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市一批下岗职工自强不息 办工厂开报亭尝到甜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3日14:18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本报讯记者康洁报道:下岗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下岗人员从此失去信心颓废下去。在我市日前召开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一批下岗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这批下岗不失志、努力奋斗、艰苦创业的先进个人,通过自强不息开创了人生新局面,为下岗职工树立了典范。

  夫妻双双下岗,艰苦创办毛织厂

  今年34岁的杨喜生原本是广澳旅游发展总公司职工,1997年由于公司人员分流,年仅27岁的他下岗了,于是开始了艰辛的求职路。最初他在一家出租车公司开“的士”,之后又改行到服装厂打工,这期间饱受挫折艰难度日。2000年,杨喜生的爱人也下岗了,生活更陷入了困境。面对双重的打击,杨喜生夫妻俩并没有退缩,反而坚定了创业的信心。在做了细致的市场调查之后,他们认定,毛织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于是毅然向亲朋好友贷款20万元,创办了龙湖昌隆毛织厂。

  创业伊始,杨喜生每天都在工厂工作十几个小时,废寝忘食,从进货到送货都亲力亲为,驾驶着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由于注重信誉,狠抓产品质量,他们创办的毛织厂订户订单不断,近年来还清了所有贷款并开始有了积蓄。

  杨喜生夫妻开办的昌隆毛织厂招用的60多位工人中,属于下岗人员的有4名、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员的有12名,杨喜生准备以后扩大生产时,继续吸收下岗职工和弱势群体人员。

  把失业当新起点,诚信经营书报亭

  黄振才,今年45岁,原是中国工商银行澄海支行职工。2001年6月22日对他来说是“黑色”的一天,就在这一天他失业了。经历了痛苦的抉择,黄振才并没有意志消沉,他把失业作为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创办了以经营100多种报刊杂志为主的“澄海区振华图书”。黄振才踏踏实实诚信经营,一步一个脚印,渐渐地吸引越来越多的回头客,经过三年的拼搏努力,目前他每日卖出报刊接近7千份。

  黄振才实现再就业后,不忘回报社会,他先后与当地劳动部门联合在澄海城区和各镇开辟再就业“爱心书报亭”17个,帮助17名下岗职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其中包括2名残疾人)实现了再就业。此外,黄振才还先后向当地看守所、学校图书馆捐书、捐报,总价值1.2万元,受到有关部门的赞赏。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