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浙江“车改”为何急刹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2日10:36 燕赵晚报

  当公车改革正在成为一场全国性的运动的时候,车改先行者的浙江却于3月初宣布暂停车改,引起全国哗然。背后原因,讳莫如深。在百姓眼中,改革之前的公务用车制度,超标配车、维护费用昂贵、公车私用等形成的“车轮腐败”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然而,货币化的“车改”就能成为填埋的沙石,堵住公车的黑洞吗?更重要的是,公车货币化过程中的利益重新分配如何解决公平的问题?在外界的一片猜测声中,记者赶赴浙江调查:浙江在公车改革中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浙江为何下此决心“叫停”曾经轰轰烈烈的改革?

  公车货币化过程中的利益重新分配考验政策公平

  一个车改方案的制定与叫停

  刘峰是杭州市江干区纪委干部,从江干区最初的组建车改小组到后来的调研、方案制定、修改、报批,他一直参与。

  根据调研,一般公务用车1.8的排气量,车价在15万左右。以一台车使用10年计算,每个月的折旧费是1250元,加上每月保险费400元、养路费200元、维修费300元,一台车月固定成本大概是2150元左右。

  “我们以单位出60%的标准计算,单位每月固定支出大概是1290元左右,变动成本中汽油费按照每月540元、停车费150元计算,所以,我们初定方案中最高一级的补贴是每月2000元。”

  经过如此周密的计算后,在江干区最后确定的方案中,车贴最终以用车频率分成正处、副处、调研员、副调研员、正副科、科员六个档次,每个档次又以距离的远近分成三类,最后细化为18个具体的补贴标准。比如在正处这一级上,按上班距离区政府远近分别每月补贴2000元、1900元、1800元,副处相应各减少300元;而一般科员的补贴标准是450元、400元、350元三档。

  车贴标准成为争议焦点

  按职务还是按需求进行补贴成为公车“货币化”过程中的一个难题。目前,浙江的车改模式,主要存在着“购车优惠+每月补贴模式”和“购车补贴+养车补贴模式”两种。前一种是目前比较通行的,无论是西湖区、还是义乌、湖州等地,均采用公车机关内公开拍卖的形式,领导干部有优先购买权,并给予拍卖价一定的优惠。另外,全体镇干部发放交通补贴。而第二种模式,据知情人士解释,有些银行系统和一些开发区基本上沿用这种思路在进行改革。但是,所谓购车补贴是仅限于少数领导,一般干部是不能享受的。补贴按照领导的一个任期,以一辆好车加上消耗,每年可以补贴四五万之巨。而养车补贴则是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补贴,这是大家都有的。

  事实上,按职务还是按需求进行补贴成为“货币化”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在江干区的计划制定中,他们一直想以需求为标准。“但在操作中发现很难量化。从目前看,行政职务级别是用车频率可以参照的重要标准,所以最后还是按职务划定。”区干部李强道出了苦衷,“我们尽可能做到合理。比如从事副职的正处级干部,就只能享受副处级的那个标准,因为他的岗位决定了用车频率。”

  车改能否真正提高行政效率?

  车改的直接初衷,就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李强说,以杭州江干区为例,在公车最多的四季青街道,2003年用在13辆公车上的费用高达138.96万元,距离最远的丁桥镇有10辆公车,2003年的总开支56万元。如果按照拟定的方案,实行车贴后,四季青街道五十多人全年补贴44万多元,丁桥镇四十多人全年补贴46万多元。

  “三墩镇以2002年机关公务员49人测算,与2001年车辆交通费的支出相比,共节约资金50.6万元,财政支出同比下降70%;仅有两辆公车的翠苑街道,也节约了5.12万元,财政支出同比下降25.6%。”三墩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瑞华显然和李强有同样的看法。

  但是,浙江省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的汪国政并不这么认为。“现在大家都只和改革前比,节约了多少。事实上,按照中央的精神,对乡镇一级公务用车是有严格规定的,比如排气量2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但改革前很多地方其实已经远远超标,一个乡镇有十多辆车是普遍现象,这本来就严重违反规定,在超标的基础上谈节约没有意义。”

  浙江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教授张国清在研究后发现,从行政效率的角度看,车改正好适得其反。“基层公务员要的是体面,上层公务员要的是身份,工作中使用公车,公务员得到了身份认同。如果公车完全取消,他们会觉得和在企业打工没有区别,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更加严重的是,在公务员队伍中以‘车贴’为标志,形成了一种明显不平等的等级观念,而这个原来是比较模糊的。”

  按照张国清的设想,其实最合理的改革方式是,把公车组织起来成立租赁公司,统一调配。公司以市场的方式运营,和其他出租公司一样。但是调度系统优先预约、调度给公务员使用,而公务员的公务用车,费用还是由政府承担。“这样既解决了司机问题,又提高了公车使用率。”张国清说,“这样公车就从一个纯消耗性项目变成生产性项目了。”

  公务员廉政建设与车改

  那么现在的公车改革中到底存在了哪些问题,才导致浙江省下如此大的决心“叫停”轰轰烈烈的改革呢?

  “改革标准不统一、有些地区超过社会承受能力,老百姓反映强烈、改革后到底提高了多少效率,是暂缓车改的三个主要原因。”汪国政一针见血。

  作为先行者的徐瑞华也开始思考车改后的新问题:车改如果操作不好,很可能出现新的腐败。实行车贴后,如果领导干部去下级单位报销打的费、到下级企业借车用怎么办?领导干部自己开车,在公务活动中出了车祸怎么办?公车低价拍卖给领导干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怎么办……

  “没有统一实行车改,如果干部从车改后的岗位调到了没有实行车改的岗位,车贴到底还拿不拿?公车到底还享受不享受?”李强说。

  在西湖区,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翠苑街道原主任调任区人大副主任后,区人大一级并没有实行车改,依然保留公车。但是该主任之前已经买了车,到人大后,继续享受车贴而不享受公车。“每次出去开会,主任很自觉地自己开车,而其他同志则坐公车。有时候只有两个人去开会,也要搞两辆车,很浪费。虽然主任也叫我坐他的车,但这毕竟是人家私车,我觉得不好意思。”西湖区人大法工委的一位同志向记者表达了这种尴尬。据《南方都市报》新闻时评

  车改骤停暴露改革中产生的冒进情绪

  《南方都市报》的调查报道揭示了浙江骤然叫停车改的原因:除了公众“车改等于变相加薪”的批评声外,改革进程中还出现了许多改革者始料未及的新问题——一,公车货币化按职务还是按需求进行补贴?需求量化不好等于变相涨工资,按职务又会孕育新的不平等;二,车改能否真正提高行政效率?有专家认为,按照既有的改革逻辑,车改正好适得其反降低效率;三,公务员享受的利益边界在哪里?没有一个统一的改革标准,车改很可能催生新的腐败。应该说,从车改现状来看,这些问题和矛盾不仅是作为车改先行者的浙江独有的:车改全国遍地开花,问题紧贴着遍地开花的车改。从浙江车改暴露出的众多问题看,公车改革存在着一种改革冒进,所谓冒进的改革,就是在改革试点尚未经受考验、改革理性尚未成熟、改革准备尚未充足、改革结果尚不能把握住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仓促上马,骤然叫停,这正是冒进的改革导致的必然结果。从“浙江叫停车改”中更值得反思的是另外一个层面的改革冒进:改革试点尚未经受考验,理性的统一标准尚未形成,怎么公车改革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地铺开了?其实“骤然叫停车改”的事情早在其他城市就发生过,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早在去年12月,苏州的车改就搁浅了,原因是普通公务员呼吁改革需公平、透明,不应成为部分官员的分肥盛筵。再一个现实是,在缺乏试点经验和教训总结的前提下,公车改革似乎在全国已然铺开了摊子,到处都是改革试点。还有一个不得不回避的事实是,基本每个城市车改方案出台后,都遭遇到公众的质疑。这些事实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如今我们的车改已经陷入无政府、无标准、无反思的“三无状态”:在试点工作上缺乏全国性的统一协调,处处是试点;对车改试点的“试过的错”缺乏总结,一个城市的教训不会传递到另一个准备改革的城市;漠视民意,忽视公平,还美其名曰“顶住各种压力”进行改革———这些是典型的改革冒进。浙江车改骤然叫停了,可能遍地开花的车改都会在重重问题和矛盾的压力下都会逐个叫停,因为全国各地都在车改上埋头“试错”,然后一同品尝“错”的苦果。(《中国经济时报》曹林)新闻链接

  全国“车改”背景

  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制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后,各地的公车改革陆续展开。浙江、江苏、湖南、重庆等省市都进行过试点,有的地方把公车拍卖,有的地方把公车组建出租车队进行市场运营;而对公务员用车则实行货币化补贴,补贴标准各地不一,有的每年补贴2400元到3000元,有的每月补贴300元到2000元。目前,上海、浙江、广东、江苏、湖北、江西、黑龙江、辽宁等14个省(区、市)以及国家审计署等4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