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清明时节“语”纷纷字字句句念故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05:28 时代商报

  人间四月天,清明多怀念。虽然昨天才是4月3日,但由于是周日,扫墓的人特别多。扫墓者中有年轻的晚辈,也有白发的老者,他们都怀着哀思到墓园扫墓,但各自有各自的心情。现场一声声呼唤一滴滴泪

  老伴儿,我来看你来了”

  清晨,风挟尘灰。在天山墓园的墓区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蹲在一座墓碑前,一个人自言自语:“老伴儿,我来看你来了。”记者不忍打扰大爷,就在远处静静观望,看到他起身离开就马上跟了上去。大爷的眼圈有些红,面对记者他不愿说太多,只说他是来看老伴儿的。“老伴去世好几年了,我年纪大了,每年扫墓儿女都不让我来,我就一个人偷偷来,不是清明的时候也来。几十年了,她不容易啊。我打算将来和老伴儿埋在一块。”

  “女儿啊,爹妈都想你”

  老人离开后,记者继续探访不同的“心情”。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记者走近一看,墓碑上写着某某爱女之墓。墓很新,墓前没有摆放鲜花,只摆了几袋小食品,由此可见父母的良苦用心。大爷看起来很平静,拿着一块手绢不停地抹拭着墓碑上的灰土,大娘很激动,不停地抽泣着说:“女儿啊,过节了,爹妈想你了来看看你。”两位老人泪水盈盈,待了好一会儿俩人互相搀扶着离开了。

  “娘啊,不孝儿来晚了”

  在两位老人旁边的墓前,两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正在整理着墓前的鲜花。两青年是兄弟,哥哥告诉记者,弟弟在外地工作,由于母亲病发突然,弟弟没来得及见母亲最后一面,这成为他弟弟永远的遗憾。每年清明节,弟弟都会从外地赶回沈阳看望母亲。那名年轻人和他母亲说了几句话后,开始跪在坟前大声哭泣,哥哥看到弟弟过于悲伤连忙劝阻,弟弟才起身离开。兄弟俩将歪倒的鲜花整理好后转身离开。

  时代商报记者冯岚专家 不烧纸,栽上一棵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将至,有关清明节的风俗再次成为市民关注的话题。去年清明节前,沈阳市首次以政府名义,发出了关于在全市范围内禁止抛撒纸钱和烧纸的禁烧令,“违者将被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

  烧纸为何是陋俗?除了祭祀祖先,我们怎么过清明节?辽宁大学民俗学研究中心主任、民俗专家杨太说:“过民俗节日不仅要知道过的是什么节,怎么过这个节,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过这个节,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要知道节日的背景文化和内涵。”杨太认为,可以肯定地说,烧纸是一种陋俗,百害而无一利,反映在城市面貌上,让城市的文化氛围倒退千年;浓厚的迷信色彩在下一代幼小的心灵中,植下“来世彼岸”、“灵魂不死、灵肉可分割”、“人死入天堂”的观念,也给成年人思想造成腐化。

  “禁烧”后,还有很多种文明易行的祭奠方式可供选择。如社区设公祭堂、树葬、海葬、鲜花祭奠、网上祭奠等。杨太老师说,在四川等地,许多人给逝去的家人栽种一棵树,不立碑,不留坟头,为的是不占土地,给子孙后代多留绿色。福建居民在亲人墓地种植花卉,让花香与逝者永久相伴。

  时代商报记者秦巍王颖华走近 殡葬工:用心点亮逝者去路

  当一种职业整天面临着的是冷冰冰的尸体,你害怕吗?在平常人眼里都带有几分恐惧色彩,迷信者更是多有忌讳。在这里工作的人们会有着怎样的压力?昨天,记者到东陵殡仪馆采访,与那里的工作人员“零距离”对话,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出行公交专线有加车

  清明扫墓,出行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昨日,记者从沈阳市客运集团了解到,为方便市民扫墓,沈阳市公交部门和出租车公司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清明期间,交通部门开通了331路临时公交专线:从广宜街始发到赵家沟纪念林终点;广宜街首班车为7点,末车为11点;赵家沟纪念林首班车8点30分,末班车14点。专线公交车的票价每人6元,IC卡、月票、各类优待证件都无效。

  为了避免出现乘客滞留等车的现象发生,通往各大墓园的公交线路都缩短了车隔时间。

  211路车隔从平时4至5分钟改为3分钟;212路车隔从5至6分钟改为3至4分钟;219路开往王家沟途经东山墓园的车辆车隔为10分钟;281路早高峰车隔由原来的6至8分钟缩至4至5分钟,平峰车隔由原来的8至9分钟缩至5至6分钟。

  时代商报记者周筠婷一个俏女子整容师刘芳:刚处朋友没敢说职业

  为尸体化妆是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对今年才22岁的刘芳来说,她已经工作近4年了。刘芳是湖南妹子,笑容甜美,如果不是她亲口告诉记者,记者很难把她和死人联系在一起。

  刘芳毕业于湖面长沙民政学院殡仪系,这所学院是全国惟一一家有殡仪专业的学校。谈到她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刘芳笑着说:“当初选择这个专业时没觉得它有什么特别,只是觉得殡葬管理事业有可发展的前景,还好家里人都没有反对。”1999年,刚刚毕业的18岁的刘芳就来到东陵殡仪馆当起了一名整容师———给死者化妆。

  回忆起第一次给死者化妆,刘芳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起搬运事故,货箱将搬运工的头砸扁了,头皮全裂开了。我给死者做整容时,他的血还是热的。”“那你害怕吗?”看到刘芳如此轻描淡写地讲述,记者不禁问她。“当时已经不知道害怕了,就是想尽我努力做到最好,让死者的家属能够略微安心。”

  正值妙龄的刘芳已经有了一个男朋友,但俩人交往之初,刘芳并没将她的职业告诉给男友。“当然会有顾虑啊,虽然男友不会想什么,但怕他的家人有看法。我们交往了几个月后,我才告诉她我的职业,让我很欣慰的是男友显得很平静,而他的家人知道后也没有反对。”

  屈指算来,刘芳做整容师这行已经近4年了,平均每天要给1—2个死者做整容。她的任务非常繁重,因为她是沈阳惟一一名毕业于专业学校的专业整容师。刘芳说,“干这一行,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整容师的工作大多面对的是遗体和阴森的整容间。但每给一具尸体整容,我都能感受到一次生命的脆弱,并读懂一个死亡背后的故事,也因此对生命的存在状态更加释然。接触的死人多了,面对生命就更从容。我不怕苦不怕累,最怕的就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一位老大哥火化工毛师傅:转行之初五天没上班

  毛师傅今年40出头,但当火化工人才20天的时间。面对记者,毛师傅显得有些腼腆,“我原来是在丧葬用品柜台服务的,领导刚决定调我当火化工时,我心理特别不愿意,无论领导怎么做工作,我心里总有个疙瘩解不开,自己过不了自己的关。后来干脆连班都不上了,一连在家歇了5天。这5天里,我想了很多,想明白了,咱就是干殡葬这行的,当火化工只不过是到‘一线’工作。我一咬牙,第6天上班了,来了就直接火化遗体。”

  虽然自己那关过了,但家人这关还是个难题。“我调工作的事儿刚开始没敢告诉家里人,怕她们反对、心里合计。”直到工作了几天后,毛师傅才将调工作的事渗透给家里人,但还是引起一场家庭风波。“家里人都反对我干这行,尤其是老人思想保守,反对得更厉害。我只能慢慢做家人的工作,时间长了家人也逐渐接受了,看到这行儿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就不再反对了。”毛师傅一边整理新买的口罩一边跟记者说:“头两天我吃不好、睡不好,心里总合计这些事儿。我还得慢慢锻炼啊。”一名大学生引导员张溪:受委屈常有的事儿

  张溪大学毕业后就到东陵殡仪馆当了一名引导员,去年在沈阳殡仪主持大赛中还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几年工作下来,她有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殡仪馆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所以来这里的人尤其是死者家属的心情都不好,因为一些家属的情绪过于激动,我们挨骂受气的事儿常有。就在前几天,一位死者的遗体要进行火化,按规定骨灰盒应该由工作人员拿到火化间里,将骨灰收好后再交给家属。但这家人坚决不同意,而且情绪非常激动,把我骂了一顿。我们东陵殡仪馆的工作原则是:顾客永远是对的,所以我只好忍着,然后找个没人的地方哭完也就没事儿了。”

  作为一名引导员,张溪需要注意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这个行业有许多礼节都要注意,比如不能说再见、您好,见到死者家属来了态度不能过分热情,也不能太硬板。”时代商报记者冯岚由来清明节脱胎于寒食节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周筠婷)有话一句句留言一片片情

  清明节,追忆故人成为许多市民生活的重要部分。4月2日,本报邀您“留言祭奠”栏目,借以表达缅怀故人,追思逝者的情思。昨日,许多读者赞成应在文明祭奠中尽“孝道”,以寄情清明,将追思化为留言声声。

  亲爱的妈妈,你已经走了两年了,你在那边过得还好吗我多想再看看你的笑容,听听你的教诲。妈妈,我会努力工作,照顾好爸爸。你现在已经有了一个两岁的孙子,他说你是天使,生活在遥远的地方。我希望你能眷顾我们,也希望我们能在梦里常相见。安息吧,我亲爱的母亲!

  ———永远爱你的女儿琳琳爸

  爸妈妈,你们在世界的另一端快乐吗?儿子很想念你们。今年的清明无缘在你们的坟头祭拜,儿子只有在遥远的工作单位遥望故乡三鞠躬,我的血脉里留有您们的深爱。

  ———爱你们的不孝儿子王银发爸

  爸你好吗?人们都说:天堂是快乐的!你呢,在那快乐吗?您的辛劳换来了一家人的幸福;您的教诲让我学会坚强。我多想让你再和我一起数着天上的星星,唠叨着我童年的调皮;多想在我结婚的时候,给你递上一杯酒……爸爸,儿爱你!阴阳相隔,心却永远相通。我会照顾好妈妈,你的遗愿我替你完成,你的遗憾我替你实现!爸爸,你安息吧!

  ———女儿刘红敬上伯

  伯,十年之别,音容宛在。你很疼爱我,一心希望我能争口气,如今我和妹妹都上硕士了,你在天有灵,不知道会不会得到些许的安慰,伯伯你受了太多苦,却没有享到一天福,希望有一天我能早点到你的墓前祭拜,为你上一炷香。

  ———侄女菲菲敬上奶

  奶,你为什么去得这么早:奶奶,我永远都想你,我会耐心地对待爷爷的,不再惹他生气了。奶奶,真想再叫你一声奶奶,可是已经没有人回答。

  ———永远爱你的孙女如

  果您身在异乡,清明只能登高临远,追忆故人;如果您睹物思人,暗自垂泪,不妨将悼远追思化为“留言寄情”,倡导祭奠新风、抵制迷信浪费。本报在清明期间,为您免费刊登留言。电话:23828638时代商报记者周筠婷调查

  清明节前日,您会如何纪念故人?记者街头随机采访了50位市民,得到了如下数据。

  72%的人认为,街头烧纸钱怀念亲人应被更文明的方式取代;

  12%的人表示还会到街头焚烧纸钱纪念故人;

  60%的人从未听说过网上祭奠方式;70%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网上设置纪念灵堂。

  时代商报记者周筠婷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