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众议:号称“政府挂牌”的广告进了书记手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18:39 人民网

  不久前,深圳市长李鸿忠的手机收到一则短信,短信内容是一个名叫“英达利科技园”的楼盘自称是“政府挂牌”。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这条不惹眼的短信竟然成了深圳打击“炒楼”风暴的导火索——4月1日,深圳房地产广告专项整顿行动在全市展开;4日,市国土部门开始“重拳”打击房地产炒作,在全市各大媒体发布了《关于规范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秩序严禁非法炒卖房地产的通告》。>>

  “政府挂牌”与“政府买单”

  网友:孙凤忠

  “政府挂牌”这一与众不同的“独特卖点”,对于这家房地产公司而言,其营销策划人员能总结归纳出来,想来应该也是非常“激动”的。这个“卖点”的确很有“说服力”,在房地产业竞争激烈且一段时期以来房产新政频出,引发购房者大面积持观望情绪的当下,群发有此“卖点”的短信广告,确实可能达到大肆炒作、促销的目的。不成想误打误撞,发到了市长的手机上,并因此成了一座城市打击“炒楼”行为的导火索,这不能不说,富有极强的戏剧性效果。

  由新闻中看,使市长无比“激动”的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还是在于“政府挂牌”这四个字。当然,市长的“激动”与房地产商的“激动”略有不同。房地产商之“激动”在于,找到了自己与其他同行所不同的“卖点”——有“经过批准”的“政府资源”(应该说,这不但是其“卖点”,而且更是其强有力的靠山所在。在“政府”长期以来是被“市场”最为认可的“资源”的背景下,“张扬”这一点,无异于彰显自己公司的“实力”);而市长之“激动”则在于,“政府挂牌”后,出了问题需要“政府买单”。从李鸿忠市长“来到深圳后,我已经签署了好几单政府代企业赔偿的事情,政府已经为此赔了好几千万元”的话里,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多年以来,有关“房地产泡沫”的争论与探讨,始终在进行着。但毋庸质疑,所有的争论与探讨都毫无例外地指明了:在房地产市场,广泛存在着恶意炒作的行为。而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却似乎从来都是不尴不尬,熟视无睹,甚或是有意无意地纵容。李鸿忠市长责成有关部门调查,而有关部门给出了这样的调查结果:“这个公司是经过批准的”。言外之意是不是说该公司的炒作行为也是“经过批准”的,并没有做错什么?在李市长“不满意”、“这就完了吗”的追问下,才有了工商部门对广告的审查与责任追究,才有了此后的“广告专项整治行动”与国土部门“严禁炒卖房地产”的媒体公告。这看起来自然而然,其实大有问题。

  市长一激动,后果才严重?

  网友:胡镇途

  这条不惹眼的短信之所以传奇性地成为打击“炒楼”风暴的导火索,其中固然表明市长对违法、丑恶现象绝不妥协的态度,但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假如那短信广告,没有进入市长的视线,深圳还会不会形成打击“炒楼”风暴的氛围?还会不会有房地产广告专项整顿行动?这真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号。

  对于某些违法造假与丑恶现象,首先发现并予以揭露的往往是嗅觉灵敏的记者,执法机关的执法人员常常呈现出“后知后觉”的特点。如果说以前出现这种局面还有情可原的话,那么这一次,公务繁忙的市长关注并责令调查后,有关部门的报告却仍然有敷衍了事的的倾向,以致令市长激动:“这就完了吗?不行!坚决不行!”“对这个调查结果,我不满意!”市长一激动,后果才严重起来。随后英达利科技园公司郑重道歉,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严厉打击的措施纷纷出台。这其实是对有关部门的讽刺,更是警钟。为什么一定要在市长发现甚至激动、发怒后才采取措施?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部门、官员该受到怎样的问责?

  必须得承认,一个人,不管是市长还是其他更高级别的官员,都不可能具有超凡的神通去包办一切。如果打击违法、丑恶现象仅仅依靠某位官员、领导发话才有所行动,那么即使表面看来轰轰烈烈,其效果也是值得怀疑的。相反,政府的各个部门假如是以科学的,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主动出击,对违法者不包庇,不维护,依法惩处,效果肯定就会大不一样。

  所以,“市长一激动,后果才严重”的事例,在我们的法治社会里还是少一点的好。

  群众的“不满意”才是执政者的第一信号

  网友:青山

  笔者在为李书记的“不满意”喝彩同时,也在进一步思考:既然是短信群发,收到这个虚假广告的肯定不止李书记一人,诸多主管官员也应该有手机,也应该收到这样的短信,李书记“不满意”的事情,诸位官员为什么会熟视无睹?“挂羊头卖狗肉”式的虚假广告,夸大其词,欺骗民众,恶意进行房产炒作,还有那些带有欺骗、扰民性质的短信群发等等,群众早已深恶痛绝,极为不满,但群众不满意又能怎样?假如群众的不满意难以与市委书记的不满意达成共识与共鸣,群众的不满意会转化为政府的果敢行动吗?

  其实,在个别领域,在个别地方,群众的不满不仅不会转化为官方意志,有时候还会走向反面。4月5日,国内多家媒体就报道了教育主管部门的一纸禁令,对新闻媒体针对高考的报道设置了种种禁区。不难看出,他们所禁止的,都是社会所关注的,都是一些破坏社会公正的不正常行为,都是倍受公众诟病的,群众不满意的问题。群众不满意能怎样?有关部门采取的是异常强硬的封、堵、压。

  同为“不满意”,态度差别竟然如此巨大,这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重视领导不满意而忽视群众不满意,这种差别的背后,既有一些官员为官之德方面的原因,更有官员选拔任用考核等制度上的深层次原因。“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朴实无华却蕴含丰富而深刻哲理的话告诉我们,如果不能把群众的不满意变成执政者的第一信号,不能把解决群众不满意转化为官员的工作准则,我们如何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