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媒体请勿滥用“第一第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3日00:31 红网

  入狱11年之久的佘祥林在法警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迈出了湖北省京山县沙洋监狱的大门。这位因为妻子的失踪而被法庭当“杀妻”嫌疑人的河北省农民两次被判死刑后因“证据不足”而被改判15年徒刑。这个被媒体称为全国第二大冤案的“杀妻”案当事人,在妻子张在玉突然“复活”的第四天,终于改变了罪犯的身份,被准许取保候审。

  关于冤家错案的报道,近年来屡见报端,也引发了民众对于司法公正的讨论。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也不想再画蛇添足,只不过想讨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笔者搞不懂的是,这个冤案怎么被媒体形容为“全国第二大冤案”呢?它有何依据?

  依笔者推测,这就来源于媒体前一阵子披露的一个十年前被错判死刑的“冤大头”。嫌疑犯被枪决了的冤案被记者认定是“第一大”冤案,然后就简单的推论判了11年的错案就是“第二大”冤案。仔细推敲,这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冤假错案的度是很难衡量的。即使是前面所提嫌疑人被杀了的冤案也不能说是全国“第一大”冤案,没有那个国家敢说不存在冤案,谁又敢保证全中国就这么一例错杀案?那么凭啥就把判15年的冤案说成是“全国第二大”冤案了呢?

  笔者发现,不少媒体记者都喜欢用“第一第二”这样最高级的形容词。比如。某今天说那个富豪是“第一”,明天说那个贪官是全国“最大”的贪官。数完全国,就挂上地方的名号,如某省某市乃至某县的“第一第二”乐此不疲。只要能挂上“第”字头的就挂上,没怎么沾边的也能想办法扯上。

  其实,用些“第一第二”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不能滥用。尤其是像在冤假错案及一些贪污受贿案件等方面,更应该谨慎用词。不然,不仅不符合事情本身,还会闹些不必要的笑话,乃至影响媒体的公信力。(稿源:红网)(作者:周邦坤)(编辑:杨国炜)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