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徒步破风雪 翻越夹金山(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06:44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徒步破风雪 翻越夹金山(图)
本报“长征川内行”采访组征服大雪山全记录

  在经历了4月1日翻越夹金山遇险失利之后,本报“长征川内行”采访组3日再度向这座当年红军长征时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发起冲击。经过9个多小时的徒步攀登,本报3名记者历经艰难险阻,终于于昨日凌晨1时安全下山,几乎和当年红军一样,征服了这座“鸟儿也飞不过的大雪山”。

  问路老板提供“假情报”

  3日上午,“长征川内行”采访组一大早就从雅安出发,再度向夹金山发起冲击。雅安市委宣传部得知采访组前一天翻山遇险,专门派出有着20多年驾龄的高级技师代师送采访组上夹金山。采访组的3名记者心中均是十分激动:“长征川内行不能留下遗憾,我们一定要征服这座大雪山,绝不能绕道而行。”

  中午11时40分,采访组抵达夹金山下的硗碛镇。这儿显得比前两天要热闹得多。因为夹金山上已经连续4天下大雪,车辆根本不能通过,很多从小金过来探亲的村民及自驾游的游客滞留在镇上。一辆小面包车上的男子得知记者要上山,急忙告知:“去不得,去不得,前天有几辆大排量的越野车都没有通过,你们那辆越野车肯定也通不过。”得知我们将在半山腰开始徒步翻山时,镇上一服装店的女老板称,从半山腰的烧箕窝到垭口可能只要2小时,从垭口下山到山下的达维镇,可能只要3个小时。谁也不曾想到,她的错误估计差点让采访组成员身陷雪山,面临进退维谷的境地。

  冲顶汽车再度陷雪坑

  山上的积雪比前几天少了些许,但几辆从山下掉头回来的越野车均带来无法到达垭口的坏消息。汽车再一次陷进了雪坑,仍是上次被困的那个地方,海拔约在4180米。我们3人再度下车推车,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很快就摆脱了困境。代师不听从记者的劝说,执意要再送记者一程。前方的路再也看不见车轮印,变成白茫茫的一片,汽车像一叶孤舟,摇摇晃晃地破雪前进。汽车再转过一道弯时,前面的积雪更厚。代师无奈地告诉我们:“我只能送你们到这儿了,汽车从这儿开到垭口都还要一个小时,你们步行花的时间更长。路不熟最好沿着公路走。”

  惊险半山腰遭遇迷路

  下午3时30分,告别这位热心的司机,我们打点行囊开始向山上行军。虽然将一些不必要的设备放在了小杨的车上,但3个人身上的背包并不轻,均在15公斤左右。除了衣服,就是水、食物和睡袋。没有高山向导,我们只能沿着盘山公路行走。天上刮起了雪风,吹在人脸上如刀割一般,路上的积雪有30厘米左右厚。很快,每个人都变得气喘吁吁。大家意识到:这样不行。我们决定改变行军路线,沿着几天前村民上山时留下的脚印向上攀登,这样才能节省时间。然而这些脚印若有若无,有几次我们都以为走错了,只有在看到公路的路基时,才确信走对了路。越往上走,积雪越来越深,天上下起了冰粒。骆丹沿途均要拍照,还须在风雪中保护相机。余鉴体重80多公斤,再加上15公斤重的登山包,每一步下去,雪都要盖到膝部,上坡时,每爬一步,又要滑下半步。他还出现了轻度的高原反应。“前方看不见路了,也没有公路的路基。”余鉴和骆丹听到这个消息时,脸上的表情十分复杂。大家回头时,这才发现这条小路极为陡峭,如果一步不稳就会滚下山去,退回去更为危险。一时,气氛变得十分凝重。好在路很快就探到了,队伍继续前进。

  意外与外界失去联系

  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坡度也越来越陡,有的地方坡度在70度左右,每跨一步都变得十分艰难。6时30分,前面的公路上出现了一个没有顶棚的小石屋,这可能是当地人放牦牛时留下的。大家都意识到,这儿离垭口应该不远了。我们立即和后方联系,却发现这儿手机没有信号,本以为电脑无线上网卡可以通过卫星上网,通过聊天工具可以联系后方。不曾想到,当骆丹冒着风雪打开电脑时,发现根本就没有网络。大家真切地意识到:“我们和外界失去了一切联系。我们无法呼救,命运只能由我们自己把握。”

  短暂休息后,我们继续顺着脚印前进。突然,“宝兴-小金”的牌子出现在前方,3个人这才松了一口气。“我们到垭口了。”大家展开队旗,留影纪念。此时,大家真切地体会到了红军翻越这座大雪山的艰辛。天上的雪越来越大,雾也越来越大,能见度只有10米左右。继续前行了100米左右时,我们发现了两间当地人放牛时临时居住的牛棚子,里面有一个炉子和木柴,不远处还有一个小庙。我们确信,这儿就是王母寨,夹金山的垭口。7时43分,天就快要黑了,能见度降到了5米左右,四周白茫茫的一片,公路的路基也难以看清了。3人紧急讨论,决定留在牛棚子里过夜,第二天一早再想办法下山。

  自救垭口牛棚子宿营

  在海拔4400米左右的地方生火是一件较难的事,幸好我们带上了齿轮打火机。约过了半个小时,火终于生起了,时针指向了晚上9点。忙碌以后,3人这才意识到,鞋里全是水,没有穿冲锋裤的余鉴裤子湿透了。大家拿出随身携带的牛肉干和巧克力,开始晚餐。大家不禁对处境进行了一番审视:回成都修车的小杨中午12时才从成都出发,能否翻越巴朗山到夹金山另一侧来接应我们不得而知,况且他根本不知我们到了山上哪个位置。如果第二天继续下雪,能见度仍然很差,我们只能留在这儿等待救援。大家讨论决定,如果第二天不能下山,就由体力最好的刘诚带上大部分食物,轻装下山去求救。出发前,我们与报社地方新闻部驻雅安记者站的涂劲军约好,如果出发后第二天下午6时都没有我们3人的消息立即向有关部门求救。想到处境不容乐观,大家心里都不觉一沉,石屋内的3个人沉寂下来,只听到外面风雪的呼啸和木柴燃烧时劈劈啪啪的声音。

  好险最后一秒钟获救

  晚上9时30分,寒冷和疲惫一起袭了上来,雪花从牛棚子的缝隙中飘了进来。确信电脑不能上网后,大家准备关掉对讲机,节约用电。1分钟后,骆丹关掉了对讲机,另外两个人的手都已经按在电源开关上。此时,对讲机里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大家静静地期待着,很快,第二声接着响起。“是杨玉东!”司机杨玉东从小金上山来接应我们了。3个男人的眼睛里闪着泪花,3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小杨是一早从成都出发的,一路上拨打我们的手机没法联系,他从小金县日隆镇带了两名高山向导前往寻找我们,沿途都在用对讲机呼喊我们。两名高山向导拿着对讲机一路向我们走来。确信自己将摆脱困境后,我们意识到该给这个牛棚子留下点什么。最后,我们将随身携带的巧克力和牛肉干用塑料口袋装好挂在梁上,在纸条上写清情况,并留下15元钱作为用材的费用。晚上10时50分,当高山向导贺三哥和同伴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都觉得特别兴奋。

  下山花去了两个小时,路上,借着手电筒的灯光,我们看到了雪崩的痕迹。凌晨零时40分,我们终于见到了司机小杨,4个人结结实实地拥抱在一起。到了半山腰,手机刚好有信号时,手机立即响起,报社的领导和同事们均在关注着采访组的消息,并已经做好了救援的准备。当得知我们征服夹金山时,编辑中心的办公室内响起了掌声。长征川内行采访组胜利征服了这座大雪山,用一种近乎红军翻越时的方式。记者刘诚余鉴摄影骆丹

  新长征日记12

  4月3日星期日 夹金山顶棚屋(约4500米)

  雪山石屋

  点燃希望的篝火

  费了一番周折后,篝火终于在我们眼前灿烂燃烧起来。在这个缺氧严重的环境里,要点燃一堆篝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夜黑如墨,用石头草草砌成的屋子里空空如也,地上结着冰,屋子里几个墙角都堆着厚厚的雪———破败的屋顶根本挡不住暴风雪的肆虐,但是,眼下这个破旧简陋到极点的小屋对我们三人而言,却不啻宫殿。在几十米外另外一处更破败的石头屋子,我们得到了两条长凳,这几乎和篝火一样,是可以救命的东西,它让我们不至于坐在结冰的地面———那样我们体内的热量将迅速散尽。我们还得到了一些木材,但不能保证它们能燃烧通宵。我们迅速盘点我们的物资:两块干牛肉加上几板巧克力、两盒牛奶,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大概最多可以让我们支撑两天,当然,还得有篝火。这里没有手机信号,卫星上网的笔记本电脑根本用不了,这里方圆几十公里根本没有人烟,齐膝深的雪几乎淹没了一切,事实上,除了我们三人,这里根本就没有见到有生命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处在一种真正的困境,唯一可行的方案是等待救援,或等到天明,集中所有的食品和保暖防水衣物,让我们中最年轻、体力相对强壮的刘诚下山求救。当司机小杨雇请的高山向导找到我们时,我们跳了起来,骆丹说,那一刻他几乎流出泪来。

  记者余鉴刘诚骆丹

  新长征日记13

  4月4日星期一日隆镇———小金晴

  胜利会师

  我们拥抱在一起

  小金县的达维镇是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的地方,在达维桥的上方建有“达维红军会师纪念碑”。当年,艰难地翻越了夹金山的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夹金山下的沃日河畔遇见了红四方面军的一支部队,那种会师的欣喜是难以言表的。4日凌晨1点,我们这支四个人的小小的队伍也在这里实现了一次会师,它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的存在和相依。

  当我们在高山向导贺三哥及助手的导引和搀扶下,用了近一个小时从海拔4500多米下降到4250米,四个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对我们四个人来说,重走长征路已经超越了单纯地完成一次报道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和感受的一切,将长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并深深影响我们的人生。司机小杨的任务是艰巨的,每天载着我们,动辄一两百公里,当我们采访、写稿时,还要默默为大家料理生活方面的杂务,常常是等我们发完稿,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能吃上晚饭,但他从无怨言,还经常幽默地说,这次采访中从骆丹那里学到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有饭吃时把肚子撑得满满的,为挨饿做好准备。当我们以红军的方式翻阅夹金山后,大家都发现,无论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们将面临些什么,但有一种东西已经将我们牢牢地连接在一起,那便是我们在新长征路上所结下的战斗友谊。长征像一块充满魔力的磁石,吸引着我们去感受它的无穷魅力,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无声地改变着我们。

  记者余鉴刘诚骆丹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