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杨柳青年画与山东高密扑灰年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09:36 今晚报

  曾受邀赴山东高密,采访抗战时期被掳掠赴日的劳工刘连仁。偶然中,我在刘连仁之子刘焕新先生陪同下,深入到蒋庄镇甄家屯村的民间艺人王树花家中,观赏了这位高密扑灰年画传人的不凡画技。也是在偶然之中,发现扑灰年画这一独特画种,在历史上竟也受到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影响。

  起源于明代成化年间的高密扑灰年画,是国内独有的民间美术形式,画坛上称之为“民间写意画”。相传为高密北乡王氏首创,产于大栏乡公婆庙和夏庄沙岭子等村。其制作过程复杂。打好腹稿后,先用烧焦炭化的柳枝勾描绘图案轮廓(起线稿),然后用画纸在线稿上拓扑,一稿可拓扑数张,“扑灰”由此得名。扑灰后的画稿,再加手绘,经“大涮狂涂”、“细心巧画”、“描子勾拉”、“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咸菜花”、“描金”、“涂明油”等一整套艺术处理工序,才算成画。扑灰年画画面色调明快,构图巧妙大方,全幅多用对比色,主体部分加中间色。这样既谐调了色彩,又加强了人物造型的美感。其内容大都表现喜庆,适于庄户节日张贴。“姑嫂闲话”、“踢毽子”、“万事如意”、“富贵平安”、“八仙庆寿”、“牛郎织女”、“福寿双全”、“双童献寿”、“团扇美人”、“四季花屏”、“家堂”等都是其代表作品。

  扑灰年画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至清朝乾隆年间,仍为淡彩。清嘉庆年间(1810年左右),扑灰年画始受木版年画影响,在工具、技术上有所改进,有的采取先雕版印制画稿轮廓再手绘的方法,即所谓“半印半画”。后又出现木版套印。不同的印制形式的出现,使高密扑灰年画形成两个主题的流派,即“红货”和“老抹画”。扑灰“红货”大胆借鉴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潍县年画对色彩的运用技巧,向大红大绿靠拢,作品呈现艳丽红火、对比强烈的特色,惹人喜爱。“老抹画”则继承传统画法,仍以画墨屏为主,典雅稳重。其不改初衷,因有歌谣言志:“墨屏墨屏,案头清供。婆娘不喜,老头奉承。货卖识主,各有前程。”

  天津杨柳青年画对扑灰年画的影响,有史为证。嘉庆年间,杨柳青年画作坊的刻版工匠胡三,因为不受赏识而辞工。迫于生计,他便千里迢迢来到高密李家庄,投奔扑灰年画艺人胡玉显门下,并安家落户。胡三怎么了解扑灰年画呢?原来,扑灰年画也曾销售到天津,到过杨柳青东部,从还天津转销至东北等地。胡三毕竟有较高的技艺,他将杨柳青年画的技法和制作特点融进扑灰年画中,使之摆脱手工绘制的约束,并成为“红绿大笔抹的市上好销货”。正是扑灰年画在色彩上出现较大变化,其才在清道光年间进入鼎盛时期。除扑灰年画之外,山东境内的年画产地还包括聊城、阳谷、冠县、平度、潍县。其中,潍县杨家埠年画最有名,其风格与杨柳青年画相近、互补。而平度年画,光绪年间就是靠翻刻杨柳青和杨家埠的版样起家的。可见,历史上津鲁之间的年画艺术交流,是频繁的,也是有机的。

  扑灰年画与剪纸、泥塑并称高密三绝。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