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马德卖官说“机制”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10:44 大连日报

  《人民日报》近日发表了士心的文章《从马德卖官说“机制”建设》。文章指出,近日开审的马德卖官案引人注目,案件暴露出的问题令人深思。

  令人深思,是因为这一案件充分暴露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有关制度在“一把手”面前频频失灵的现象,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在马德承认的12次卖官行为中,除了一次是他在任绥化行署专员时接受下属给予的6000元外,其余11次都是在他坐上市委书记“一把手”后发生的。且短短两年时间内,卖官所得就有600万元之巨。

  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马德担任市委书记这两年中,他非常“重视”干部制度建设,多次提出要“坚持完善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任前公示制、常委会投票表决制”。在绥化市组织工作会议上,他又“创造性”地提出:“领导干部和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推荐干部,必须署名,写清推荐理由,实行推荐责任制。”组织部门专门为此制定了《推荐干部责任书》。绥化有关县市还提出了“五个不用”:“溜须拍马的不用,好吃懒做的不用,跑官要官的不用,平庸无为的不用,无德无廉、形象不端的不用。”

  一方面建立制度,一方面大肆卖官,这无异于“硕鼠”玩起了“捕鼠夹”,反差之大,让人瞠目。问题出在哪里?关键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选人用人及监督的机制。

  制度不等于机制,能自动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才是机制。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出于自身利益甘冒风险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而目前我们在选人用人上的制度设计,并没有完全满足这两项基本条件:制度体系有待完善,更重要的是没有明显的“动力源”。

  在绥化这样的地方,大小组织都在市委“一把手”的权力之下,舆论监督缺位,群众监督没有正常渠道。所以,大小官员视监督为畏途,把买官当捷径,因为后者比前者风险小得多、利益很明显:向上买官花的钱,还可以从向下卖官或搜刮中得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与马德素有矛盾而且也最有可能监督马德的绥化市原市长王慎义,也选择了与马德同流合污、竞相腐败一途,二人甚至划出界限,各捞各的。于是,“一把手”可以“轻轻松松过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制度成了墙上画虎,形同虚设,甚至起到了使卖官“合法化”的反作用。

  近年来,我们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在“动力源”的调动上也进行了尝试,比如强调党委会的作用、把提名权最大限度地交给群众,包括纪检部门垂直管理等等。然而,这方面的工作仍亟待重视和改进。不光要有制约和监督的制度,更要问一问,这种制度,能不能确保有人会出来说话,说的话是否真管用,尤其在权力很大的“一把手”面前,监督能否形成合力,且风险远远小于收益。否则,有了制度却不起作用,反而会损害制度的权威、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和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