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位基层共产党员的答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05:3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蔡小伟 赵鹏

  这是一场怎样的出殡仪式啊!2004年11月2日上午,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石碧村,头天晚上才开通的2公里多长水泥路上,来自本村及周边村男女老幼3000多人,抬着花圈、举着挽联,且行且哭。“仁和呀,你慢点走!再看一眼你操心的村路吧,它修得多宽多平啊!”74岁的老党员张耀达悲怆地喊着。

  可是,他们的仁和再也听不见了!9天前,就在这段即将完工的村路工地上,正在指挥施工的石碧村党支部书记张仁和,被一辆失控的汽车撞倒,献出年仅38岁的生命。

  2005年2月2日,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专程前往石碧村,慰问张仁和妻子张秀荷,并与石碧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及张仁和的亲戚座谈,号召全省共产党员,包括领导干部在内,都要认认真真向张仁和同志学习。

  2月28日,中共福建省委正式作出《关于开展向张仁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张仁和事迹报告团目前也正在全省各地巡回报告。一股学习张仁和同志、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热潮,正在八闽大地迅速升温。

  “不会做群众的工作,怎么能算是个共产党员!”

  1992年,时任石壁镇煤炭站站长的张仁和,被上级任命为石碧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石碧村是全省最穷的村之一,村民人均收入还不到1000元,村集体账上一分钱都没有;也是县、镇两级挂牌的“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村,全村520多户、2600多人,分为上下两片,彼此矛盾重重,宗族纷争激烈。

  张仁和刚上任,一块硬骨头就等着他啃。经专家考证,石碧村被认定为中国汉民族客家民系的发源祖地。福建省和三明市决定在石碧村一带兴建大型的客家公祠和客家祖地,使之成为海内外客家文化交流、谒祖、寻亲、旅游的中心。为此,必须迁移规划区内300多座祖坟。“谁敢拆我家的坟,我就抬尸到谁家!”一向将祖房、祖坟视若命根的客家群众放出狠话。

  “不会做群众工作,怎么能算是个共产党员!”张仁和说。他带着两委干部一户一户地做工作。一次、两次不成,就三次、五次。老党员张恩裕也曾是村里干部,在群众中素有威望,而他家就有4座坟要迁。张仁和把工作重点转到张恩裕家。被张仁和的诚意所感动,张恩裕不仅率先迁了自家的4座坟,还把全村的老村干、老党员组成一支工作队,协助张仁和做群众工作。凭着办事公道,对待群众耐心热心,短短几个月,300多座坟全部迁移,中间没有发生一起强行迁移、群众上访事件。

  “不能想办法让群众致富,还叫什么党员!”

  2005年3月12日,记者来石碧村采访时,看到张仁和的床头边依然整整齐齐摆放着被他折过页的《求是》、《农业科技信息》、《致富手册》等大量书报刊。“仁和不管晚上回来多迟,睡觉前总要看会儿这些东西。”妻子张秀荷说。

  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水土流失,资源贫乏,这是石碧村贫穷落后的客观条件。“不能想办法让群众致富,还叫什么党员!”张仁和执着地探索着,希望在阅读中得到启示。终于,一条重要信息就像一道闪电从他眼前划过:石碧村1000多亩耕地全部是一种富含磷、钾的红壤,而这种红壤极适合种植糯米。第二天他就向镇上有关技术人员请教,得知市场上糯稻价格每担至少比普通水稻高出20—30元。如果再能先种上一季优质烟,实施烟稻轮种,不仅地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还可少用肥料,成本大大降低。

  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张仁和就带领全村群众大搞产量颇高的“荆糯一号”和优质烟叶种植。为了提升烟叶价值,他还专门从县里请来农技人员手把手推广科学化、规范化的烟叶精烤。结果由他们创造出来的“翠碧一号”烤烟,成了云南、上海等地烟厂的抢手货。到去年,全村烟叶种植已达1000亩,仅此一项全村农民人均增收就达680元。

  张仁和揣着他们种出来的糯稻,到厦门、福州寻找订单。“这么好的产品,你有多少,我要多少!”厦门银鹭、福州亚亨等知名食品加工企业纷纷与他们签订了购销合同。石碧村10公里外就是江西省,张仁和带领村民办起了客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专门收购、加工闽赣边界两地稻米。石碧村因此成为闽赣边界上的一个颇具规模的粮食集散市场。

  “吃亏受累的事当然我先上!”

  上任伊始,张仁和就在两委班子里公开承诺:补贴最后领,差旅费最后报,甭管办什么事能省则省、能紧则紧。每次出差,事情能办完,他当天赶回家;没办完,就找到当地打工的老乡借宿,甚至挤工棚,从来不花公家的钱住宾馆下饭馆。

  2003年10月,他和其他3名村干部到省里争取新村建设项目。他们特地选择下午4点钟的车,第二天凌晨3点多到达。天蒙蒙亮,一行人就赶往办事地点门口。事情办完已到中午。午饭之后,他们就在附近的西湖公园长椅上休息了2个小时。下午4点再搭夜车返回石碧。如此来回1000多公里,他们4人竟没有在床上靠上一靠。

  1995年,石壁镇街道拓宽,张仁和花3.6万元在镇上买了一块70多平方米的临街宅基地。那些天,夫妻俩乐融融地憧憬着:新房盖好后,一家人搬到楼上住,楼下自家店面秀荷做裁缝、卖服装。可就在这时,镇上税费征收任务又到了,村里征来征去还是差了近4万元。结果,张仁和竟瞒着所有亲人,悄悄地把宅基地转卖给别人,将这3万多元全部垫付了村里税费欠款。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吃亏受累的事当然我先上!”

  张仁和4岁时失去了母亲,是3个哥哥轮流拉扯他长大成人。1992年上任不久,村里准备将新建的机砖厂公开承包。二哥张仁勇找到他要求承包。“成呀。只要你出的标最高就包给你。”张仁和说。张仁勇后来果然以高出标底2万多的最高价接手下来。1994年5月,砖厂遭受特大洪水袭击,损失惨重。仁勇又找到仁和,希望承包款能减免一些。“那不成,合同上没有这条。”张仁和回答。

  对村里的困难群众,张仁和却很慷慨。年已74岁的张耀达,妻子残疾,自己多病,唯一的儿子患有精神病。张仁和不仅经常帮忙春播、“双抢”,还自掏680元为他们买回一台小型碾米机。经过和村委商量,又把村部旁一个最好位置的店面3年无偿提供给他们的儿媳开理发店。去年7月,老人的孙女考上了大学,张仁和再次出面为他们担保贷款,并送上200元作上学路费。10多年来,为帮助困难群众,张仁和累计花费七八万元。

  自打1992年当上石碧村党支书以来,每逢换届选举,张仁和次次满票当选。2000年1月,应亲戚之邀,张仁和与几个朋友合股开个米业加工厂并准备到深圳发展,因而辞去了支书一职。可才过几个月,全村群众和党员们联名写信到镇里,坚决要求上级再把张仁和派回来。这年10月,张仁和退出了每年有2万多元收入的加工厂股份,回到村里又一次挑起支书的重担。就在事故发生的前几天,他还动员3个哥哥再为修路捐助5000元……

  沉甸甸的分量(短评)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看一看张仁和同志那葬礼时的场面,就知道这样一位基层党员在群众中有多么沉甸甸的分量!

  这份沉甸甸的分量来自他对党的事业无比坚定的信念。在这个闻名远近的贫困村党支部书记的艰苦岗位上,张仁和千方百计带领群众求发展、谋致富,把一个基层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落实到具体实践中,终于把一个“空壳村”建设成福建省村级建设达标示范村和小城镇建设试点村。

  这份沉甸甸的分量来自于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他的实践再次证明,一名基层党员的作用,对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来说,就像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作用却不可低估,人民群众需要的就是像张仁和这样的千千万万颗朴实无华的螺丝钉。

  这份沉甸甸的分量来自于他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担任石碧村党支书的12年间,张仁和舍小家为大家,心里装的总是如何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却唯独没有自己。直至牺牲前,仍念念不忘的是动员自己的亲属为村路工程捐钱。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人民群众总是从身边每个党员身上来感受党的先进性的。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像张仁和同志那样,在日常工作中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为人民建功立业。

  《人民日报》 (2005年04月05日 第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