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发展机会不平等 中国公共服务差距紧逼财政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16:4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1日电《瞭望》刊载文章指出,中国目前的财政体制,对解决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居民贫富差距的力度不够,远不能满足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公共服务不均衡 发展机会不平等

  文章援引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指出,由于政府财政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弱化,使一些地区在公共投入顺序上出现颠倒,造成百姓基本生存条件差距拉大。

  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唐忠新说,出现贫困人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于贫困群体的子女失去受教育发展的机会,使贫困继续向下一代传递。辽宁省财政厅厅长邴志刚认为,谁优先获得公共产品的使用权,谁就优先发展;但由于公共产品提供的不均衡,享受不到的群体失去发展机会。

  财政支出结构失衡 财力资源效率低下

  文章指出,公共服务产品提供不均衡,有财力不足的问题。但一些财政专家也认为,现有财政体制造成政府财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配置,使用效率低是首要问题。

  一是财政支出缺位,“养人”重于“做事”,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公共事务没有完全承担起来。二是财政支出越位,对竞争领域的投资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有限财力,挤占了公共领域的份额。三是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领域存在严重浪费问题,效益低下。四是“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加大了公共财政难度。建立县乡公共财政体制是国家公共财政体制的基础,也是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国家把收入的大头上划中央,留给地方的只是一些数额小、零散、不稳定和征收成本较高的小税种,县乡公共开支缺少必要的税收来源。同时,县乡政府自身财力与支出责任极不匹配。其结果是,人为扩大社会成员间分配差距,引发社会不公平。

  现行转移支付尚不能提供有效资金支持

  文章指出,为提高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财力,中国自分税制以来实施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为缩小地区间差距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瞭望新闻周刊》在云南、四川、贵州、辽宁调查了解到,由于转移支付政策有待完善及执行过程的逐步弱化,尚未达到实现各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不能为各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有效资金支持。

  自1995年开始,中央财政对地方实行过渡期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到2004年,中央财政已经初步构建起由税收返还、专项补助和一般性转移支付等多种形式组成的转移支付体系,对缓解贫困地区的财政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财政专家认为,尽管目前的转移支付缩小了地区间的财力差距,但在现有的体系下,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并不明显,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有拉大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的倾向。

  一是转移支付总量并不少,但结构不合理。在当前的转移支付体系中,份额最大的是税收返还。贵州省一位财政人士指出,由于税收返还是以1993年的地方收入额度作为基数的,这等于对地方原有既得利益的认同,使原来发达地区的财政盈余将会继续增加,欠发达地区财力缺口也将继续扩大,事实上加速拉大地区间财力的差距。二是专项补助资金多头管理,广撒胡椒面,使用效益差。三是项目资金在使用上浪费严重,相当一部分变成了养人的吃饭钱。一些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为了保公务员开支的“吃饭钱”、保政府的运转,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比较多,从而使资金性质与用途发生变化。

  规范转移支付与转变理财思路并举

  文章分析认为,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应采取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与转变理财思路并举的办法,保证资金来源充足应用到位。一些财政专家建议,从现在中央实施转移支付的总量看,中央财政完全有能力结束过渡期,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推进,为二次分配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同时,一些专家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必须在理财思路上有重大转变。邴志刚提出,在财政的二次分配上,要以公平为主,尤其注重社会公平,真正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王卫昆认为,财政资金应体现公共性,向弱势群体倾斜,用到受益面最大的领域。(王振宏刘书云黄庭钧)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