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弃“私”从“公”(香江客语)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01:55 人民网-华南新闻 |
吴酩 从私家车数量的减少,各种公交车辆的增多,可以看出港人冷静的生活态度,也可折射出香港政府力行推动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 香港政府运输署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的停车位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是私家车车位大量过剩,另一方面是大车车位严重不足。3年后,香港的私家车车位将会过剩7万多个,而大车车位却短缺上万个。据此,有关部门建议港府修改现行规划准则,调整新建住房预留车位的标准,减少私家车车位供应量;同时,采取措施,增加大型车车位。 香港私家车逐年减少和公用车逐年增多,令许多“局外人”不懂。笔者认为,首先是香港的地窄人密的实际,不容许有太宽的私车空间。众所周知,香港本来地方不大,绝大部分又是山地,近700万居民都拥居于有限的沿海平地。人尚如此,何况车乎?其次,动辄数千元的固定车位月租,每小时几十元的临时停车费,吓退了不少有实力买车的人。笔者认识的不少千万富翁,并没有自己的坐驾;而遇到经济困难率先处理掉私家车,更成为富豪们最先采取的节支举措。在每天搭乘地铁、公交车、“打的”的几百万港人中,真正的有钱人也绝不是少数。第三,香港弃“私”从“公”的趋势源于政府的政策。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虽然也在不断地修路,但主要是为了公共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在发展中,“公交优先”原则贯穿始终。笔者不敢断言香港是目前世界上公交工具种类最全、市民使用最方便的城市,但说她名列前茅绝不夸张。地铁、轻铁、有轨电车,空调大巴、中巴、专线巴,登山有缆车、滚梯,过海有渡轮;快轮、飞翼船往来于岛屿、码头之间,出租车更是无处不在。各种公交工具不仅舒适,而且价格适中。在政府主持下,运用竞争机制,香港已经打造起一个从核心城区到边远市镇,全方位覆盖的立体公交网。目前,仅双层空调大巴,香港就有6000辆,既方便、快捷又经济。 在内地不少城市一方面为私家买车“热”而狂喜,一方面又为交通严重堵塞而苦愁,那能否从香港的弃“私”从“公”现象中得到些许启示呢?整体而言,启动内需、刺激消费是不错的,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在人口已经超密集的大都市,继续听任私家车数目无限制地增加,只能使交通拥塞、空气污染等“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到病重时再“反思”,代价就惨了。 《华南新闻》 (2005年04月06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