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身心同治需要规范保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09:34 人民网

  王毅

  由躯体疾病产生抑郁、焦虑等症状,进而诱发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反过来延误和加重躯体疾病的治疗。这种两重关系应该不言而喻。而本次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发布的《中国城市非精神科病人抑郁、焦虑及抑郁合并焦虑症状患病率研究》数据,对加强患者身心协调治疗提供了某种比较确切的科学依据。可以看到,数据的指向性非常明确:综合医院几个专科的病人有近四分之一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其中很大部分转化为精神疾病。很显然,潜在的结论是对这类患者应该加强抗焦虑/抑郁治疗。我们赞同这种提法,但是,任何一种策略转化成实践措施,如果细节处理不当,很可能出现偏差,甚至事与愿违。为此,我们提出几点忧虑。

  一.谁来对神经科、消化科、心血管科和妇产科等专科病人进行抗焦虑/抑郁症治疗?非精神科的专科医生应该是这类精神疾病患者最好的初级诊断者,但是,这些医生能否拥有抗焦虑/抑郁症治疗的处方权,即便这些医生接受过专业的精神科培训?如果能,他们所能够达到的治疗权限是多少?如果不能,是否有与精神科会诊的协调机制?

  我们的忧虑绝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专科之间对处方权的支配往往涉及到巨大的利益之争,像肿瘤和神经等内外科,对某些处方权的争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纯学术范畴。而身心同治,如果未来作为常规治疗普及开来,势必遇到类似的问题,而且潜在的风险可能更高,因为非精神科与精神科之间的专业跨度更大。

  二.针对这类由专科疾病诱发的精神病患者,治疗方案和标准是否需要适当调整?对于病人而言,精神治疗增加了他的经济、生理等方面的负担;对于非精神科医生,很可能由于他在精神科专业技能方面储备不足,在诊治标准上过高或过低,或者处理简单化;对于精神科医生,很可能忽略了病人在躯体疾病上的因素。

  关注和解决躯体疾病患者在精神方面的负担,是现代健康理念的积极诉求。而身心同治,相信会越来越被医学界和公众所接受。但是,在这过程中,必须有相应措施加以规范,使其不成为抗生素滥用的“翻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