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生就该得到"法外施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10:49 东方网

  大学生就该得到法外施恩?

  选稿:项凌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 朱金中 2005年4月5日 10:48

  针对南京仙林大学城大学生犯罪的“特殊性”,大学城所在地的南京市栖霞区检察院提高了“大学生偷盗案件犯罪标准”:普通市民犯罪“底线”是2000元,而大学生犯罪的“底线”是4000元,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甚至盗窃1万元才予以批捕(见4月2日《大河报》)。

  同样是盗窃犯罪,普通公民盗窃2000元就要批捕,而大学生即使盗窃万元也不一定进监狱,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凭什么享受如此优厚的法外开恩的待遇?大学生其特殊的身份能否成为放宽犯罪标准的理由呢?尽管我们可以说“每一个家庭养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最基本的准则。宪法和法律都没有承认大学生有特殊地位,批捕环节又怎么能网开一面呢?

  大学生是受到高等教育的一批人,他们理应对法律有着更深刻的体会,既然他们懂法,就应该知道触犯法律应该承担什么后果。如果懂法的人成为法律照顾的对象,却对不懂法的人采取严厉措施,这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吗?每个公民到了18周岁就应该具有负刑事责任的能力,法律没有规定大学生可以除外。执法机关既然可以“偏袒”这一部分人员,就有“偏袒”另一部分人的可能,如此循环,后果非常可怕。

  从人情的角度讲,对大学生犯罪酌情从轻、减轻处理,是符合法律精神的,但如何从轻、减轻,应该遵循固定的法律程序。修改法律、制定地区性法规的权力不在检察机关,而在人大手中。如果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认为确有必要修改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犯罪标准,那就应该通过法定的程序提请人大修改和制定相关标准,而不是擅自主张,由司法机关自己制定标准。

  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并不在于法律条文的完美无缺,而在于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都必须经过法定程序,这种程序上的公开性和严谨性才能体现法律的权威。如果不经过法律程序,执法机关都能以“特殊人群特殊对待”的理由擅自修改法律,那这种随意性就使得法律的尊严荡然无存。

  大学生是否该得到法律的额外照顾,这并不是检察机关这样的司法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而是立法机关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检察机关认为,应该对大学生法外开恩,那不仅仅是个错误的决定,更是一个违法的决定。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