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重庆大学:将思政课堂开进农家小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15:48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4月5日电(记者茆琛)最近,一份题为《税费改革前后农民负担状况调查分析》的报告引起重庆大学团委教师的关注,报告具体分析了山西省五户农民税改前后的各项经济指标,同时也指出“物价上涨可能抵消减税成果、村民自治组织缺乏必要运行经费”等尚待解决的困难。报告作者、法学专业2003级学生李敬说,他希望这份利用寒假“三下乡”活动完成的调研,能够使同学们更准确地理解农民,了解农村。

  寒假前,重庆大学向每个学生布置了“三下乡”任务--“带着问题下乡,提出思考返校”,重庆大学团委老师郭秀荣介绍,不少回家过年的大学生都像李敬这样走进农家小院,通过调研发现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尽全力帮助农民解决困难。

  把“三下乡”作为大学生锤炼意志的重要载体,作为大学生增长见识的思政教育课堂,是重庆大学多年坚持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他们提出“三下乡”要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相结合、与拓展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与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基本工作思路。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按照“重点组队,分散返乡”的原则,除每年统一组织近20支重点团队外,还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社会实践,并提出统一要求,组织统一考评,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活动机制和覆盖广阔的社会实践网络,学校连续14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郭秀荣老师还记得“三下乡”活动开展初期,大学生们对到基层去干什么,为什么要到基层去心存疑问,不少学生甚至抱着下乡看新鲜的想法,“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农民将大学生“三下乡”称为“一次性”下乡。如何使大学生在“三下乡”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重庆大学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下乡,提出思考返校”,学校领导每年都要专门召开座谈会,与同学们交流“三下乡”的感受。学校有关部门针对学生们实践中的思想状况,展开专题讨论和课题研究,形成理论系统,更好地指导学生“三下乡”活动实践。通过“三下乡”活动,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

  “三下乡”也成为“两课”教学的有益补充。“三下乡”活动中,除了像李敬那样通过调研切实反映“三农”问题外,不少大学生还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农民实际困难:在重庆合川,大学生党员策划建立了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活动室,开通互联网,定期向农村青年发布劳务输出信息;机械学院学生文仁俊发明多功能农用烘筛机,将綦江农民从黄连等经济作物繁杂的手工加工中解脱出来;武隆仙女山风景区的农民得到外语专业同学的普通话和英语培训;建筑专业学生设计的农村新居模型被乡村干部用来改良人畜混居的现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发觉,在天地广阔的农村,“三下乡”为自己提供了大有作为的机会。在校团委的指导下,“三下乡”活动中的党员又创出了由农民提难题,大学生有针对性解决的“点菜式服务”,既赢得农民信任,体现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又帮助大学生在“三下乡”中利用所学知识服务农民群众,实现个人价值。

  “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真应该多去农村看看,多去听听农民朋友的心声,真正地为他们做点什么。”人文艺术学院学生应易璐在总结中这样写道。法学院学生许恩信告诉记者,他们班里许多同学来自大城市,优越感和自我意识比较强,去年暑期“三下乡”活动中他们深入到重庆武隆县农村,了解了西部农村的实际,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同学们思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返校后班里出现了“不比吃穿比学习,不比潇洒比能力”的良好风气。

  重庆大学团委副书记魏世平介绍,20年来,这所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累计有近10万学生参加。学生返校后积极要求进步的人数越来越多,目前本科生中党员学生的比例已接近1/3。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