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黑豆腐”变白咋就这么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09:07 南方日报

  朱成舟欲把地下作坊主集中起来正规化生产,却屡屡碰壁

  “黑豆腐”变白咋就这么难?

  朱成舟昨天又到松岗燕川村委去找人了,为的是能拿到新农民豆制品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新农民”)厂房建造的红线图。作为“新农民”的老板,朱成舟十分担心,自己投资200多万元建起来的规范化厂房可能要被拆掉。“全怪我自己,犯了一个太低级的错误。”当初没办妥用地手续,让他现在追悔莫及。

  对于松岗镇的30万百姓来说,朱成舟和“新农民”的命运,却跟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目前,在松岗市场上每天销售的近4万斤豆制品中,有70%由“新农民”生产,这些豆腐完全符合卫生部门的相关标准。而在“新农民”投产之前,松岗镇的豆制品则来自大小30余家地下作坊,是不折不扣的“黑豆腐”。

  “黑豆腐”充斥市场

  让他乱中谋变

  朱成舟的老家安徽和县,是个豆腐之乡。从19岁开始,朱成舟至今已做了25年的豆腐。“来深圳之前,我先后在江苏南京、江西宜春等地做豆腐生意。”

  几年前,朱成舟在东莞常平的农批市场做起了黄豆批发。“常平是京九线上的一个黄豆集散地,深圳、东莞地区的地下豆腐作坊主都是去那里买原料,我那时经常听到某某老板又被政府查处,不得不挪个地方生产的消息。”朱成舟说,这些地下作坊都是无证经营,掺假制假严重,质量低劣。但他们被各地政府严厉打击后,会重新找个地方安身,打而不绝。

  看到这种情况,入行多年的朱成舟开始考虑走一条新路:能不能成立一个公司,把地下作坊主集中起来生产合格的豆腐呢?这样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有助于政府加强监管。生产商由于联合和规范的公司化管理,豆制品质量提高,且可以避免恶性竞争,从长远看,利润空间还很大。2003年7月,朱成舟筹措资金,来到深圳市宝安区松岗镇,筹建了一个豆制品企业。

  厂房用地问题

  成了一块心病

  朱成舟到松岗时,松岗还没有一家领到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的豆制品企业。

  但是一开始,朱成舟就吃了个哑巴亏。他将厂址选在松岗镇燕川村第四工业区,燕川村一文姓村民说,该块地皮他早已承包,朱遂与之签订转让协议并支付8万元费用。后经证实,文姓村民并未取得该块地皮的承包权。后在镇经济开发办、燕川村委两方的协调下,村委答应给将土地承包给朱成舟,但村里一直未将该地块的建筑红线图交给他。正是这一疏漏让“新农民”的厂房现在很可能被拆掉。

  朱成舟称,厂房设计建设均按国家关于豆制品加工的卫生规范和卫生标准施行,18个生产车间设计产能为月加工大豆60万斤,生产腐竹、豆腐、豆皮、豆干等十多个品种的豆制品,预计年产值达两千万元。2003年11月底,厂房建成,企业也通过了宝安区卫生局、宝安卫生环保科技服务中心和消防部门的项目审批,拿到了卫生许可证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资格证书。随后,朱在深圳工商局登记注册了“新农民”豆制品有限公司。

  企业被人指责“欺行霸市”

  据了解,“新农民”在最初招商的时候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很多地下作坊主均认为“新农民”“生产成本较高,且正规经营需要缴纳相关税费,所获利润太低”。几个月过去了,“新农民”仅仅招到一两家作坊加入。直到当地政府多次清查“黑豆腐”生产点,取缔了20多家黑作坊后,一些作坊主才搬进了“新农民”的车间。截至目前,共有15家作坊进入。

  “自当地政府掀起针对‘黑作坊’打黑行动以来,一些地下作坊主的利益受损,他们把目标对准我,认为是我去媒体投诉的原因。”朱成舟说,现在市面上仍然流传“新农民”欺行霸市的说法。

  朱成舟坚信自己的操作模式正确

  据一位已在“新农民”生产豆制品的张姓生产户介绍,他每个月向“新农民”交纳3000元的费用,其中1800元是房租,1200元是生产管理、税收等费用。“新农民”负责向生产户提供生产技术标准、配备机器设备和提供原材料,统一安排销售市场和办理有关生产、销售许可证。为把好质量关,“新农民”还聘请了20名专业的生产管理人员。

  另一家生产户告诉记者,在没来之前,他做的是不折不扣的“黑豆腐”。“豆浆掺水,从东莞购潲水油来加工油豆腐泡,用劣质消泡剂。”他说,来“新农民”后,在原材料、制作工艺上都有严格规定,生产场地是正规车间。尽管生产成本高了,但是质量上去了,价格也相应提高,就自己而言效益并没有减少多少。“现在每天加工400斤左右,毛利也有三四百元。”

  朱成舟自己也坚信,“新农民”的操作模式是先进的,走的路子是正确的。集中生产、分散销售整合了资源,增强了产品竞争力,可以最终击垮“黑豆腐”,同时便于职能部门监督检查。

  前途依然是个未知数

  去年上半年,松岗镇政府曾召集城建办、国土所、燕川村委等部门针对“新农民”的问题开了一次协调会。“在会上,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认为‘新农民’的厂房建设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各个部门加强配合,尽快把报建手续补办起来。”朱成舟说,会后,他立即把相关资料交到了国土部门,对方告知只需要到燕川村委拿到红线图就可以办理手续了。但这一过程并不顺利。

  昨日下午,朱打电话告诉记者,村委答应会召集相关人士好好商量此事,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答复。“我不知道自己这个厂究竟能不能办下去,还能办多久。”谈到原来的打算,朱成舟唏嘘不已。据说,宝安其他几个街道办曾与“新农民”达成合作意向,但因“新农民”缺乏资金而作罢。

  见习记者 黄伟

  链接

  七成豆腐“身世”不明

  2004年下半年,食品行业协会曾发布一份关于深圳市豆制品行业的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深圳市目前登记注册的正规豆制品企业仅31家,最大生产能力为120吨/日,现时生产量仅近60吨/日,远低于全市210吨/日的市场流通量,也就是说,深圳豆制品市场每天流通的产品有70%来源不明。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深圳市地下“黑豆腐”的加工窝点约有300家左右,这些黑作坊生产工具极为简陋,卫生条件恶劣,由于产品成本低,投资小,使工商、卫生部门难以从根本上给予打击。

  手记

  既已上正道

  何不送一程

  吕冰冰

  豆腐是千家万户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角色”,可是,频频曝光的“黑豆腐”制作内幕,让人们举筷朝向外表白嫩的豆腐时,心中委实有点不踏实:这豆腐安全吗?

  两三个人,一口锅,一只磨,生产“黑豆腐”的“门槛”极低,而查处难度却很大。往往是执法人员前脚走,“黑豆腐”作坊后脚就又“投产”了,大不了换一个地方另起炉灶,与执法部门打起“游击战”。这样的难题,一直困扰着相关部门。

  有人要吃豆腐,有人会做豆腐。对地下作坊,打击是一面,疏导是另一面。我们关注朱成舟的命运是因为,这位靠豆腐为生的手艺人也在寻找出路,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出路,而是一群人的出路。对在深圳做豆腐的众多作坊主而言,做“黑豆腐”是一条路,但这条路是死路,走不通。要想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吃这碗饭,就得遵纪守法。朱成舟想通过努力让“黑豆腐”变白,而且这种努力几乎就要成功了。因为朱成舟和他的“新农民”,松岗人吃上了放心豆腐。但因为一时的错误,朱成舟和“新农民”的前途,还是个未知数。

  毫无疑问,朱成舟所做的一切都是冲着利益去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当逐利无可厚非。从客观效果来看,朱成舟的这种逐利,有利于市民,有利于政府的管理,有利于豆腐生产者的长久利益。朱成舟和“新农民”旗下那些过去的地下作坊主们,他们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可以“多赢”的正道,政府何不再送他们一程?

  图:

  前途未卜,让朱成舟烦恼不已。丁玎 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