他们即使知道一些学校有乱收费行为,但如果没有上级大检查的统一行动,或者领导要求查处的批示,或者家长不依不饶的举报、控告,大概是不会去微服私访,调查了解学校乱收费情况的,更是不会去按照条文规定来对乱收费行为进行处罚的。当然,也有少数告了也不理的情况。他们总是以种种借口搪塞举报人,把举报人拖得筋疲力尽。这些现象无疑使学校产生了“乱收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错觉。

  三是查处不力让学校有了乱收费的胆量。现在,每年都要进行几次教育收费大检查,都要召开治理教育乱收费的电视电话会议,但是,这样的检查带有很强的“时令性”:一般都在学期开始、学期中间、学期结束时进行。每次检查前,层层发通知,检查的时间、检查的内容、检查行进的路线、检查的方法、参与检查的人员等等,一概广而告之。这样的检查虽然看起来轰轰烈烈,浩浩荡荡,却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效果,也查不出多少隐蔽的乱收费。摸到这个规律后,一些学校很会避开这个“治理乱收费的风头”,常常选择学期结束放假前收费,与治理乱收费打起了游击战,叫你查无所查。几乎所有的教育、物价、纠风办等等部门不是都有治理教育乱收费的举报电话、举报箱吗?是的。但是,这样的举报电话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遇到群众举报,他们常常是将举报信、举报电话往下一级“一转了之”;即使有时他们亲自到学校调查了解,往往也碍于各种关系、各种情面而难以查处。所以,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大棒虽然举得很高,有关惩处乱收费行为的条文虽然很严厉,但是真正落下去的时候,却并没有什么力度,人们也没有见过有几个人是因为教育乱收费而“倒霉”的。

  四是同情学校行为让学校乱收费有了心理上的归依感。实事求是地说,绝大多数学校在乱收费用后,并没有私分乱发、大吃大喝、游山玩水,这些钱差不多都用在了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上。于是,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对学校的乱收费行为产生了同情,认为学校的乱收费虽然不合法、不合理,却合情,能够理解。这种社会心理一产生,必然使乱收费的理直气壮,治理乱收费的心慈手软。结果到头来,治理教育乱收费年年讲,教育乱收费行为年年有,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教育乱收费居然成了一个让人头痛的,难以痊愈的牛皮癣。

  如果我上述分析没有多少谬误的话,那就算找到了教育乱收费的另外四个隐蔽原因。不过,教育乱收费既然是顽症,要想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太现实。下一步该怎样对症下药,还需要认真研究。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