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600万元聘洋专家的启示(凭海临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05:2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燕

  绍兴一家规模并不大的企业,近日专门拿出600万元,请韩国专家来企业工作两年,帮助进行产品开发和工艺把关。这成了绍兴县纺织业当前掀起的“染整革命”的一大亮点。

  下这个决心,这位企业家犹豫了一两年。此前,这家企业通过邀请台湾、香港的技术专家来企业定期指导,每年的技术咨询费要花300多万元。对于一个年销售收入两三亿元、利润只有1000多万元的企业来说,要下这个决心,还是需要一点魄力的。去年这家企业用于创新研发的费用接近销售收入的3%。

  去年,浙江规模以上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只有0.28%,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绍兴这家企业。而对于全省70多万家中小型工业企业来说,即使有这个魄力,可能也未必有这个能力。但这并不等于说浙江的中小企业没有创新需求和冲动。对于他们来说,最需要的是社会化的科技服务机构,能够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量身定做的科技服务和创新成果。

  这正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浙江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以及他们内在的产品开发需求,为科技服务型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在发达国家,科技服务型产业,包括科研开发、软件外包等,已成为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占有相当比重。一家国际著名制药企业花1000万美元向世界一流咨询企业“麦肯锡”求教后,得到的方案是:有选择地购并一些高端的药品研发机构,这样比自己开发更快更省。他们采纳了这一建议。这说明,经济越发达,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分工就越细,一个企业不需要从研发、生产、营销到服务都靠自己去完成。因为,最专业的往往也是最经济、最能被市场接受的。科技服务型产业发展的潜力无限。

  我们欣喜地看到,浙江各级政府正在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企业搭建一些区域性的共性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两会”期间,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专门到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拜访,寻求与大院名校的合作,希望借助对方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浙江打造三个平台,即区域经济技术支撑平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人才信息要素集聚平台。4月,浙江还要专门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浙江经济接长科技的“短板”。

  这是浙江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关键之举。缺少高层次的人才,缺少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已成为制约浙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硬伤”。加快吸引和利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高层次人才,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正成为浙江全省上下的共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4月05日 第六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