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吃掉300亿公斤粮食 旱魔肆虐:天灾还是人祸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18:57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记者董峻、姚润丰) 旱! 东西南北中,全国各地都有受旱魔肆虐的地区。 截至3月25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已达1.79亿亩,其中作物受旱3556万亩,水田缺水和旱地缺墒1.44亿亩,938万人、895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旱魔每年吃掉300亿公斤粮食 海南——这个原本不该缺水的省份,去年以来遭受罕见的夏秋冬连旱,降雨量降至50多年来最少,至今旱情仍然持续。半数耕地遭旱,89万人、20万头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 吉林——受旱面积已有2741万亩,其中旱田受旱面积2554万亩,占计划种植面积的近半。 山西——主要河道春季来水量较历年同期严重偏少,土壤墒情普遍下降,受旱面积已达840万亩。 甘肃——受旱面积650万亩,35万人、38万头牲畜饮水发生困难。 …… 入春以来,北方大部地区降水量不到10毫米,内蒙古西部、华北中部、辽宁中南部等地基本无降水。华北西南部、西北地区东部部分地区旱情已有露头。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北方大部地区近期仍无明显降水,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预计华北南部地区及西北东部的旱情将有所发展,海南降水仍然偏少,旱情仍将持续。 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李昌健说,我国常年农作物受旱面积约3亿至4亿亩,每年损失粮食300亿公斤左右,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60%。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8%左右,水资源紧缺将成为本世纪我国粮食安全的瓶颈。 2004年,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2.49亿亩,绝收2738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尤其是内蒙古东部、东北西部的春旱和华南部分地区的秋旱多年罕见。全国一度有79座城市缺水,因旱先后有2340万城乡人口、132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这些都还只是旱魔对农业人口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坦言,目前我国旱灾影响评价及风险分析还刚刚起步,旱灾评价大多局限于农业受旱的评价,很难定量说清楚干旱到底对工业、城市和生态造成多大影响。 旱魔肆虐,天灾还是人祸? 旱灾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变化。据多国科学家预测,本世纪温室气体浓度将继续增加,气温继续变暖,其速度将超过过去一万年中的任何时期,这将带来频繁的气候灾害--过多的降雨、大规模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说,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升高了0.6摄氏度,全球尺度蒸发量、降水量、极端强降雨日数和强降雨量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意味着有的地方非常旱,而有的地方却非常涝。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是抗旱工作中最令人头疼的事情。一些地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率低,老化失修,灌溉管理粗放、灌溉用水效率低。尤其是灌区及其渠道的高损坏率、低利用率突出,导致有水无法入田灌溉。水利部农水司司长李代鑫认为,原因主要是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即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后,没有新的投入机制。目前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基本上处于“吃老本”状态,灌排设施不全,工程老化失修,运行效益衰减。 农业生产受旱情影响大,与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率低有相当大的关系。目前我国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5%,而发达国家为70%左右。据测算,我国每生产一公斤粮食需要消耗1300公斤水,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在1000公斤以下。 河流湖泊受污染、生态环境遭破坏,则是水资源短缺并招致旱灾的直接或间接因素。2005年1月份监测显示,长江、黄河、淮河等七大江河水系劣Ⅴ类水质占28.4%,水污染已出现由支流向主干延伸、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由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由陆地向海域发展的趋势。同期对全国52个主要湖泊评价显示,5个受污染,26个受严重污染。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已出现因水体污染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从单一抗旱转向全面抗旱 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认为,目前我国抗旱工作有三个关键点—— 重点在农村,因为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即使是在城市化高度发展以后,确保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也是抗旱工作的重中之重;热点在城市,因为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密集,用水需求量大,对供水保证率、水质及水环境的要求高,一旦发生供水短缺,社会影响巨大;焦点在生态环境,要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目前生态抗旱正在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 “抗旱领域从农业扩展到各行各业,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生产、生活扩展到生态,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鄂竟平认为,全面抗旱要求在重视农业抗旱的同时,更加科学理性地做好城市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等全方位的抗旱工作,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一些农业专家提出,农业是用水大户,解决农业用水问题,既要因地制宜增加抗旱水源,积极开展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工投劳,又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培育和推广优良粮食品种。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冬小麦综合节水技术等现有节水农业技术的集成推广。 在新的抗旱指导思想中,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一项重要目标。水利部有关人士表示,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用水需求,确保河流、湖泊、湿地的生态径流,促进流域水环境的改善,并在旱情紧急情况下适时组织跨地区、跨流域应急调水,以保证河流、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不会遭受毁灭性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