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且自由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2日08:44 今晚报

  网上的语言,引起了一些人的忧虑。“恐龙”、“青蛙”、“酱紫”、“美眉”、“88”——什么“东东”,真是“7456”。于是,教师蹙额,家长皱眉,要求规范的呼声频起。但是,我想,真能规范得了吗?网上聊天,出于我手,入于他目,两厢会意,形成交流,你管他作甚,他又理你作甚?恨不得把每个人的一切私人空间都管起来,是多年形成的一种毛病。思维的惯性改也难。大学读书时,老师说,作为共同交流的工具,是语言;作为个人的,是言语。但语言和言语之间,究竟能不能划出一条界限,我一直是怀疑的。因为只要不是自说自话,任何“言语”,一说出来,就形成交流,化为语言,而不说出来,又有谁知道那“言语”的存在?不过,后来想想,也未见得每个人的“言语”,都能成为共同交流的工具。譬如,某些黑话、隐语,就只能在某些地域、某些群体或某一行当中通行,并不能形成共同的交流。“清炒肚档”,作为犯罪隐语,是指以拳猛击他人腹部,而“清蒸带鱼”则是用鞭子抽打他人。

  小时候,我的长辈凡要避开孩子说些他们之间的“秘密”,会用一种叫做“童林反”的办法说话。“童林反”,仅记其音,究竟是哪几个字,我从来不曾弄得清楚,也许是“同番”,也许是“铜铃翻”,管他呢,只知道它是利用沪音反切的办法,以两个音节合成一个字。上海人喜欢骂人“猪猡”,用童林反来说,就要说成“作事落多”;“瘪三”要说成“驳未速哉”,我们听着犹如外国话,而大人们却说得起劲。这些,都是因着某些特定的环境、特定的需要、在特定的人群中通行的“言语”。离开了这个环境,脱离了这个人群,就无法通行。网络语言,与此有些类似。起初,不过是网上聊天的副产物。譬如,网上聊天要求快速打字,我之所以不去聊天室,就是自度无此速度,恐对手不耐。一快,就不免急不择言,在网上就是急不择字。于是,“东西”成了“东东”,“嘻嘻”成了“西西”,“拜拜”成了“88”。

  中国古代书写的繁难,不但使书面文字简而又简,同口语脱节,而且也经常出现以同音字互代的现象。后人谓之“假借”,谓之“一音之转”,不过是给既存语言现象一个合理的名目罢了。“嘻嘻”成了“西西”,“拜拜”成了“88”,可以算是今天的“假借”。至于“酱紫”、“美眉”,有人作了别样的解释,我则以为不过是港台“这样子”和“妹妹”发音的汉字描摹。至于把丑女叫做“恐龙”,丑男称为“青蛙”,更无非一种借代,用以在网上聊天时增加一些趣味。网上聊手,或因其便捷,或因其有趣,竞相沿用,便成了所谓网络语言。其实,不过是少量不同于规范书面语的词汇或词汇的有意误书而已,其基本语汇和语法规则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就像前面所说的黑话、隐语一样,不必大惊小怪。

  这些在局部范围内通行的词语,超出其通行范围,便无法形成交流。比如孩子如果对父母也“酱紫”、“东东”地乱说,父母必定要他作出解释,否则就等于白说。孩子在日记里用了这些词语,无妨,因为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如果在作文里也这样用,老师不妨告诉他,说话、作文都要看对象,不能让人听不懂、看不懂。如果有必要用到这些词语,至少要加一点注释。

  渐渐地,网络语言中的某些词语,也会逐渐被吸收到作为共同交流的语言中来,就像某些方言词语和行帮隐语被吸收一样。起初,或许是文学作品作为某类人物的语言特征而吸纳,但要真正进入普通话词汇,还得要这一语言的多数使用者认同。因此,对于这类词语的出现,我以为不必大惊小怪,不必横加干预,且自由他,但作为大众传媒,则不宜草率跟进,应当遵守语言文字的规范,因为大众传媒是给大众看的,不是少数人或几个人的私下聊天。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