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法兰西的感悟(留学笔录)(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05:1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梅玉 初到法国,窄小的街道,穿着朴素的行人,让我心生疑虑:这是欧洲老牌强国,还是城外郊区?我也无法理解夹着长棍面包,牵着狗儿的法国人浪漫在哪里。“唉,时间也许会证明一切。况且我到这儿的目的是学习,先适应生活吧。”我这样安慰自己。 2004年9月,法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Bac(高考)→Licence(学士学位)3年→Master(硕士学位)2年→Doctorat(博士学位)3年。这种体制在欧盟各国家通行,所以各大学之间通过建立友好协议,相互派送优秀学生去留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增长见闻的学习途径。 在法国,Bac(高考)对于高中生来说并非难事,这里绝对看不到国内那“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硝烟弥漫。但“宽进”不代表“宽出”,在大一时,有好多学生因为没有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无法通过考试。在这里逍遥自在混文凭的代价就是“重新再学一年”。没有辅导员耳提面命的督促学习,所有与学习有关的信息全部张贴在信息栏里,或校园网页上,学生独立选择课程,支配时间,或打工或兼职。这里,从18岁开始,学生绝对是独立的成年人。 一周的学习之余,可以参加体育锻炼。体育学院的全部课程免费向学生开放,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时间表去选择喜爱的体育活动:游泳、羽毛球、健美操、柔道、帆船……周末,无论是校园、学生公寓,还是街道上,都是静悄悄的。有的学生回父母家,有的参加系里社团组织的Party,有的去看电影、看话剧,有的去跳舞,学生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说过:“法国仅奶酪就有400多种,法国人的性格比这还要多……”是的,像傲慢的巴黎人,开朗的南锡人,热情的波尔多人,冷漠的瓦朗斯人……从北到南,各有不同。无论在哪个地区,法国人都很重视享受生活,而我也渐渐明白,法国人的浪漫浓缩在他们平凡的生活中。 我可以不看电视,但一定要听收音机:像《FranceBleu》、《Forum,Forever》、《Vibration》,都是经典与流行歌曲的先锋。今年年初,我还在《FranceBleu》电台的“Compil(流行唱片)”节目中为我的一个法国朋友点歌。这是一个十分温馨的节目:想点歌的听众通过网上留言与手机短信形式与导播联系,被选中的听众将在节目中与主持人对话,而直播间会同时接通接受点歌人的电话(这常常是一个意外的惊喜)。点歌人和接受点歌的人通过直播间电话直接交流,空中电波传递着充满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祝福,告白式的真心话语感动着每一个在收音机旁守候的人。 我想我大概是近两年来第一个参加这个节目的中国学生吧,主持人也十分热情地问我许多问题,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你为什么选择来法国留学?学成后你去哪里?我的回答是:浪漫富裕的法兰西吸引了我,但属于我的天空在中华大地上,学成之后我会回家! 一位法国朋友竖起大拇指对我说:“现在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中国!”是啊,伟大的祖国正以巨人的姿态在和平中崛起,它是我们海外学子坚强的后盾。“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将成为祖国富强的中坚力量,我坚信,我会为之努力!尊敬的梅玉读者: 我们《海外学子》版的编辑,将你的来信和来稿读了许多遍。与其说读,更多地是在欣赏。欣赏你漂亮、整齐的书写和清新朴实的文风;感受你坐在桌旁、一笔一划写下这些时的心情———那时的你是将所有的思念、对人生与自己的全新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都凝聚于笔端和这一段以中文写作的时光之中了。 作为编辑,很希望看到这么端庄认真的手写信稿;我们更愿意将你的这次来稿看作是一种纽带,一种“叶”与“根”之间的无形引力。希望你有空就这样多写一些吧,我们会把版面留给这样的你和你们。 《海外学子》版编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4月07日 第八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