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规范艺术品交易亟待法律撑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14:20 信息时报

  “万众期待”的首届收藏艺术交流交易会如期在4月1日开幕,然而,众多闻讯而至的藏家参观后大呼:“大失所望,赝品太多!”其中,叫价300万的康熙龙袍竟被指“实为戏服,手工非常差!”而交易会头天展示的名家字画更被指为“无一真品!”4月3日,部分被指赝品的展品已没有出现在展场中,收藏艺术交流交易会行政总裁陈立告诉记者:“已全部被购买!”(4月4日《信息时报》A05版)。

  “已全部被购买”是真的,不知有多少人已经被赝品蒙骗坑害。这种颇具影响的大型收藏艺术交流交易会竟出现此等现象,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对待盗墓一样,对制假牟利行为进行打击?赝品是收藏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拍卖行最头痛的问题,所有负责任的拍卖行都会狠下工夫去对付它,但防不胜防,有时也无可奈何。我们的老百姓一旦买了赝品,那跟买了废纸又有啥两样?

  目前,艺术品鉴定很难用一定硬件标准衡量,事实上也没有一个鉴定权威能保证其结果完全无误。这就要求拍卖行更自觉更严格地把关,因为这牵涉到拍卖行品牌建设和信誉建设的一部分:拍卖行赝品比率越小,声誉就越高,专业技能越被认可。而据报道说,文物专家鉴定称这并非康熙龙袍,只是一件演戏用的道具罢了。如此,难道我们的交易会拍卖行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问题也许还远不止这些,因为收藏行业至今没有专门的法律可依,文物保护法管的是出土文物品的收藏与流通,市场法律法规管的是收藏市场的商品交易,全国收藏业也无政府部门专管,这样就使得整个收藏界长期处于真空地带,不乱才怪。况且,“法律允许拍卖行不对拍品保真”是国际惯例,但这无疑又是一大“致命伤”。

  赝品充斥市场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屡见不鲜。艺术家和老百姓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但是仅凭他们自己是没有能力和时间去解决此等问题的。再者,当前的鉴定委员会自身的机制也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一些鉴定机构包括部分民间鉴定机构,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有的甚至出卖了基本的职业道德。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为赝品充斥市场造就了可持续生存的土壤。

  对于以赝品、伪品或假冒收藏证书扰乱市场的不法分子,是时候严加处理了。在艺术市场走向规范化的今天,面对如此大型的收藏艺术交流和交易方式,笔者认为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他们的资格认证,制定一套严格的准入市场机制,制定严格的鉴定工作,出具“鉴定证书”(因为当前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没有一个鉴定主体,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权威鉴定机构,收藏者往往被弄得不知所措)。如果能经过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介入,出台一部《中国收藏法》,对民间文物的收藏、流通进行规范,那不仅是收藏界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惠泽咱老百姓的最大福音。

  掌门人语:管理收藏的“有关部门”是谁呢?不少消费者受骗了,还不知道找谁投诉,更徨论找人立法了。(来源:信息时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