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诚信教育从守时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05:2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诚信不仅是转型期中国人特殊的道德问题,而且是人类永恒的伦理主题。树立诚信意识、加强诚信教育,特殊地说,直接关系着当前社会风气的好转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一般地说,同时关系着国民素质、社会情操和政治文明的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处理一般人际关系的准则,古人曰:“相比之道,以诚信为本”,相比即相近、相亲之意。只有待人以诚,接物以信,才能发展出和保持住彼此亲近与信任的人际关系。诚信又是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则,“事君之道,以诚信为本”,“人君临下,以诚信为本”,“帝王之于边人,如天地之于万物,以诚信为本”,“敬长而贵老,以诚信为本”等等。只有事上以诚,接下以信,敬长贵老,知深信笃,平等爱民,光照无私,忠信立诚,调和谐合,无偏无党,来者比亲,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运转。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略的道德基础。《周易口义》说:“诚信之道发于中,行于外,使天下之人皆信之。”莎士比亚说:“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大学》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战略目标和“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价值理念,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则是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和价值理念的认知与伦理基础,这就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必须以诚信为本。二

  诚信问题是事关个人、社会和人类的道德政治哲学。

  从个人层面而言,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法宝。贞观十年魏徵对唐太宗上书说:“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子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天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君臣父子不可斯须而废也。故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然则言而不行言不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国,为下则危身,虽在颠沛之中君子所不为也。”可见,诚信之道是君子之道,真君子、大丈夫无不把诚信当作建功立业、安身立命的根本。

  从社会层面而言,诚信是社会和谐运转的保障。诚则感动天地,信则化育万物,诚则和谐父子人伦关系,信则调和谐合社会运转。《尚书全解》云:“允谐者,信皆和谐也。”《周易集解》曰:“鹤鸣则子和,修诚则物应。”“允谐”是和谐,以信为本;“物应”也是和谐,以诚为基。显然,诚信既是社会和谐运转的基础,诚信又是社会和谐运转的保障。

  从人类层面而言,诚信是国际社会和平相处的桥梁。人类虽然语言不同,肤色各异,但是却有共同的感情表达和相似的思想结构。人类之所以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而进行自由地沟通,就是因为统率感情表达和沟通思想交流的是诚信。正如宋朝学者苏轼所言:“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英国学者培根也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是精诚相见。”真诚面对,诚信相见,人类就会和平地共处在这个星球上。三

  当前从个体与社会层面而言,开展诚信养成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又基本的任务。那么,怎样进行诚信养成教育呢?我们要针对实际,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把信诺当作诚信教育的突破口。信守承诺,言必信,行必果,是诚信教育的基本功课,时时、处处、事事都要认真演练,像古人那样作为“三省吾身”的重要内容每日终了都要检讨自己,与人交往是否恪守了诚信原则。

  第二,把守时当作诚信教育的切入点。守时是信诺的具体表现,又是最容易受到破坏的信用法则。与人相约以时,必须按时赴约。如因客观原因不能准时赴约,必须事先告知对方;如果无故迟到,必须向对方道歉,请求原谅。守时看似小事,实是事关一个人的人品与道德修养的大事,千万不能马虎大意。

  第三,把谦虚当作诚信教育的凝聚剂。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市场经济社会,谦虚已被浮夸、包装、吹牛、欺诈之风所取代,谦虚的缺乏反映了诚信的缺失,呼唤谦虚就是呼唤诚信。用谦虚的情操净化喧嚣浮躁的社会风气,是凝聚社会诚信的好形式。

  第四,把信仰当作诚信教育的归宿室。诚信的缺失反映了信仰的缺失,信仰的缺失决定了诚信的缺失。进行诚信教育要与开展信仰教育同时进行,仅有诚信教育而无信仰教育,诚信教育就是不彻底的,要把信仰当作诚信教育的归宿室。⑦6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