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皂荚树前枕碧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3日10:42 今晚报

  眼前就应该是枕碧楼。不过,我有点犹豫。二层小楼坐南朝北,朝西的木楼梯,漆脱皮落,木纹苍老,柱子和窗子都是木制的,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墙体是砖结构的了,不大像。沈家本是浙江人,建这所楼时,想让它在北京有南方味,所以全部木结构,如同宁波的伏跗室一样。正巧楼上走廊里站着一位淘米的老爷子,便问道:这里是枕碧楼吗?老爷子说:是。又问:我能上去看看吗?他答得痛快:行!

  走上楼梯,正南对着一小走廊,左右两侧各有两间屋,东边的要比西边的大,分别住着两户人家。后窗朝南,原来是有廊檐的,现在把墙推到最南顶端,将房屋的面积最大化了。窗外原来是一个小花园,当年的眉目,现在也能看得出,伏窗望去,虽无花木扶疏,视野依然开阔。后廊檐还在,非常宽,木柱从一层的地上一直伸到二层楼顶,楼下的客厅前成了轩豁的凉棚。当年,沈家本从清廷退职之后,就是在这个客厅接见了梁启超、沈君儒等民国风云人物,包括袁世凯当大总统时派人请他出任司法总长而被他坚辞不就,也是这客厅里。楼上的书房,既是他藏书的地方,也是他写作的地方。只是那5万余册的书籍,如今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现在人们对沈家本很陌生了,他是一位非常值得我们记住的人。作为清末维新变法中的修吏大臣,他是近代第一位称得上法学家的人,说他是我们法学的奠基者,如同说鲁迅是中国文学的旗手一样,其地位与价值相当,是一点都不过分的。即使我们并不大懂得清末在他主持下修订十余部大法那些繁文缛节的法律条文,也弄不清他为锐意改革沟通中西而和保守派斗争的艰苦如何,只要看这样一点:几千年封建历史中残酷的凌迟、枭首等刑法正是在他努力下废除的,就知道该是多么的了不起。晚年的沈家本在这二层小楼上著述立说,写下了《枕碧楼日记》、《沈寄簃先生遗书》等浩瀚的著作,是真正有理论有实践的大学问家。想起他的诗:“与世无争许自由,蠖居安稳阅春秋。”可以看出蠖居小楼的他心里其实并不平静,与世无争,只是一种无奈而已。

  站在楼上,沈家故居一览眼下。这是一座老北京典型的四合院,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坐房,都保存完好,是其它故居中少见的。不远处一片楼群,与之对比显得鹤立鸡群,仿佛两段历史在分割着空间。靠东有一条夹道通向后院,据老爷子分析是仆人住的地方。他说你可以到那里看看,那儿有一棵皂荚树,全北京也没有几棵这么粗这么老的皂荚树了。就是这院子和这楼最后拆了,这棵树也得保留!

  我先去了主院,73岁的沈家本最后死在这里。他在这里生活了生命中最后13年。看那每一间房屋,都让我想起沈家本的一生,现在我们会为他最后的成就而叹为观止,当初他是持续18年连考三次会试不第,一直到43岁才终于考中了进士,命运比《儒林外史》里范进强不到哪儿去。那时,他曾写下这样的诗:“曲巷自来车辙寡,懒随征逐少年场。”如果当时他真的就这样萌生退意,和他父亲一样退隐归家,我国的一位法学大家可就彻底没有了。看来,什么时候什么事关键都在最后坚持的那一分钟之中。

  我又去后院看了那棵皂荚树,两人环抱才抱得过来,真粗,树皮裂如沟壑纵横,枝干遒劲似龙蛇腾空而舞。树的形象让人想起沈家本本人。

  走出来,又碰见那位老爷子,他和我一起走出大院,站在门口聊起来。他告诉我大门还是当年的,但门前的景象变了,原来是八字门口,也就是门廊外左右是八字形的斜坡撇出来的,高台阶一阶一阶地越走越宽,左右都是空场,可以停车停轿子。原来门口对面有一个大影壁,你待会儿到那饭馆里看看,后厨房有一个高坎儿,就是当年影壁的底座。我对他说:那当年这宅子可是真够大的。他立刻回应我:敢情!照现在说他是个部长吧,能和咱老百姓住一样的房子?再说了,他对咱们国家的法律有多大的功劳,不该住这样的房子吗?他死以后,后来的人就不行了,把房子卖给一个倒大烟的,让政府给没收了。这好地方也得分人住!说着,他指着墙东边一块写着“沈家本故居”的牌子,又对我说:这几年才想起立这么块牌子了,以前根本没有想起人家,哪儿有什么人来看呀!

  老大爷的话让我对他生出敬意。他说得没错,在清末人物中,人们现在只知道慈禧和刘罗锅了;在民国人物中,记住沈家本的人就更不多。去年,北大教授李贵连先生出版《沈家本传》,卖得肯定没有明星传记好。想当年,虽然沈家本没有给袁世凯面子,但他死后袁世凯还是为他的墓碑敬重题了词:法学匡时为国重,高名垂爱以书传。老袁尚能如此,我们怎么也应该比他做得更好吧?记住一个人,有时并不容易。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