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主编丁伟访谈实录(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17:09 人民网
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主编丁伟访谈实录(组图)
  “这个时代的新闻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是速度之争、信息量之争,也有人将其概括为装备之争,信息源拥有量之争。对纸质媒体,特别是追求准确权威的党报来说,参与这样的竞争,的确是一种挑战。如何获得独家信息、共享信息,如何做到与众不同:

  要树立抢喝头口水的意识、抢抓新闻;树立人有我深的意识,尽量延伸新闻链条;树立组团作战的意识,策划连续报道。”
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主编丁伟访谈实录(组图)

  4月6日14:30,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主编丁伟做客“传媒沙龙”与网友在线交流,主题为“信息时代与独家视野”。

  丁伟

  ,1990年大学毕业后,在河北唐山教了3年书。1993年进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攻读新闻学专业。1995年进入人民日报工作,已经整整10年。先后在市场报、记者站和教科文部从事采访报道工作。2005年起担任编采分开后的文化版主编。

  信息时代与独家视野

  [丁伟]: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和人民网网友近距离的交流、沟通。在编辑文化新闻版的过程当中,我们常常而且越来越感受到来自网络的力量、来自网友的支持。我们的许多新闻线索都是从网上得到的,而且在我们组织一些系列报道,还有一些带刺儿的批评报道时,来自网友的声音给我们壮了声势,带来了启示,坚定了信心。我愿意借这个机会,代表文化版的全体,由衷的向大家说两个字:谢了!

  [网友]:丁伟主编:你好!作为同行,我对你要谈的问题很感兴趣。我想问你一个问题:由于人民日报的特殊地位,许多报道看起来四平八稳,如何做到独家视野?

  [丁伟]:

  这位网友是同行,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你提出的问题,是每家新闻单位都要面临的问题。随着现在的通讯技术普及,纸质传媒、电子传媒,包括网络传媒,这些传媒组成了一个铺天盖地的信息网。在这个网中新闻资源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真正为独家垄断的资源,并不是很多,绝大部分都是共享资源。可以说这个时代的新闻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是速度之争、信息量之争,也有人将其概括为装备之争,信息源拥有量之争。对纸质媒体,特别是追求准确权威的党报来说,参与这样的竞争,的确是一种挑战。如何获得独家信息、共享信息,如何做到与众不同,我们大家都在努力。结合我们编辑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的体会,有以下三点愿意与您共享:

  第一,要树立抢喝头口水的意识、抢抓新闻。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在今天这个时代,抢新闻的意识,是每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和编辑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一种意识。我们现在强调一天之争,对独家报道更是高看一眼。我们文化版的几位同事坐在一块的时候,常常用一句话来互相勉励:“要有狼性,有饥饿感,有对新闻报纸全天候的敏感。”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新闻生产流程,可以概括为一找、二搜、三思、四主、五编。

  找就是找新闻线索,每天只要是清醒的时候,我们通过联系记者、上网,包括新闻网站,像人民网等大型的新闻网站,还有一些专业网站,翻报纸等方式,寻找“新闻美味”;搜就是通过网上检索,验证新闻线索的价值,我们常常把得到的新闻线索通过人民网,还有google搜一遍,看人民日报和其他新闻单位以前报过没有,如果报过是什么媒体报的,是主流媒体?全国性媒体?非主流媒体?地方媒体?他们是怎么报的?我们还有没有追一步的余地,如果没有报道过,或者不是全国媒体、主流媒体报道的,或者还有较大的空间,我们可以把这个线索作为备用的选题,进入下一个环节,就是思,也就是思考一下这个报道的价值,如果报道出去,有没有负面影响,如何避免负面影响?经过找、搜、思三个环节,选题基本可以确定,接下来是组稿和编稿,在第一时间与记者联系,通报主题,商量采写路数。以上讲的是第一点,就是要有抢新闻意识。

  第二,树立人有我深的意识,尽量延伸新闻链条,发现线索别人做了,我们还能不能追一步。比如,关于多崽丸,导致多胞胎的报道,很多媒体做过,我们并不领先,但是我们发现他们做的都是讲现象,服用多崽丸的事实都没有权威的意见。我们让记者采访一下卫生部的主管领导,请他就这个问题做了一个表态,结果我们关于多崽丸的报道以后,网上的转载率很高,大概有100多家网站进行转载。

  第三,要树立组团作战的意识,策划连续报道,这是人民日报的传统强项。刚才提到了几个系列报道,就是这方面的例子,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人民日报编采改革

  [网友]:请问丁主编,现在报业硝烟弥漫,虽然人民日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但也避免不了面临危机。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丁伟]:

  您说得很对,现在报业的竞争的确是非常激烈,其实不只是报纸和报纸之间,不同的媒体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日报所谓得天独厚,从某种意义上的确是受到了某种挑战,我们报社从领导到普通的员工,清醒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

  近几年来,我们报社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编采分开就是其中之一。在视点新闻版和体育新闻版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年初人民日报新成立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编辑组,标志着编采分开全面推开。我就是在这场改革中,由记者变成编辑,由光明(白班)投向黑暗(夜班),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改革举措,我今天也就不能坐在这里和您进行交流了。总的来看,我认为我们现在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问题还依然存在,我们还要努力。

  [网友]:主编,你们好像都特别推崇编采分开,请告诉我,编采分开有什么好处?分开后有效果吗?

  [丁伟]:

  关于编采分开的问题,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在推行编采分开的过程之中,报社的同事们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如果是脱离了这家新闻单位的具体的环境来谈就没有针对性。因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在不同的环境下,它表现出来的利和弊可能就不一样。我记得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同志,曾经对这个问题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编采分开的利和弊,我在这里愿意把他的一些观点“贩卖”给广大的网友。他说,人民日报实行多年的编采合一有必然性,有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现在看来也是有利有弊。“利”是由于记者也是编辑,记者的报道积累,特别是专业化报道积累,能比较充分体现在报纸上。同时,由于编辑也是记者,编辑比较懂记者,能策划一些报道,并能较好的对稿件进行把关。

  编采合一的“弊”是记者又是编辑,自己给自己把关,自导自演,这往往难以要求,容易使版面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关系稿。他还说,编采分开,在现在条件下,有紧迫性、必要性,但也是有利有弊。利是编辑是编辑,记者是记者,编辑对读者负责,记者对编辑负责。编辑是版面制作者,对版面质量负责,记者是稿件撰写人,对稿件质量负责。编辑按照读者的要求来策划组织稿件,对记者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和把关。加上记者精心采写,就可以使报纸质量不断提高。同时,编辑是编辑、记者是记者,也意味着术业有了专攻,编辑能够在策划组织的同时,在版式、图片、标题、文章上下功夫,记者也能更加的集中精力写稿。

  同时,编采分开也存在着弊,这个弊就是,一是这种情况下对于主编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二是编采分开,编与采之间的关系,不能导致编采分隔。这是编采分开和编采合一的利弊分析。

  那么从人民日报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个人也认为编采分开,编主导采,应该是一个现代报纸的办报理念,是一个符合潮流的趋势,符合新闻生产规律,有利于提高新闻生产力。我们这几块新闻版,视点新闻版和体育新闻版先行试点,我们这三块版是今年以来推出的,才三个多月,从这一段时间来看,取得的效果还是可以的。我自己想了一下,大致上有这么几个收获:

  第一,也是最基本的一点。我们坚持了一个标准:突出优秀稿、杜绝关系稿、拒绝平庸稿;统一了版式风格,提高了版面视觉效果。

  第二,使人民日报新闻版的时效性、新闻性得到了加强,改变了一些读者原来对党报慢半拍的习惯看法。我们有一些报道,甚至在时效性上领先于兄弟媒体。

  第三,这三个月,我们几个版都推出了反响比较大的报道。比如,最近五版推出的关于圆明园铺防渗膜的事,还有五版推出的周小川答记者问,还有政治新闻版推出的关注事业单位无“事业”,经济新闻版推出的关注首钢搬迁。这些报道有些是人民日报独家策划,在社会上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文化新闻版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我们基本上从一月份到三月份,每个月都坚持推出一个系列报道。第一个月是关于书价系列报道,第二个月推出关于伪书的系列报道,第三个月推出的是关于北京天地日月四坛文物保护的系列报道。这些报道都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推动了实际问题的解决,彰显了人民日报的优势和影响力。

  文化新闻版:时效、贴近、深度、独家、品位

  [网友]:丁主编,您好,人民日报主编系列访谈推出以来,我一直怀着浓厚的兴趣在参与,我也想给您提一个问题,与前面几位主编介绍的新闻版相比,文化新闻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丁伟]:

  谢谢你对我们的关心,和前几天已经做过访谈的几位主编,他们所分管的版面一样,我们文化新闻版也是名副其实的新生儿。它诞生于今年元月1日,至今只有3个多月,它是人民日报编采分开、改革实践的产物。肩负着释放人民日报文化报道生产力、打造人民日报报道核心竞争力的使命,和新推出的经济版、政治版、和先行的一步的视点新闻版、体育新闻版一样,我们坚持着同样的编辑思想,那就是四个结合:即导向性与新闻性结合;指导性与可读性结合;权威性与群众性结合;思想性与实践性结合。

  进一步说,就是保持巩固人民日报导向性、指导性、权威性、思想性这些传统优势的同时,着力提高加强新闻性、可读性、群众性和实践性。当然,兄弟之间也要有个性,我们文化版的个性是牢牢把握几个关键词儿,就是时效、贴近、深度、独家、品位。

  所谓时效,就是强调新闻性,多开发第一时间的新闻,多开发当日新闻,尽量避免日前、近日、前不久这些字眼。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完全避免也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要有这个意识,有抢新闻的意识。

  所谓贴近,就是在编辑思路和编辑手段上,力争“三贴近”。具体来说,就是要有最大多数读者群这个概念,选择稿件、策划选题时,不回避热点、难点问题,编辑稿件、组织版面时尽量用最直接、最通俗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一点对于我们文化版的报道领域,尤其教育、科技、文艺等专业性较强的报道来说,做到直接通俗很重要。而深度和独家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深。至于品位,就是突出文化新闻特有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营造文化品位。

  可以说,文化新闻版三个多月来,我们一直是按照上述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化设计,来进行编辑实践的。当然,这个定位也在不断的调整之中。

  [网友]:请教丁主编,作为党报,《人民日报》的文化新闻是否更加稳重?文艺批评如何定位?

  [丁伟]:

  其实用稳重形容不是特别恰当,我理解应该说是:党报应该更加追求准确,这是由它的公信力所决定的。其实也不只是文化新闻,人民日报其他的新闻也是这样的。应该说我们文化版对批评报道,还是比较重视的,刚才我已经在回答别的问题的时候提到了。至于说到如何定位?我想还是要体现人民日报的特性,要是总结一下的话,我觉得可以引述别人的观点,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发生、发现、重发现;表层、深层、重深层;事件、事态、重事态;动感、动向、重动向。

  畅谈语文教育

  [网友]:高考语文什么时候能回归到他本来的方向?我看了解放前北大、清华招生考题,单纯得很,偏偏招到了那么多的大家。现在高三就是做题,根本就把语文教育异化了。另外学生一天从早到晚13节课,(6点起,10点睡,暂时还没午睡)学得较疲惫,一个班近视达59人,这应转变。

  [丁伟]:

  这位网友实际上提出了两个有关教育的问题,我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看大家对教育真的是很关注。您提到的问题,一个是关于语文教学的问题,我不是这方面的行家,在这里只能将一些肤浅的想法与您交流。我基本上同意您的看法,语文教学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前几天,北京大学一位文学教授发表了一个观点,说他最头疼的就是看文学博士生的论文,其次是看硕士生的论文。原因是这些论文全部被装进了所谓理论框框,缺乏感性、灵性、悟性,他建议语文、文学教学回到文本上,正如您所说的回到它本来的方向。

  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学几十年来一贯如此,但大家对它的意见比较集中的表达出来,还是近几年的事。我想这是由于社会进步了,人们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

  至于您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学生减负的,对这个问题人民日报一直给予高度的关注。不知您记得不记得,几年前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大讨论,就是由人民日报发端的。但是,我想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还要有一个过程,根本的原因在于高考这根“指挥棒”还在。在目前,高考制度尽管不完美,但却是一个最公平的制度。好在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也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我相信,这个问题是能够得到解决的。

  [网友]:我国小学语文课本里看不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缺这一课是不行的,以后中国人爱国的观念就没有了。

  [丁伟]:

  我想纠正一下这位网友的看法,其实现在我们国家的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之中,爱国主义的篇目还是很多的,教育部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明确的比例要求。我知道您指的可能是另外一个意思,因为最近我们注意到发生了一系列与此有关的事情,比如说金庸的武侠、罗大佑的歌、110米栏世界冠军刘翔、有无数歌迷的周杰伦,据说他们好象都进入了教材。同时,好象又有一件事情,就是狼牙山五壮士从语文课本之中被搬了出来。对这个问题,又有很多种不同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这涉及到了经典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关系问题,可以说任何经典文化,都是它那个时代的流行文化,我讲的是一般情况下,然后经历史沉淀下来变成了经典文化。比较起来,经典文化,是稳态的,经过历史考验的。而流行文化,是动态的、当下的,没有经过历史充分考验。如果说,是每个人的个人文化消费需求,无论是经典文化,还是流行文化,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要进入了教材,我觉得要慎重。

  主编其人其事

  [网友]:丁主编,您自己身上有文艺青年的特质吗?

  [丁伟]:

  坦率的跟您说我身上没有你所谓的文艺青年的特质,我也不太知道文艺青年的特质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上大学的时候,我也像我的许多同学一样,舞文弄墨写过一点歪诗,可是那是无病呻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一种故意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一点点的爱好,基本上已经荡然无存了。当然,也像许多人一样,我对文艺、文学还保留那么一点点的兴趣。但基本上停留在自娱自乐的水平。当然,人民日报社在挑选文化版主编的时候,并没有列出,这个主编必须有文艺青年的特质这一条。

  [网友]:丁主编:听说你刚做文化版主编的时候,家虽然近在咫尺,却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回去,常在楼下的咖啡厅吃方便面。请问,现在你是否从容多了?

  [丁伟]:

  这位网友看来对我的情况比较了解,恐怕是我身边的人。的确刚做文化版主编的时候,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回家,也常在楼下的咖啡厅吃方便面。三个多月过去了,现在尽管好一些了,但还谈不上从容,仍然很少回家。我们版的其他同志跟我一样,每天工作的时间大概在12、13个小时,有的同志比我住得还要远,比我还要辛苦。但是,和我们所肩负的职责比、和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比,我们做的还不够。可以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其他

  [网友]:关于日月天地四坛的报道不错,有没有反馈?对这四坛的保护有没有实质促进?

  [丁伟]:

  刚才我已经提到这个报道,我现在具体的讲一下。我们发现这个线索是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有一个代表的提案当中提到的,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只是在北京的一家地方媒体上,有一个三四百字的报道。编辑发现之后,向我们作了反馈,我们立即搞出了一个策划,推出了关于北京四坛文物保护的系列报道,我们在网上检索了一下,一些媒体以前尽管对于比如说天坛的天线问题,月坛的电视发射塔的问题,作过个别的报道,但是把日月四坛放在一块报道,人民日报还是第一次。而且,我们还做到了一个第一次,就是通过我们的报道,北京有关方面第一次,向外界公开表态,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一定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据我们跑文物的记者说,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同志,对于四坛问题做出了批示。可以说,四坛文物保护问题,虽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但是毕竟通过我们的努力,推动了这个问题的解决。

  [网友]:

  现在的文化新闻版有许多看点,“热点对话”“深度报道”“今日新语”“一周时评”“世象图说”等都是深受欢迎的栏目。喜欢之余,我总觉得还有一些令人遗憾之处,请丁主编给予体谅,一是没有鼓励读者通过发手机短信发表对报道的体会,缺少与编辑交流的机会;二是报道农村教育文化的新闻显得太少;三是应开辟一块让基层读者反映教育科技文化环境方面的平台,听听民间的声音。湖北省郧县鲍峡镇中学教师张自明。

  [丁伟]:

  张自明老师,读完你的留言我很感动,可以说正是由于像你这样的广大读者,给人民日报的厚爱,才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在人民日报工作十年来,我时常对读者的热情所感动。在江西驻站的时候,老区人民对党报的浓浓情谊,我至今忘不了。我同样忘不了,在黑龙江参加抗洪抢险时我得了感冒,江城人民给我提供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去年,我们到云南采访,玉溪市抚仙湖畔的一位老渔民对我们说:“人民日报不说假话,我们信”。这些场景我永远忘不了,每当想到这些,我总是提醒自己,忙忙碌碌中千万不要忘了读者信赖的目光和期待的眼神。

  张自明老师,因为您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又感到很亲切。大学毕业后,我曾教过三年书,在做文化版主编前,我在采访部门当记者,跑的就是教育。您提到温红彦老师,就是我原来的老领导、老搭档。也许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对教育有特殊的感情,我深信那句话:“知识改变命运”,对个人如此,对国家、民族同样如此。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在目前的文化新闻版上,教育新闻占到的比例超过了五分之一,其中也有一些是关于城乡教育公平和农村教育的。对这些问题,就是用更多的篇幅、更多的版面也不为过。

  今后,我愿意与您多沟通,希望您给我们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谢谢您,张老师!

  [网友]:

  请问,在人民日报这样规矩多、纪律性强的地方工作,个人的发展空间大吗?

  [丁伟]: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我从没有“戴着镣铐跳舞,有劲使不上的感觉”,恰恰相反,总有一种能否担当起本职工作的危机感和更上一层楼的紧迫感。十年前,我从我的第二个学校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的时候,我是有机会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的,但我还是选择人民日报,直到今天我对这个选择并不感到后悔。您提出这个问题,我想大概与您对党报的习惯性思维有关。其实,人民日报的氛围是很宽松、很包容的,有许多的优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聚集了一大批德才兼备、有能力、有抱负、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现在,做了文化版的主编后,我更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有急于充电的渴望。

  [丁伟]:

  各位网友,今天和大家聊得很开心,大家的一些问题给了我一些启发,我再次说那两个字:谢了。为了便于和大家更好的沟通,我在这里把文化版的联系方式予以公布,传真:010—65368224,电子信箱wh@peopledaily.com.cn。希望我们常联系,希望您多关注文化版。谢谢大家!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