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清明思英烈悼恩人 本报记者专访英烈家属或器官捐赠受益人发现:先人无私精神暖透人间(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10:08 大洋网广州日报
清明思英烈悼恩人 本报记者专访英烈家属或器官捐赠受益人发现:先人无私精神暖透人间(图)
  提起已逝至亲,妻子(图右)和女儿既为范维深自豪,也为思念他而伤心。颜士然摄

  又是一年清明节,绿草茵茵,清风习习。有些逝去的人,却令我们永远难忘。不幸患严重眼疾的刘红,在思念着为她献出角膜的近50名不知名人士。每次绷带一层一层地拆去时,阳光和微笑进入了她的视野———正是这新生的力量,伴着她走过了求医的艰难的岁月。越秀区小新街的街坊们,在思念着他们的老邻居范维深。6年前,老范浴火救人而壮烈牺牲,义举精神不死,范家的亲人是越来越多!

  年过半百的丁晴盛,在思念着他的爱子丁星墙。儿子还不满16岁,为了救人在中大码头留下了青春的背影。如今他的生活依然清贫,但却始终将儿子的壮举视作自己一生最大的荣耀。

  逝者无私,爱留人间。这些被思念的人,只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其大义大勇、大德大爱,业已铸造了不死的精神。而生者,正承载着他们的爱心和祝福,奋发前行。

  策划:江小川、张翼华、唐迎春

  文/记者 陈翔、曾卫康、欧阳晨 通讯员 魏春福

  逝者已逝 爱留人间

  因眼病50次接受角膜移植手术

  “15年了,我换了近50次眼角膜。”45岁的刘红(化名)平淡地告诉记者,“我不认识这些人。可他们把自己的身体组织留给了我,让我能继续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我感谢他们。”

  因眼病差点失去光明

  1990年,年仅30岁的刘红眼睛发了病。这个称为“蚕蚀性角膜溃疡”的病症,使她猝然面临着失去光明的危险,她接受了第一次角膜移植。由于相关系统丧失免疫力,刘红开始频繁地更换角膜。在跑遍大江南北后,这位坚强的福建女子每年都会到中山眼科中心来接受新的角膜移植。

  “我带着别人的眼睛,还是自己吗?”十几年前的那一天,当绷带一层一层地拆去时,阳光、微笑、鲜花,泪水,热烈且清晰地进入了她的视野。

  眼睛重生给她力量

  “我真觉得那是自己的眼睛。”昨天,刘红坚定地对记者叙述当时的感觉,“虽然不知道是谁捐献的,但我觉得很亲切。一睁开眼睛,光明一下子便属于我了。”不幸的是,特殊的病情令她必须不断“更换着眼睛”,但万幸的是,她每次都成功地迎接了自己眼睛的再生。

  “我现在看东西没问题,就是有一点闪光。”她语气舒缓地描述自己的病情,声音轻松,很难让人相信她曾经陷入痛苦,甚至绝望———也许正是新生的力量,予人以无限的信心,伴着她走过了艰难的求医岁月。

  革命老人曾立下捐赠遗嘱

  清明又到了。感激之情涌上刘红的心头。眼角膜是如何得来的,她不清楚,但她永远也忘不了这些不知名的人,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还好吗?在清明节,这个普通人的平静生活,显出了与众不同的意义。

  关于捐献眼角膜,记者了解到了不少感人的故事。一位参加过革命的广州老人,在生前10余年就立下遗嘱,希望身后捐出眼角膜。10年间,老人多次发病,在医院,他都紧紧抓住女儿的手,重复这个遗嘱。到了终于离开人世的那一刻。当天下午,眼角膜就转到了一名素不相识的患者眼睛上了。

  逝者无私 生者难忘

  丈夫舍身救人 邻里成“编外亲人”

  浴火救人英雄范维深走了,救助了老少四口,留下了生活清贫的一家四口……六年后的今日,记者再次走进广州市越秀区大新路小新街的横街窄巷,仍然能够听到老百姓口中范维深当年的英雄片断,仿佛乐于助人的范维深根本没有离开过他们。

  穿着沙滩裤冲上楼救人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范维深家中,听他的家人追忆着过去那段英雄往事:1999年8月15日晚上,范维深正在家中看电视。突然,住在六楼的李伯的女儿跑了下来大声呼救,原来她家中煤气泄漏,老人和婴儿还在屋子里。范维深一听,只穿着沙滩裤,光着身子就冲上楼。当他救完人,正准备关上煤气阀时,爆炸发生了……

  范维深牺牲的事迹传开后,当年8月20日,受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嘱托,时任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的黄华华与时任广州市委副书记的朱小丹等亲自来到范家进行慰问。

  范妻反劝被救一家宽心

  范维深走了,最伤心的除了范家人外,因范维深及时抢救而逃过大劫的李伯、周婆婆以及他们的儿孙也痛心不已。他们经常流着泪连声对姚翠容说,是他们“害”了维深……对此,姚翠容说:“每每看到李伯他们这样伤心,‘耿耿于怀’,我都会劝说他们不要太伤心,逢年过节不用送东西过来。”

  将低保名额留给更需要的人

  “六年来,我一直都没有怪过他!他是对的!”想到丈夫,姚翠容眼睛通红,“丈夫弥留时说,如果他不上去,两位老人家出了事的话,我们怎么过意得去?如果一切重来,他还是会选择见义勇为!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事实上,范维深走后,姚翠容工作收入都不稳定,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相当清贫。

  “看到这种情况,街道干部们时常叫我申请每人每月330元的低保救助金。”姚翠容说,“可我想,自己还能够干活,还是把低保名额留给更加需要的人吧。”

  范家“编外亲人”越来越多

  “如今,只要我们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姚翠容说,“大新街保安队严副队长、保安员等都是第一时间跑过来帮忙。”他们已成为范维深一家的“编外亲人”。严副队长说:“这些都是举手之劳,与当年范维深的见义勇为相比,我们这些没有什么值得宣扬的。”对此,姚翠容说:“可能是丈夫的义举、热心助人积来的福气吧。”

  逝者义勇 甚慰亲心

  少年跳江救人 老父珍藏“革命烈士称号证书”

  天色阴沉,中大码头江水依旧滔滔。在浮沉的波涛中,有多少人还记得两年前这里有个少年舍身救人?

  2003年3月29日凌晨2时左右,丁星墙在中大码头沿岸散步,忽见一女孩沿江徘徊,与之攀谈后发现她有轻生念头,遂悉心开导,女子在他试探性离开一段距离之际纵身跳入江中,丁星墙立即跃入水中相救。最终丁星墙被水流冲走,时年不满16岁,轻生女子被人救起。

  清明又到,穿越狭窄的小巷,记者在康乐村内寻觅丁星墙的故事,很多人还记得他。丁星墙的父母依然住在那个昏暗的杂货铺内,靠给人送煤气生活。时年50岁的丁晴盛见到记者来,翻出旧时的老照片,照片上那个清秀的少年正灿烂地笑着。“他从小就机灵,别看年龄不大,帮我送煤气一口气可以爬上9楼。”丁晴盛说着说着眼睛又红了:“可是现在,就算我背不动,还是要亲自去送(煤气)呀。”

  虽然提起往事不免伤心,但丁晴胜依旧为儿子感到骄傲。2003年8月,在海珠区政府的帮助下,丁星墙获得了革命烈士的称号,丁晴盛将证书裱得好好的,时不时就独自拿出来看看。有关部门也没有忘记他们,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广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先后上门探望,并送上慰问金总计5万元。一名不留姓名的市民在看到报道后,也向丁星墙的家人捐赠了2000元。邻居们总是乐于帮助他们。家乡大埔县政府更授予了他们“光荣之家”的称号,这让丁晴盛备感荣耀。唯一遗憾的是丁晴盛从未见过丁星墙救起的轻生女子,他很想听到一句“谢谢”,这会让他感到安慰。

  现在,丁晴盛打算叶落归根。他们已经向大埔县政府提出申请,正在等待回音。(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