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清明节特别报道·缅怀——生日那天建议老伴捐遗体(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02:08 北京娱乐信报
清明节特别报道·缅怀——生日那天建议老伴捐遗体(组图)
在自己的归宿地自拍照片留念。

  到今年3月31日,“长青园”骨灰林内为遗体捐献者而立的“生命碑”整整一年。

  截至2月底,已经有419位志愿者的名字被刻在了碑下。然而在它的周围,那些被铭刻在花岗岩上的捐献者们的故事仍然鲜为人知。为此,本报记者通过近一个月的调查,走访了有关部门和捐献者的家属,才知道这个纪念碑所承载的意义。
清明节特别报道·缅怀——生日那天建议老伴捐遗体(组图)
后人没有忘记

  现场实录

  生日那天建议老伴捐遗体

  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军学医的宋老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没有遗体可供医学研究和教学,学生的解剖课程全部是通过看书来进行的。“当时我就在想,我死后,要把遗体捐给医学院,让以后学医的人能够因此而受益。”至今宋老已经帮助三个人完成了遗体捐献,其中包括他自己的老伴王明兰。

  但宋老跟老伴提起这个话题的时机却并不合适。因为那天是老伴王明兰60岁生日。可是这个善良的女人并没有因此而责怪老宋,只是想了一会儿,就说出了“愿意”。王明兰是2004年3月6日早上走的,老宋6时多发现的时候,她的身体已经开始变凉了。“除了通知儿女,我当时就把电话打给了首都医科大学。”送完老伴后,他把自己捐献遗体的愿望郑重写进了遗嘱。

  我经常在路边看父亲

  “星期一,别忘记帮我交今年的党费”;“我的病不好治,恐怕也治不好了,我死后,就把我的遗体捐了,算我最后为国家做点贡献。”今年1月中旬的一天,父亲将邢健叫到床边,交代给了她两件事。

  尽管爸爸离开了,邢健却感觉自己越来越明白他的心思了。她说,现在每次路过首都医科大学门口时,她都忍不住要向里面多望上几眼。因为“那里对我来说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她甚至开始对自己14岁的儿子说:“妈妈也要去做个公证,死后也要把遗体捐献出来!”

  爸爸,您再喝口酒

  4月2日中午记者第一个遇到的悼念者是从昌平赶来的段更利,她来看自己的父亲段静悟。老人早在十几年前就做了遗体捐献的公证,去年7月去世后,儿女们按照他的遗愿,将其遗体捐献给了北京医科大学。

  段更利俯身蹲在刻有父亲名字的石板前,掏出一瓶小“二锅头”。她哽咽着小声说:“爸,我们来看您了,您再喝一口吧!”哽咽中,酒洒在了父亲的名字周围。

  老伴和儿子,你们还好吗

  满头银发的胡大妈在认真找寻了许久后,终于找到了被白色菊花瓣覆盖着的亲人的名字。她小心地轻拂去花瓣,泪珠就扑簌簌落在石板上。老人告诉记者,这里有她的儿子刘泽和老伴刘大业。他们分别在1996年4月和2000年10月实现了捐献遗体的愿望。

  我的归宿在这里

  在生命碑下,一位老人脸上不时露出微笑。

  老人名叫陆思建,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的退休职工。今年68岁的他在三年前和老伴一起签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和《捐献眼球志愿书》。清明节前,他一个人从清河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车来这里,一方面看看环境,一方面了解一下那些和自己有着同样志愿的人们。“人死了就是一堆灰,能捐献遗体才更有价值,这里环境很好,我很满意。”
清明节特别报道·缅怀——生日那天建议老伴捐遗体(组图)
瞻仰者面前是美丽的生命

  现状观察

  纪念册浓缩了79个生命

  在首都医科大学的遗体捐献接收站,负责人王卫双手捧着《志愿捐献遗体纪念册》,就像捧着79个鲜活的生命,在他眼里,那是79个崇高的灵魂。

  “程翠华,四川省井研县门坎乡的农民,1992年12月16日在北京石景山区病故后便将遗体捐给了学校,这也是首都医科大学收到的第一具捐献遗体……”

  王卫打开柜门,一个格子里放了整整一摞《纪念证》:“这就是志愿者的家属们可以得到的惟一的东西。”在《志愿捐献遗体纪念册》中,淡绿色的纸上印着这样两句话:“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

  接收站二楼最东端的展室,陈列着一件件泡在福尔马林药水中的标本。“解剖学的第一课,学生们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解剖学开课之前,学生们都会为志愿者们献上一束鲜花,然后全班默哀一分钟。”这时,他的手指向展室尽头一扇紧锁的门:“那扇门里,珍藏着首都医科大学前院长李光弼的部分器官标本。”在王卫眼里,一具遗体的价值是可以成就四五位名医。

  北京教学遗体极为紧缺

  目前,北京市教学用遗体极为紧缺,基本在15人拥有一具。虽然在1999年设立遗体捐献接收站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善,但大多数院校仍无法达到国际上规定的四人一具遗体的标准。

  北京市红十字会业务部刘娜部长透露,从1999年到2004年,全市报名登记捐献遗体累积人数达7739人,其中已办理公证者有3298人。到今年2月,实现捐献遗体人数有419人。但这还远远无法满足各医学院进行教学的需求,大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本版撰文实习记者牛玥

  本版摄影信报记者王巍
清明节特别报道·缅怀——生日那天建议老伴捐遗体(组图)
鲜花献给遗体捐献者

  采访手记

  生命原来这样美丽

  是我的同事蔡磊对过世奶奶的缅怀方式,让我开始关注遗体捐献者们的故事。每到纪念日,他和家人只能翻看老人的相册,怀念那些在一起的快乐往事。当年,他的爷爷、奶奶是背着家人偷偷签下遗体捐献书的。如今,作为后辈,蔡磊已经完全理解了老人们的良苦用心。采访中,邢健、老宋,他们将亲情与爱情、孝顺与忠诚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义。而陆老先生的豁达与开朗则又给了生命价值一个完美的体现。正是他们,让我印象中那座朴实的纪念碑,变得高大起来。逝者已矣,但他们的生命因此而分外美丽。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