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朱仙镇:木版年画会失传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05:09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这个寻常的农村集镇就是昔日繁华的水旱码头、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朱仙镇。早晨6点,小镇才刚刚苏醒:微明的天色中,有嚓嚓的扫地声、有三三两两的人在生炉子、布置摊位——今天这里有“会”,三里五村的人要来这儿赶会。沿着一条不宽的柏油路,找到邻着马路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大门紧闭,用力推几下,没有应声。不是说“红纸、门神……为镇中最著名之特产。往昔盛时(指明末清初),业此者达三百余家,出品盛销于邻近各省,大有独占市场之势”吗?现在的朱仙镇还有多少人“业此”或“知此”?一个戴着“火车头”帽的老人在街上散步,看到我,走过来。他自称是当年木版年画老字号“天成”店的“少掌柜”,叫尹福礼,其侄子一直在刻版。从前,家里有一二百块版,但前些年被当作封建迷信烧掉了100多块。他用麻袋、油布包着,深埋地下,总算保留了十几块民国初年的老版。不过,打那时起,家里人谁也不敢再提印卖年画的事了。当年鲁迅先生所收藏年画的复制品“飞熊入帐”,就出自他们家“天成”老店。侄子叫尹国全,60岁,住在小尹口村。尹国全从堂屋里搬出几十块自己雕刻的版,还拿出一张过了塑的年画,说是当年鲁迅先生所收藏年画的复制品“飞熊入帐”,就出自他们家“天成”老店。坐在堂屋里,尹国全讲起了“家史”:明末,曾太祖父尹清元、太祖父尹德成父子在朱仙镇估衣街创建“天成”老店。后来为了扩大生意,尹德成带领儿子尹杰文、尹杰周迁往开封北书店街,徒弟来自开封附近封丘、杞县、太康等地。清代道光年间,尹杰周带领徒弟刘本成、张义等人又回到朱仙镇西大街经营“天盛德”店。民国初年,父亲尹福祥又继承祖父尹杰文的事业,在开封“天成”老店从事印刷、雕刻年画。尹国全从6岁开始学习木版年画印刷、雕刻技艺,现在会雕刻“刘海戏金蟾”、“佛祖金堂图”等90多种版,家里至今还有民国初年的老版。尹国全说,从刻版、破色、印刷都有家传的绝技,别人弄不好了都来请他。尹国全没有上过几天学,这些年,农忙时种地,农闲给别人刻版,有时也有山东、河北等地客户打电话买他刻的版。尹国全是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在他正着手想恢复自己家的“天成”、“天义”老字号。尹国全的本家弟弟尹国明擅长印刷,也在年画社干活。见到尹国明时,他正围着一条颜色斑驳的围裙印年画。两个人都已经把手艺传给了儿子,可儿子不愿意干,一是年轻人坐不住,二是觉得挣不了多少钱。他们说:“进城拉趟砖都比卖年画挣得多。”郭泰运说,他愿意把自己所掌握的木版年画技艺传给后人。告别尹氏兄弟,再次回到镇里,年画社大门已开。陈列室里挂满了各种年画,有外地人在选画,有人在讲解,一个老人偶尔插上一两句话。交谈几句后才知道,老人竟是年画艺人,名叫刘金禄。刘金禄六十出头,是跟父亲学的雕版、印刷技艺。现在在年画社干活,还曾到北京等地表演。刘金禄领我到他的工作间,称他的颜料由多味中药熬制而成,并解释说这是年画能够历久不变色的秘诀。刘金禄说,现在老艺人越来越少了,有个叫张廷旭的也在年画社干,今天没有来,他会刻版。向镇上的人打听别的老艺人,有人热情地说,你到开封市找找叫郭泰运的。天黑透时,终于见到了郭泰运。郭泰运13岁到当时开封最大的“门神”店之一云记老店学艺,当时的师傅都来自朱仙镇,是那里顶尖的艺人。那时,他们都用德国出产的上等颜料,讲究配色协调。印刷时,不同颜色的版,刷子的走向、次序也不同,否则就会出现套色不准等,影响年画的质量。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木版年画刻版、破色、印刷乃至所用工具都有许多细微的、凭多年实际操作、悉心领悟才能取得的经验。郭泰运学成后和人合伙开店,仅卖一季年画的收入就够全家老小5口人买面吃。后来,年画生意萧条了,店里的几个徒弟都改了行。郭泰运有退休金,又有子女照顾,衣食无忧。听说省里正在搞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郭泰运说,他愿意把自己所掌握的木版年画技艺传给后人。“现在老艺人仅有六七个了,这种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起源于1000多年前宋代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作为当时一种先进印刷术的产物、一种人们延续多年的年节喜庆消费用品,凝结了一代代艺人的智慧和经验。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被学者们誉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富有民族色彩的制作”、“刻线有力”、“不染脂粉、人物无媚态、很有乡土味”,被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国家博物馆收藏。而今,木版年画已从人们的日常消费和视野中渐渐走远了。研究朱仙镇木版年画20多年的省群艺馆研究员倪宝诚说:“现在老艺人仅有六七个了,这种状况十分令人担忧。”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会秘书长夏挽群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对朱仙镇木版年画完成了收集、整理工作,拍了1500分钟录像、1500幅图片。而老艺人的保护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河北蔚县的剪纸从知名度等方面远远比不上朱仙镇木版年画,但是由于一系列商业化运作,现在已经成为该县的一项支柱产业,每年创汇7000多万元。朱仙镇木版年画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③3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