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三角:技工短缺开始凸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04:1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吴焰

  “缺工?我们这儿还没有!”

  汪杰这几天依旧从容。

  身为华达利家具(中国)有限公司的行政人事部经理,春节之后,他遇到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解决50多名熟练工被周边竞争对手“挖”走后留下的空缺,不过他并不太在意,劳务中介那儿满把的人选候着呢。3月中旬以来,公司订单增多,急需增添一批熟练工,刚刚发布了招聘40名缝纫工、画皮工的用工信息,一小时不到,简历就递上来200多份。

  “缺工?我还没听哪个企业跟我抱怨过,”昆山市总工会主席顾志中脱口而出:“不仅不缺,对普通工人,还有很大的挑选余地哩。”而浙江省就业局根据杭州、宁波、温州等8个城市节后劳动力市场的进场情况,得出的判断是:进场求职的人同比增加了两成以上。

  来自劳动力输出地的第三方判断或许更客观、准确。安徽、江西位居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中间地带,也是全国最大农民工输出地之一,那里农民工的“向左走向右走”很能说明问题。据安徽蚌埠铁路分局发布的信息,今年春运涌向长三角的安徽农民工,首次超过珠三角,改变了延续近10年的局面。

  在奔向长三角的民工大军中,有一部分是从珠三角“转战”而来的。苏州工业园区证实说,这一现象大约始于两年前,现在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去年仅从东莞就招来了500多名熟练工人,今年可能更多。而在浙江省劳动部门的粗略统计中,这一数字更高,占到了节后新增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一成。

  这幅2005年民工流向路线图,很有些耐人寻味。

  亢越在人力资源公司当负责人已有10年了。他分析说,长三角地区去年一年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上升,也衍生出大量工作机会。同时,招工信息四通八达,求职成本近年来也一再免除,加上各类中介主动出击,从东三省到陕西、四川,从山东、贵州到安徽、江西,在近20个大中城市中,几乎年年可见长三角企业招聘团队的影子,“这自然降低了农民工朋友的寻工成本。”

  到长三角打工是想做“长线”

  3月28日,32岁的朱子海幸福地被通知去迁户口。从今天起,他就要正式成为无锡新市民了。

  12年前,朱子海离开老家淮安苏嘴镇,离开母亲,通过亲戚介绍,成为无锡柴油机厂的一名外来劳务工。3年后,他与同乡打工妹结了婚,租了房,还有了正在市南站中心小学读3年级的儿子。今年春节,揣着几年里攒下的8.8万元和亲戚资助的2万元,加上贷款5万元,买下一套70平方米的二手房,办理了无锡市的蓝印户口。

  吸引朱子海在无锡柴油机厂一呆就是12年,收入是个因素。3月18日,他刚领到了2月份工资2600多元,因为有春节的加班工资,比平时略高些。在一同外出打工的同龄老乡中,这个收入算高的。

  根据对务工人员、特别是“改珠投长”的务工人员的调查,发现他们选择长三角的理由相当一致:在保障农民工权益、用工环境、社会治安甚至招工企业的品牌上,长三角政府与企业要普遍好些。“这或许是因为,长三角一带的法治观念、规范意识较强。”顾志中分析说。

  除发到手的钱外,至少在苏州,按政策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五险一金”: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对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这同时意味着:他们可以有经济能力、有政策机会在这儿购房、安家。

  年轻工友中因此广为流传着一个有趣的说法:在广东打工是做短线,苦干几年挣点钱,回老家盖栋楼开个店;到长三角来,则是做长线,想在这里有机会成为“新市民”。“新生代的民工有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上海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王振分析说,他们更期望以平等而有尊严的方式成为劳动者,而非仅仅是生产线上的一环;他们更在乎归属感、认同感。这也使得长三角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及用人单位,主动或被动地开始了重塑新型关系。

  顾志中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新昆山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后一个机构的职责,就是帮助60多万昆山外来工,尽量在就业、经商、购房、子女入学、权益维护、医疗救助等方面实行一站式服务,并力争和本地居民一样享受同等待遇。

  类似“新昆山人”城市运动的影子,在长三角许多城市或多或少存在。常州有专门开设的以帮助外来工这一群体为主旨的60多所免费“新市民学校”;无锡的一些社区则成立了“新市民亲情理事会”,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子女入托、入学、招工、租房等困难事宜;在台州,本地工和外来工共享工资协商政策,工会的职工权益保护也同时向外来工开放;而杭州、绍兴的一些企业,给外来务工人员发“工龄工资”,与本地工一视同仁。

  在王振看来,这同时也对企业盈利模式和产业调整提出了更高要求。他提醒说,长三角地区的用工竞争力其实也并未到位,拖欠工资、工伤医疗保险、子女入学难、对农民工的歧视等现象,在一些地区、企业中依然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

  技工荒比电荒更堪忧

  近段日子,郭永清几乎天天要奔波在上海与太仓之间。上海晟融集团一个预计总投资在11.5亿元的大项目准备下半年动工,地点就在太仓。晟融介入的项目名为“长三角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任务是:每年拟为长三角企业培训并提供3万人次的高中级技工人才,重点是数控技术运用、模具、电子电器、汽车维修等企业紧缺专业。

  在长三角,民工荒不算重,但另一“荒”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超过了至今仍让长三角人心有余悸的电荒———这就是熟练工和技工的紧缺。

  就在民工排着队拥挤在劳动力市场的时候,很多企业却在为“一工难求”紧皱眉头。“皮衣之都”海宁,因为严重匮乏制衣技工,每年只好放弃100多万美元的订单;而南京化学工业园,仅化工操作人员一类,就缺少3000多人。

  很多人把这种现象描述为长三角“民工不荒技工荒”。但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亢越更愿称之为“用工出现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他认为,随着长三角的二、三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水平上升较快,对技能与文化程度有了较以往高的门槛。但现实是,现有劳动力大军,绝大多数都低于这些条件。即使是算上各类职校、技校毕业生,也仍难以填补。苏州需要机床数控师大约1万名,但全部数控专业的毕业生也只有1000多人。

  顾志中则有另一个担心:以昆山的IT业为例,大多企业还是劳动密集型,目前暂不存在缺工之忧,但昆山产业自身也在进一步升级,长三角更是立志要成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到时,矛盾是不是就进一步显现并且加剧呢?

  长三角现有技工缺口到底有多大?晟融集团在下决心投身“长三角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这个项目之前,曾花了大力气研究投资回报,结果发现:16个城市上百万家企业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工缺口高达68%。对晟融而言,这个诱惑实在难挡。

  严重的技工荒也催生出近期一系列的破解之举。除“长三角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外,今年1月上旬,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挂牌成立,目标是每年培养近3000人,主要是杭州紧缺的维修电工、园林绿化、医药商品经营专业;2月,号称“全国最大民工培训基地”在南京落成,主要培训美容师、美发师、足疗师、按摩师、心理咨询师等技能性人才,计划年内培训5万人次;3月20日,东三省与长三角6省(市)共同签订了《人才开发合作协议》,按照这个协议,将在技能人才和农村人才合作开发与交流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合作。

  真正要缓解技工缺口,恐怕还有相当长一段时期。这要求新生代农民工为提高求职竞争力,必须不断接受培训,掌握适应产业升级后的劳动技能。否则,两年前已经在长三角出现的“洋工人来华抢饭碗”现象,就可能大范围出现。

  《人民日报》 (2005年04月04日 第十五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