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文化湘军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08:44 红网-湖南日报 |
“落实科学发展观”采访团记者 唐宋 禹伟良 没有来湖南以前怎么也想不到,午夜时分,繁华的长沙街头会堵车。司机师傅说:“老百姓爱看的音乐会刚刚散场。”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南宋诗人陆游曾用诗歌赞美潇湘美景、湖湘文化。今天,湖南省的文化产业一鸣惊人,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经济现象。“文化湘军”在人们质疑和审视的目光中异军突起。 文化产业能否成为增长点? 过去,人们常常把文化看成政治命题。湖南的成功探索告诉人们,文化产业也是一个经济命题。湖南省把大众传媒看作精神产品的生产单位,以质量和效益为纽带,研究市场,研究受众,闯出了一条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 “九五”期间,长沙市的文化产业保持了年均15%的高速增长。2004年,长沙市实现文化产业销售收入287.5亿元,文化产业已成为带动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1998年12月23日,“中华传媒第一股”电广传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资本手笔让湖南广电人尝到从未有过的甜头。自电广传媒上市以来,已在股市募集资金21亿元,用于节目开发、网络建设和技术设备改造更新。 湖南文化产业通过组建集团,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规模化、集团化经营,实现了低成本、快速度扩张,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组建了四家省级出版、报业、广电、电影集团,总资产超过120亿元,净资产59亿多元,2004年总收入70多亿元。湖南出版集团名列全国大型企业集团500强,湖南广电集团在全国广电集团中排名靠前,名列全国文化产业50强。 金钱会不会影响导向? 很多人都担心,搞活文化产业,追求经济效益,会不会偏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湖南人用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回答了这个问题:“导向金不换!” 敢于放手是有能力的表现。1994年底,湖南广播电视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台长,组建具有“放开型”机制的湖南经济电视台。这一破天荒的举动成为湖南广电十年改革的突破口。作为企业化管理的实验田,他们尊重人才,强化竞争,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当年只有一百万启动资金,如今,已拥有三个电视频道,年收入达2亿元,成为湖南省媒体中的黄金品牌。1998年夏天,洪水肆虐洞庭湖,千万军民在抗洪一线与洪魔殊死搏斗。为了鼓舞士气,彰显爱心,湖南广电耗资600万元,用十天时间推出了“情系三湘”抗洪赈灾文艺晚会。在抗洪斗争最危急的时刻,这台晚会极大地振奋了湖南军民抗洪的信心。 “视导向为生命。”这是湖南省出版集团在研究产业发展战略和组织战术运作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医卫图书、科普图书,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阳光益智”和“开心作文”系列图书,文艺社的“跟我学”音乐系列图书,岳麓书社的古典文学名著普及系列,成为出版界的知名品牌。 群众是不是满意? 《蓝猫淘气3000问》以可爱的动画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吸引了众多小朋友。这部由湖南三辰影库制作的我国第一部大型科普动画片,寓教于乐、形式活泼,是小朋友们最喜爱的动画节目之一。“蓝猫”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原创卡通品牌。 “最亲民的人文精神”是湖南广电的追求。他们从群众最关心的话题入手,慎重选题,精心策划,把《湖南新闻联播》《真情》等栏目打造成观众认可的品牌。放眼湖南电视荧屏,既可以看到璀璨的新星,又可以领略老艺术家的大家风范;既可以感受让人泪流满面的人间真情,又能够体会到忘我的轻松;既可以听到国家大政方针最细致、最生动的解读,又能听到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呼声。 近年来,湖南省生产的《雍正王朝》《还珠格格》等电视剧,屡创收视高峰。《英雄郑成功》《毛泽东在1925》《郑培民》等电影,受到好评。 岳麓书院墨飘香,文化产业兴湖南。对于今天的成绩,湖南人高兴却并不陶醉。他们有更远大的目标:捍卫民族文化尊严,振兴中国文化产业。(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