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谱写和谐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04:55 山西日报 |
开栏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和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精神,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栏目,介绍我省各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的新思路、新经验,以求相互启发,共同发展。清明前后,晋东大地乍暖还寒。刚刚泛绿的草木已使10公里桃河充满了生机,晨练的人们成群结对。这里已成为阳泉人休闲娱乐的一个场所。在河边居住了30多年的李有泉老汉感慨道:“几年前,别说在桃河边转悠,就是闻到河味,也是浑身不自在。”生活在阳泉的人,所感受到的其实不仅仅是桃河的巨变,悄然进行中的构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富裕阳泉、文明阳泉、生态阳泉、诚信阳泉”已使每一个阳泉人身受其福。 让工业文明与绿色家园相伴 工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环境的污染。这似乎“躲”不开的现象在阳泉表现的尤为突出。以煤炭、钢铁为主导产业的阳泉工业,支撑了这个新兴的城市,但也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遗憾。横贯市区东西的桃河作证。原本潺潺溪流,清澈见底的河流,在大力发展重化工工业而又使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的几十年中变成了一条污河、害河,黑黑的河水抹去了昔日清秀的面庞,河滩里乱石滚滚,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一度时期,城镇周围烟囱林立,喷射出条条“乌龙”,笼罩着天空;公路边的煤屑遍地,汽车一过,荡起阵阵黑尘;山沟中煤矸石堆积,夏日山洪顺流而下,冲刷了植被,留下了荒芜……痛定思痛,阳泉人觉悟了。市委书记程步云不止一次在全市大会上疾呼:阳泉既要工业文明,更要绿色家园。2002年9月,阳泉举全市之力,聚万民之心,用7个月的时间在10公里长的河段上,建起72万平方米的集绿化、美化、亮化、景点配套的大公园。桃河终于变成绿草如茵、风景迷人的生态走廊。他们抓住煤炭产业,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向洁净化迈进。现已新建的9个40万吨以上洗选煤厂、2个百万吨配煤中心及大型焦化、型煤企业,使全市的煤炭加工能力大大提高;利用煤炭资源、为铝业配套生产的预焙阳极,年产量突破15万吨;正在筹备的15万吨甲醇项目,更为煤炭的加工转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铝业加工形成链条。产品已形成以电解铝为中心,横向煤、电、铝,纵向铝矾土、氧化铝、铝型材的一条龙产业链。耐火工艺上档升级。过去以乡镇工业发达而闻名的阳泉郊区,2004年拔去烟囱120多根,推倒倒烟窑445座。建成了70多条工艺先进的隧道窑,不仅产品的质量提高,而且使十多年来灰蒙蒙的天空重现蓝天白云。生态建设如火如荼。从平定的里牌岭,到郊区的长吉岭,再到盂县的东关头,一座座绿色农庄犹如一颗颗珍珠撒落在太行山中。过去的不毛之地,泛起片片青绿。这一个个生态庄园,其经营主体大多是民营大户,经营面积达到30万亩,造林的成活率达80%。工业企业进园区。郊区开辟了占地两万平方米的白泉耐火工业园区,现已有10多家企业入园。沿市区新辟的义白路工业园区,新入园的阳煤集团80万吨氧化铝项目投资20亿元,建成投产后不仅可以形成32亿元的销售收入,还可吸纳近3000个农村劳动力。华岭耐火公司、恒誉窑业公司等原小城镇规划范围内的企业陆续离开村庄,迁入园区,实行清洁生产。 城市乡村共同繁荣 全面小康,关键是农村的小康,农民的小康。盂县梁家寨乡地处大山之中,全乡47个村,不足1万人散居在33平方公里的深山之中,通路成了山里人的心病。去年,盂县组织硬化乡村道路,使这里40多公里的入村道全成了水泥路面。70多岁的崔石头老人在路通的第二天就在儿女们的陪同下逛了一回县城。平定东部槐树树铺、东回等乡镇,人畜饮水一直靠天。去年市县两级政府投巨资从娘子关引来泉水。盂县西部的寺家坪,山大沟深,当地群众致富无门,市农业局把这里列为发展畜牧业的重点,两年时间,这个只有680口人的小山村,存栏肉牛788头,出栏达410头,收入123万元,成为当地的富裕村。阳泉在再造阳泉工业优势,重振辉煌的过程中,把城乡各项事业协调推进,同步共振,一起发展。资料显示:阳泉98%的农村基本解决了人畜吃水;95.6%的农村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今年要解决村村通班车;96%的农村中小学危旧房得到了解决;90%的农村电网得到了改善,实现了城乡用电同步发展;全市偏远山村的227户、860余人被移民搬迁,走上脱贫致富新路;以平定、盂县县城和荫营、河底、张庄、娘子关、南娄、路家村等6个示范小城镇为重点,投入建设资金近10.1亿元,新建了一大批教育、文化、娱乐、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完成农村劳动力引导培训2万多人,转移1万多人。全市乡村人口由2000年的73.95万人下降到了68.08万人,全市城镇人口占到总人口的47.2%。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无不渗透着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的一系列举措:政策调控、资金扶植、市场引导、技术服务等等。政府利用公共财政在繁荣城市的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向“三农”倾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已有9个乡镇、422个村、36.76万农业人口进入宽裕型小康行列。 要先富更要共富 关注民生,是市委、市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市长谢海近两年时间跑的最多的是困难企业、偏远乡村,走一路,问一路,解决一路问题。他关注个性问题,更注重共性问题,政府的多项举措都是在他和有关部门充分调研后确定的。在城市,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全市去年新增就业岗位2.2万个,包括4968名“4050”人员在内的1.3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市级财政投入社保补助资金2881万元。拿到《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至少有1.5万人享受优惠扶持政策,获得减免税务、劳动、工商等各种费用740万元。全市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分别达到99.8%和78.7%。在农村,由810名干部组成的工作队进万家门,解万家难。为彻底解决山庄窝铺贫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困难,市级投入扶贫资金120万元对移民搬迁进行了补助,全市共有227户、800多人搬出大山,迁入新村新居,走上了脱贫致富新路。平定作为全市大病统筹试点,对统筹的各项配套资金予以足额保障,目前,全县参保人数已达21万人,占全县农民总数的80.8%。春江水暖鸭先知。市仪表厂下岗女工毕映芝和丈夫同时下岗,两个孩子正在上学,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市里出台“4050”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后,她被重新安排工作,每月可拿到460多元工资。梁家寨檀山沟村老党员崔明旺患病,因经济困难无钱医治,盂县民政局及时送去2000元,解了燃眉之急。平定张庄镇农民郭厚芳患肾病,先后花费5万多元,造成返贫。实行合作医疗之后,她只交了10元钱,就报销了1.3万元。“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阳泉离和谐社会的要求差距还很大,但困难和希望同在,只要全市上下拧成一股劲,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阳泉市委书记程步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是的,构建和谐,这个城市的欠账太多,困难太大,但毕竟和谐的“音符”已经弹响,和谐的华彩乐章正在一页页地被翻开。我们相信,“和谐阳泉”将为时不远。本报记者薛广勤本报通讯员郭映普(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网络编辑:张星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