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伸长县域经济这条“短腿”(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00:11 大江网-江西日报
  主持人:余霞特

  邀嘉宾

  :

  钱家铭

  (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名誉会长)

  史忠良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博导)

  王国星

  (省财政决策咨询研究中心主任)

  朱肖里

  (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助理巡视员)
伸长县域经济这条“短腿”(组图)
伸长县域经济这条“短腿”(组图)
伸长县域经济这条“短腿”(组图)
伸长县域经济这条“短腿”(组图)
朱肖里

  钱家铭王国星史忠良

  新闻背景: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强调,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具有关键性的基础地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使县域经济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们特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领导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主持人

  :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如何?

  钱家铭

  :2004年我省县级财政收入增幅达到21%,改变了长期以来县级财政增幅只相当于全省增幅一半的状况;全省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县由2000年的21个增加到72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72.7%。可以说,县域经济为全省经济实力增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还不强。去年,我们联合省经贸委、省财政厅和江西财经大学的相关人士对我省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调研,发现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发展的短腿,拖了崛起的后腿。不仅增速滞后,而且增长质量低,粗放经营、数量型增长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反映在:

  位次靠后。

  我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在全国排名列第20位,在中部地区列第五位,尚无百强县(市),且与百强县(市)差距在拉大。

  工业布局缺少统筹考虑。

  引进工业项目结构趋同,主要是简单的机械加工、制衣加工、小型化工等中小项目,难以形成特色优势。

  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一些设区市本身城区的经济总量较小,为了维持城市经营和城市化进程,采取行政手段对下“抽血”、对上截留,不是“市带县”,反而成了“市吃县”。县一级行政功能不健全,大量行政事项需经上级审批,影响项目实施进度。一些职能部门划归条管,难以真正形成发展合力,增加了县市政府组织协调的难度。

  农业产业化重视程度不够。

  不少县市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缺乏热情,省里出台的政策得不到完全落实。一些龙头企业全靠自有资金积累,已经建立的一批“公司+农户”、“市场+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大多是松散型的经济合作关系;而且部分龙头企业本身经济实力不足,带动力不强。

  企业改制不彻底。

  不少县市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革未触及产权,也未完成“两个置换”,改革不够彻底。

  主持人

  :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既让我们看到了差距,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潜力。那么,我省应如何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史忠良

  :首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提升发展理念。我省发展县域经济的总体思路应当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省情,开拓创新,走“一主三化”的道路,即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相结合之路。

  其次,应以工业化为核心,提升经济结构层次。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稳定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要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工业化进程。

  规范工业园区建设,将其建成新型工业化的载体。同时,要注重规模竞争,大力发展块状经济。主动加强与大中城市的经济协作,积极吸纳城市资本、技术、人才和信息的辐射,为城市工业配套办工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中小企业加入省内重点企业(集团)的分工协作,围绕其主导产品生产配套部件,甘当配角,当好配角,通过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技术支持带动县域工业发展。

  优化城乡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

  充分发挥小城镇人口聚集、市场聚集和产业聚集的潜在优势,完善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引导农村人口向小城镇的有序流动,鼓励富裕农民、个体私营业主到城镇建房落户和从事第二、三产业,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同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目前农村第三产业主要集中于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和商业饮食服务业上,像技术信息咨询、旅游、物流等新兴的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还很大。此外,还要大力发展旅游业,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优化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投资领域,都向民间资本开放。鼓励民间投资,让本地民间投资享受与外来投资同样的政策和服务;鼓励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实业,全面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头。对于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及推进技术创新等方面所产生的税收,在分开核算、应收尽收的前提下,新增部分按一定比例奖励给企业,不断激发企业做强做大的动力。

  王国星

  :我认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一方面,应以发展特色产业为切入点,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一要推进技术创新,提升发展层次。

  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特色不突出,能打出去的品牌不多,主要原因就在于生产技术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只有推进技术创新,才能使发展相对落后的县域经济,有效突破区位、资金、技术、规模等条件的制约,后来居上。

  二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县域经济发展,关键要有一批特色产业、产品和品牌。应立足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产业优势;立足市场需求,抓住机遇,开发市场;立足传统产业优势,利用原来的产业基础和形成的市场,吸收现代先进技术,把产业链拉长,把规模做大。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打造“能人”经济。

  能人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资溪县是一个12万人的山区小县,在两个退伍兵的带动下,该县的面包大军迅速发展到3万多人,小小的面包已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强县富民的大产业。

  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提升农业组织化、标准化程度。

  一要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推进专业化生产经营。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应依托一定的产业链条把农户组织起来,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经营,建立起资源共享、生产互助、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有力地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要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型农业。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不仅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和基础,而且有利于打破国际市场的所谓“绿色”壁垒,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省应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和农业污染轻的优势,加强食品标准、认证、贸易准则的管理,与国际标准接轨,进一步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检测检验和认证体系,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积极开拓长珠闽市场和东南亚市场,扩大我省优势农产品出口。

  三要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要加强对劳务输出的服务和引导,及时为务工农民提供信息,增强劳动力流动性和有序性;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增强农民工的择业、就业和创业能力。

  朱肖里

  :我想提三点建议:

  以“大开放”为主战略,提升县域经济活力。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跳出县域看县域,用市场经济的法则谋划发展,在思路上实现从自我积累、滚动发展为主向利用市场机制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为主转变,建立起开放型经济。应紧紧抓住当前产业转移由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延伸、东部地区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启动激发多元化的社会投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同时,应创新招商方式,注重招商实效。要加强与中介组织、商会等开展合作,充分利用媒体广泛推介。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生态经济。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将产生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只有通过循环经济才能缓解压力,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经济面临的两大问题:即资源稀缺性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引进工业项目方面,应守住“绿水青山”底线。通过副产品、能源、废弃物和原材料的相互交换,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业生态系统,达到园区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应积极开展绿色GDP评价,保护生态环境。绿色GDP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不但反映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反映质量。目前,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已经大体上完成了GDP的新核算体系。我们应从提升发展理念的高度,重视绿色GDP的评价。

  以改革和制度创新为保障,提升决策和服务水平

  。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一方面纠正“错位”,把不该管的事放给市场;一方面是“到位”,健全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首先要加强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自身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的综合优势和市场分工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认真做好经济与社会、城镇与农村以及产业发展规划。其次要积极采取BOT、TOT等先进理念引进社会和外部投资,下工夫改善县域的基础设施条件。建立适合县域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体系。建立政府引导、财政资助、多元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股份制担保机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大江网-江西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