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科大少年班冒名事件怎么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08:41 大众日报

  新闻背景:在中科大BBS上,一个热帖直指少年班一名女生“冒用他人名义拒绝同班同学的国外申请信并推荐自己。”这一风波引起了中科大上万学生的讨论,有学生发表致校领导的联名公开信,要求严惩该女生。中科大分管副校长程艺在这一事件的回复中坦言,深感平时缺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引导,对出现此类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4月2日《北京晨报》4月3日《南京晨报)

  “丑闻”考验大学精神

  冒用他人名义拒绝国外申请信并推荐自己,做出这种不道德事情的女生应该受到谴责,甚至受到某种处罚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笔者坚决反对那种暴风骤雨、群众运动似的指责和控诉态度。显然,中科大已经把这名犯错的女孩置于口水的风暴中。

  我们可以鄙视这名女孩的可耻行径,但是决不能成为其他人置之死地而后快的理由。从学生们声讨这名女孩的公开信中,我似乎看到了这名女孩犯错的根源:一样的冷漠,一样的绝情,一样的利益至上,一样的不择手段。在公开信中,我们看不到任何反思、任何温情、任何宽容,满篇都是“严惩”、“勒令退学”的铿锵字眼,态度之强硬尖刻,就如同对待阶级敌人一般。可想而知,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的学生,对于同学感情的认同度能有多高?而道德感又能有多强?

  中科大向来以治学严谨闻名于世,中科大的学生勤奋向上也早有耳闻,但是,为什么对一个犯错的孩子如此不依不饶呢?要知道,是不是允许人犯错误也是考验大学精神是否宽容博大的试金石。在这点上,中科大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湖北 张若渔

  少年班不是人间天堂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次“窃信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已经持续20多年的中科大少年班培养模式的质疑和诘难。

  不可否认,少年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须解决,尤其是“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引导”极度欠缺,但因此而简单否定其合理性,未免失之偏颇。少年班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是教育改革的产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在中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尚未全面实现科学化、人才选拔形式多样化的情况下,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少年班探索培养超常人才规律和进行高等教育改革,通过适当的超常规的教育,可以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优才,无论是于国于民,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

  无论从中科大少年班的诞生条件和历史机遇、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还是从少年班办学取得的显著成就来看,都足以证明少年班的生逢其时。中科大少年班能够存在、持续下来,并持续发展不衰,本身就是一个有力的论证。在我国,自1978年3月中科大创办少年班以来,已招生、录取学生千余人,“并逐步形成了重视基础培养、丰富实践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合作精神的‘破格录取、因材施教’的鲜明特色。”据统计,中科大少年班历届毕业生中,80%以上当年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其中三分之一取得博士学位;涌现出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网大总裁、生物学“斯劳恩”奖得主、新加坡李光耀顶尖科研奖得主、世界最小纳米碳管发现者、青年科学家总统奖得主等一大批少年才俊。

  正如很多人所说,此次“窃信事件”与少年班培养模式并无太大关联,这种事情其实在当今社会快节奏与巨大生活压力下早已司空见惯。女学生“窃信事件”之所以引人关注,不过是因为发生在少年班这一特定敏感人群中,而人们又对少年班学生期望过高,对人才期望缺乏科学定位。但如以此“通常事件”来否定少年班教育,显然是不公平的。

  当然,我们同样有理由期待,期待少年班能够汲取教训,查漏补缺、亡羊补牢,期待少年班能够重视诚信教育、令行禁止,进而从根本上改革重智育轻德育的不合理格局。

  河南 郭立场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