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吉小江:没有论文的陈寅恪照样评上了清华教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10:00 东方网

  吉小江:没有论文的陈寅恪照样评上了清华教授

  选稿:杨申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吉小江 2005年4月6日 9:59

  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筹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这位老师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由于没有论文,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熟知他的人都说,他最让人感佩的一点是淡泊名利的洒脱,对职称从未挂怀。也有人认为,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言行在浮躁之风盛行的校园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倘若以世俗的眼光看,他不能算是功成名就;但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他的分量很重很重……(据新华社上海4月4日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教师,都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这是不容置疑的浅显道理。但是近年来,由于社会世俗观念的侵入,拜金主义盛行,知识的殿堂变了味,大学也不再是象牙塔。国内各高校纷纷出台措施,推行带有浓重工具性色彩的改革,采取简单的量化标准和硬性指标作为评价和奖罚教师的尺度。比如说只要你出了书,就算学术成果;只要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就可以记分;要评副教授、教授就必须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多少篇论文等等。这些功利性做法无视教学规律,不尊重科学和人文学术的内在要求,使得部份大学老师专注于拼凑文章,著书立说,无心教学,误人子弟。

  而晏才宏老师在世俗的喧嚣中,仍能保持一份心灵的宁静,热心于教学工作,并孜孜以求,其精神实在令人佩服,同时也让部份副教授、教授同行汗颜、惭愧。

  以晏才宏的才学和本事,他真的就评不上副教授职称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据媒体报道,“在上海交大,讲师评副教授的标准是要发表两篇期刊论文,或主编一本教材,或发表三篇教学研究论文。这一要求并非高不可攀,因为即使不写论文,晏才宏讲课那么精彩,让学生帮忙录一下音,找人整理一下,也很容易出一本教材”。而晏才宏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治学严谨,不随波逐流,不唯利是图,不花钱发表“论文”,不求人代写“论文”,更不屑于抄袭“论文”,“发表学术论文要十分慎重,必须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创见才拿得出手,为评职称而拼凑论文的做法他不忍为”。

  笔者想起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国学大师陈寅恪。陈寅恪自1926年留学回国后,就任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列清华“四大导师”,在师生中享有“盖世奇才”、“教授的教授”、“太老师”等称誉。按理说,陈寅恪要任清华教授,起码得拿出几篇像样的论文来鉴赏和证明一下。但遗憾的是,当时的陈寅恪没有。黄延复的《陈寅恪事略》里面有一则关于梁启超向清华校长曹云祥举荐陈寅恪的故事。曹问:“陈寅恪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后来的事实正如梁启超所言,陈寅恪成了一代国学大师。如果根据上海交大等高校制定的用人体制和评级标准,陈寅恪恐怕连老师都当不上,更别说成为正式教授了。

  没有论文的陈寅恪照样评上了清华教授,而同样没有论文的晏才宏却连上海交大副教授都没评上。“不拘一格降人材”,这是值得我们教育部门和各高校深思的一个问题。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