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丁俊晖模式”有何不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10: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丁俊晖完全脱离了传统的“业余体校—体校—省体工队—国家队”模式,家长重金栽培、留洋海外、自力更生。丁俊晖的成功,说明这种“丁俊晖模式”已经逐渐成型,可以借鉴。在我们国家的体育培养体制之外,应该有“丁俊晖模式”。

  金明雨

  当“神童”丁俊晖将黑色七分球击落袋中时,他赢得了比赛,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成为了第一位登上世界职业台球排名赛冠军榜的中国人和首位持外卡参赛就夺冠的球手。神奇晖,中国丁,一夜之间,18岁的丁俊晖红遍全中国。当媒体用烫热的字眼赞扬这位获奖选手的时候,4月5日,有评论却对他的成功表示质疑,有人说,丁俊晖父亲当时孤注一掷的选择无论如何都有些莽撞,不具理性,不值效仿;还有人说,无论真实的丁俊晖之路是怎样的,那些忽视孩子义务教育的父母都是不足取的。

  的确,用传统观点审视丁俊晖的成功,单是“初中一年级还没有念完的丁俊晖被他父亲从教室拽了出来”,就不符合义务教育法和成才规律,只是这些言论在批评丁俊晖的同时,忽略了体育教育的职业化模式,丁俊晖完全脱离了传统的“业余体校—体校—省体工队—国家队”模式,家长重金栽培、留洋海外、自力更生。丁俊晖的成功,说明这种“丁俊晖模式”已经逐渐成型,可以借鉴。

  丁俊晖于1997年开始参加比赛,家里的经济压力一下加大。最终丁爸爸偷偷把房子给卖了。可以这样说,丁俊晖家人在做的就是用源源不断的金钱支撑着孩子的职业化进程,直到丁俊晖留学英国才实现了赢利。就算是丁父“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赌博,我用我的判断下了一注,结果我赢了”的话有急功近利因素,这也没有什么。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收入高的体面工作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有新闻说需要家庭投入几十万元。教育的“投入”就是为了“产出”,这些投入的功利性和丁俊晖父母的做法没什么本质区别,只不过是丁俊晖接受的是职业化体育训练,而前者是按部就班的文化课程学习,最终为了人才的脱颖而出,不必介意培养动机中人人都难以避免的功利因素。

  事实上,丁俊晖8岁就开始接受枯燥的体育训练,“有时候也会感觉厌倦,在12岁的时候是练球最辛苦的时间,因为每天保持8个小时练球”,但他却能够坚持下去,这说明他有这方面的强势智慧,他更愿意在体育方面挖掘潜能。只要丁俊晖是快乐的、发展的、进步的,这种教育就能够让人接受。

  签约培养模式已成为国际经验,对于那些很有培养前途和天赋的体育苗子,体育经纪公司和俱乐部会主动与他签约,进行前期大量专业投资和情感投资,“塑造金身”,一旦被培养人功成名就,按照事先签订的合同,获得的奖金和收入要与培养公司或俱乐部平等分红。这种体育产业化的探索降低了家庭的风险,获得了良好的比赛机会和成就,应该是一种双赢局面。

  因此,在我们国家的体育培养体制之外,应该有“丁俊晖模式”。“丁俊晖模式”也应有一种示范作用,专业化的体育经纪公司不妨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研究、总结“丁俊晖培养模式”,为人才辈出设置宽松的成才通道,为国家节约培养投入,而不要对“丁俊晖模式”一味地批评和妖魔化。(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