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洋一号”的环球科考之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07:04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薄克国

  大洋一号”踏上征程

  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始了他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航海活动,开辟了人类航海的新纪元。600年后的今天,一艘中国远洋科考船开始远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开始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环球大洋科学考察。

  4月2日上午11时30分,“大洋一号”收起缆绳,缓缓驶离青岛码头,开始了我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环球科考之旅。

  “大洋一号”将横穿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达大西洋,然后绕过南非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最后通过马六甲海峡返回,整个航程约10万公里,历时10个月,预计明年1月回到青岛。

  主要考察海底热液等现象

  据随船科学家介绍,他们此行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海底热液及其周围特殊生命现象进行研究。

  海底热液,是指从海底火山口喷涌而出的灼热混合物。它能直立向上,形成约3至4层楼高的“黑烟囱”,使周围海域温度达到400摄氏度,几百个大气压。然而,人们发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有不计其数的微生物存在。它们耐高温、耐高压、耐毒性的特征,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大洋一号”海底热液研究专家曾志刚说:“为什么生物处在这么一个硫化氢非常高,有毒的环境下,它还能生存,从基因微生物研究的角度来说,非常有意义。比如我们可以把这个技术用到仿生学上。”

  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对海底热液和相关极端生命现象的研究非常有限。所以,科学界希望这次航行的研究成果,可以填补这方面的一些空白。

  曾志刚说,6万公里的洋中脊,我们人类现在了解的只有5%左右,很多的地方是未知区域。它需要不仅是外国人去探索也需要中国人去探索、了解、发现。

  “大洋一号”计划在3大洋的5个已知海底热液区域,进行深海探测、采集样品,以及对其矿物组成、金属元素含量和周边生态现象等进行综合研究,并使研究成果尽可能得到应用。据国外科学家估计,仅这些被称为“耐热耐压耐毒冠军”的微生物,就蕴含着高达2000亿美元的市场开发潜力。

  “进军三大洋”夙愿成真

  中国大洋协会理事长陈炳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老一代海洋人提出“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目标。此次环球大洋考察,将使我国海洋界期盼已久的“进军三大洋”的夙愿成真,标志着我国大洋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今年恰逢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这次“大洋一号”远赴重洋也将极大地增强国人的海洋意识,扩大我国在世界大洋科学领域的影响。

  陈炳鑫说,这次考察,将为我国大洋工作实现“两个转变”拉开序幕,即实现我国大洋工作由单一的考察区域(太平洋)向全球各大洋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转变、由单一的资源调查向资源与科学相结合的综合科学考察的转变,从而拓展我国国际海底区域研究开发的新领域。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认为,此次环球科考航行将开展对热液硫化物区的生物、水文、化学和地质等项目的环境基线调查,这些科学考察活动在树立我国政府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环球航行考察活动,使我国的大洋调查研究水平尽快与国际接轨。

  链接

  “大洋一号”

  “大洋一号”原名“地质学家彼得·安德罗波夫号”,曾是前苏联的一艘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考察船。1994年7月,由中国大洋协会从俄罗斯远东海洋地质调查局购买,经初步改装后,更名为“大洋一号”。从1995年至今,“大洋一号”曾先后执行了我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七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任务。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