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仅仅是情报机构的过错吗?(外军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05:2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赵景芳

  2005年3月31日,“美国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报能力委员会”向总统布什提交了成立一年以来的最终调查报告,指出情报界在伊战前的所有情报判断“全部错误”。该独立委员会是布什总统于去年2月下令成立的,由10名两党的参议员联合组成,主要负责调查美国情报机构为何在伊拉克战争之前错误地得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结论。

  众所周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基于两大理由,即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萨达姆政权与“基地”恐怖组织有牵连,并据此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悍然发动了对伊战争。伊战结束后,美国政府立即向伊派遣了一支由1200多人组成的“伊拉克调查小组”,负责在伊境内搜寻违禁武器。2004年10月,在经过“地毯式”搜寻之后,“伊拉克调查小组”宣布伊拉克在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就再没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时间,美国国内舆论哗然,认为美国总统布什就有关对伊拉克开战的理由应该向人民解释。

  迫于国内舆论的压力,布什总统签署命令成立了两党联合的调查委员会,对美国有关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失误进行调查。该报告对伊拉克情报工作的总的结论是:“情报界在伊拉克战争前对几乎所有关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判断都是完全错误的。这是一个重大的情报失误。”报告把情报界得出错误结论过程描述为:海湾战争使美国情报界十分震惊地认识到其对伊拉克核计划与化学武器存在低估的问题,于是战后便逐渐变为过分夸大伊拉克的威胁;20世纪九十年代,伊拉克的各种举动都被情报部门解释为是伊拉克加速发展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努力;伊拉克同国际核查人员所做的各种斗争,更是加深了美国对伊拉克武器情况的怀疑,最终让情报机构形成了完全错误的结论。报告指责情报界失误的主要原因在于:没能收集有关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有用情报;对所能够收集的情报的分析上存在严重错误;没有向决策者解释清楚情报分析中哪些是基于假设而非有效证据的;情报搜集人员和分析专家只愿意接受支持自己有关伊拉克拥有核生化武器的证据;只满足于似是而非的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疏于研究、验证原有的各种假设,结果伊战前的评估仍是伊拉克10年前的情况;人力情报搜集上过分依赖被称之为“曲线球”的一个不可靠的谍报来源。

  事实上,该报告把布什政府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所有责任都归咎于情报机构,无疑是为布什政府错误的战争决策极力开脱责任。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美国基于中东及全球地缘政治、经济与文化利益逐渐将伊拉克锁定为军事打击的首要目标之一。比如,早在1998年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国会就通过《解放伊拉克法案》,拨出9700万美元专款,用于颠覆萨达姆政权的活动,并制定了武力倒萨计划。2004年1月10日,美国前财政部长奥尼尔披露,美国总统布什早在2001年上台仅3个月后,就开始准备攻打伊拉克并推翻萨达姆政权了。美国前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克拉克将军也曾披露,2001年11月,他在造访五角大楼时,一名高级军官告诉他,美国正计划推翻萨达姆政权。2001年,布什当时决心以阻止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作为进攻伊拉克的“理由”。“9·11”事件使反恐成为美国对外行动的大旗,也使反恐成为美国收拾原已确定对手的“方便的由头”。美国对伊动武有深层次的战略考虑,主要包括:第一,彻底铲除中东地区公开顽固反美、反以的萨达姆政权,改造中东地区地缘战略格局,确立美在中东的长期霸权。第二,控制中东石油,提高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力,控制欧盟和东亚经济发展的命脉。第三,推行进攻性现实主义政策,用所谓民主化手段改造中东,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社会制度与文化土壤。在对伊开战之前,布什曾勾画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目的时称,战争将打碎“恐怖机器,我们将帮助建立一个繁荣自由的新伊拉克”。因此,从根本上看,无论伊拉克有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都会对其动武,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这是由美国在中东以及全球至关重要的战略利益决定的,只不过情报部门的“错误情报”给了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从而大大加快了美国对伊开战的进程。

  总之,如果把美国发动伊战的失误完全推给情报部门,实质上那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情报机构不过是布什政府的“替罪羔羊”。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4月06日 第八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