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人物:陈丹青的奢侈 李敖的斗志(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21:44 人民网 | ||||||
文化人物是文化领域中的一道亮色,正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人,才有了形形色色的事,从今天起,文化频道增设“一周文化人物”栏目,从编辑角度点击本周热点、焦点人物,展示文化人物的形象与魅力。 3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对画家陈丹青来说,这是烦不胜烦的季节。5年前,他被清华大学特聘为教授兼博士生导师,在这个令人艳羡的位置上,他却始终不能适应当前“学术行政化”的教育体制,他不想被不知不觉地异化,于是选择离开。脱离体制,陈丹青并没犹豫,倒是就此事接受记者访问,颇令他踌躇了好几个月。他一再强调:这只是个人的决定,是出于自己的性格。 编辑点题: 身处社会,我们也许不会有同样的经历,但也许会有相似的难处,游戏规则的力量与惯性让我们感觉到这并不仅仅是陈丹青一个人的“私事”,陈丹青拒绝这个“奢侈”是需要勇气的,是绝大多数普通人做不到的,正是由于这一点,才让人们如此关注,下面我们可以听听那些震动人心的话语。 当事人语录: “艺术教学是非功利的,非程序性的,是具体而微、随时随地在每位学生、每个阶段,甚至每件作品中寻求当下的沟通、指涉、领悟,师生‘双方’应以无休止的追问精神,探讨画布上、观念上、感觉上,直至心理上的种种问题。这样的教学难以体现在教案文本上,难以在工作总结中表述,在我奉命填写的所有表格中,完全无法体现我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后果。”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思想、教学评估,是艺术学院的头等大事:没完没了的表格、会议、研讨、论文,加上满坑满谷的教材———艺术学院从未像今天这样臃肿庞大,像今天这样充斥办学的教条。” “只要出现‘量化’、‘管理’、‘科学’、‘科研’等等辞令,我就不会填写类似的表格,这类辞令与人文艺术及其相关教育无涉,在这些辞令构成的话语文本中,我们无法辨认人文艺术的规律与本质,因此,我不要进入这一‘话语圈套’。” “对任何一位想当艺术家的青年,今日的考试制度是不折不扣的荒谬与侮辱。” “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我深知,这一决定出于对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 【陈丹青,52岁,1980年以《西藏组画》而名声大噪,日后与罗中立的《父亲》并称为中国当代美术史的里程碑。2000年,他作为“百名人才引进计划”中的一员,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入选人物之二 李敖:自报家底——“我在台湾不是蓝色,也不是绿色,是红色” 李敖其人,文坛40年,政坛40载。高举统一大旗,疾呼“一国两制”,自称左派知识分子。3月30日《人民日报》一篇题为《李敖自曝“真面目”》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在与记者的对话中,李敖言辞间矛头犀利、机锋闪烁,不禁让人拍手称快。 当事人语录: “我对《毛选》、《邓选》(《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和《列宁选集》掌握最熟。这跟小的时候有关,我在北京时就痛恨国民党,向往共产党,对左派刊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就是希望中国强大起来,繁荣起来,跟资本主义斗。我们这代人比较爱国。我在台湾不是蓝色,也不是绿色,是红色,我不掩饰这一点,就像西班牙的大画家毕加索一样。” “台湾只有我敢谈“一国两制”,别人不敢谈,一谈就被说是中共同路人,只有我讲,我讲没有事。我在台湾混得很久,没有人怀疑我。我不是搞政治,那是个平台,是个窗口,我要在这个地方讲与大陆来往的好处,以利诱人。” “整天横眉冷对多累啊,人不快乐,整天生气,就早早死啦。我要做战士,不要做烈士,打败别人,这才是本事,还没有做事,就被别人宰了,算什么英雄。强者的干法不能酸不溜溜,哭哭啼啼。我的当选说明台湾民主是假的,因为民主政治是政党政治,我一个个体户能当选,说明台湾的民主是假的。告诉你,在竞选的时候,安全部门派来8个保镖,前后4辆德国产黑色宝马,浩浩荡荡,中间夹的是我的坐车,你们猜什么车———一辆最普通的计程车。这样子没谱,不够派,在别人看来,抹不开面子,怕跌份,我不在乎。” 【李敖:他发表过100多本书,可其中就有96部被禁,号称史上第一个写禁书无人能及的人。1935年出生在哈尔滨,因全家迁到北京而从小在北京读书。1949年,也就是他14岁时迁往台湾,26岁起,利用“文星杂志”和“文星书店”发表文章,后因横批政治被国民党封杀,自此他陷入14年的“牛棚”生涯,44岁时复出,延续他一直以来的反极权、反暴政、争自由、争历史真相的理想写作。2000年代表新党参选“总统”,2004年单打独斗竞选“立法委员”,李敖是位颇具争议性的作家,也主持电视节目。他秉持一贯理念痛批政客而卓然有成。】 入选人物之三 潘石屹:做客论坛——“受保尔·柯察金影响,从心里看不上小资” 3月30日,人民网邀请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做客文化论坛,就“企业文化”等话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席间,老潘时有灵机一闪,时有风趣幽默,的的确确是一个“可爱”的人。 当事人语录: “soho中国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我认为一个企业不应该把自己的文化搞得特别突出。因为,企业是社会的一个整体,应该是跟这个社会的文化息息相关的,也应该适应社会的文化。” “小资都说别人是小资,都不承认自己是小资。像我们这样年纪的人,小时候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影响,从心里看不上小资的,也看不上小资文化。” “小时候崇拜过好多的英雄人物,年纪大了就越来越少了。我想,这可能跟年龄有关系。现在的年轻人追星,我觉得很正常。小的时候我们心目中也有星,例如像王成、黄继光、保尔·柯查金、冬妮亚。” “去年我们公司设计的路牌广告,效果不好,广告公司也费了好多的时间在做创意,最后干脆就用我的“头像”做广告,登了两次效果还不错。但前天,华远公司对我提出意见,说我的脚踢得太高了,碍了他们的风水,所以我们又换了一个。我是希望别人把我的当一个普通的人看待,既不是商人,也不是明星,也不是文化人。” 【潘石屹:自1987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1992年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出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包括北京万通新世纪广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大厦、北京万通理想世界(现改名为新城国际)。1995年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女士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自公司创建以来,两人共同开发了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包括在北京CBD的第一个大型综合项目、50万平米的SOHO现代城;位于海南省,拥有115栋别墅的博鳌蓝色海岸;由12位亚洲建筑师设计的长城脚下的公社,该项目成为中国首个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荣获大奖的建筑项目;以及位于北京CBD核心区域,70万平米的建外SOHO,该项目销售额突破90亿元人民币。潘石屹开发的每一个项目都享有很高知名度,是建筑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