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探雷工程专家倪宏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05:4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探雷工程专家倪宏伟(图)
倪宏伟(左二)和同事们在研讨技术难题。

  陶佑林摄

  梅金超 陶佑林 刘程

  倪宏伟,52岁,总装备部工程兵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从事我军探雷工程侦察技术研究35年,攻克16项重大科研课题,获得13项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给探雷器装个“心脏”

  实现探雷器的高灵敏度,仅仅在结构、工艺上创新不行,还得有新材料。磁芯为探雷器传感器的激励源,是其电路中的核心器件,没有它,探雷器就无法正常工作。由于温度飘移等因素的影响,脾气古怪的磁芯需在超高或超低温条件下验证,为获取准确的试验数据,倪宏伟带着大家在实验室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不是光着膀子钻70多摄氏度的高温房,就是裹着羊皮大衣到零下40多摄氏度的冷冻室,整整啃了3年硬骨头。终于试验成功了阻抗变换式的高灵敏度探头,使探雷器有了一颗强健的“心脏”。

  去年仲秋的一天,一场规模浩大的扫雷战役在西南边陲打响。驻边境扫雷部队分1000多个扫雷点,同时使用一种能作业于各种土壤条件,一套主机多个探头互换的探雷器作业,创造了一次排除2000多平方公里雷区数万颗地雷而无重大伤亡的世界奇迹。创造奇迹的正是倪宏伟研制的这种新型探雷器,从此我国单兵探雷装备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为探测装备安装“电子眼”

  航弹探测器是一种专门探测航空炸弹等障碍物的新型探测装备。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有能力研发这种新产品。项目一展开,倪宏伟就大胆提出运用世界上最新微电脑技术,研制出一种集多功能于一身的智能化探测器,彻底改变我军航弹探测用人工记录和处理数据的历史。

  但是地雷的探测由于受土壤、植被、空穴、金属碎片等影响,干扰大,虚警率高,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历经5年艰辛,倪宏伟成功解决模拟系统温度飘移、智能系统与模拟系统交叉干扰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该器材在野外同时定位、计算和存储。这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被誉为“电子眼”的探测器,不仅填补了我军工程装备的空白,而且在安全保卫、公安机关侦察犯罪、水厂控制检测、轧钢机自动化生产、找矿、地质考古、城市管线普查等许多领域中做出重要贡献。

  破解工程侦察系列难题

  20年前,曾有人探索研制一种集地形地貌摄制标绘、侦察、车辆自动定位和数传通信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工程侦察车,都因种种困难而搁浅。近年,倪宏伟和战友们接手了这一课题。要全面掌握军事工程侦察内在规律,就要认真研究浅表地质干扰信号和目标的规律。倪宏伟设计出一种天线,解决了脉冲振铃响应及背向干扰难题;采用超宽带放大和程控放大技术,补偿了信号衰减,提高了接收灵敏度;用实时叠加平均法消除了随机噪声干扰;采用压缩发送、解压接收和原始代码转换的自动检错技术,提高了数传保密通信指挥能力;他还首次实现了军事工程地质条件的实时成像探测、数据处理和传输、通信指挥自动化,终于使该型工程侦察车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备先进水平。

  攻克成像探测关键技术

  成像和炸药两种探测技术,是目前世界军事应用前景广阔的边缘学科技术。成像探测,就是要从过去靠耳朵听到现在把被测物的形象完整呈现出来,同时要求装备小型化,便于单兵携带;炸药探测则是探测地雷的本质———炸药。这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难题。

  倪宏伟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能否建立一个能量场,来刺激埋藏在地下含炸药的物质,使这个原本很稳定的物质变得不稳定,一旦能量消失,被测物很快恢复原状,计算机记录下这微妙的变化,然后做出判断。从这来去只有1秒甚至更短时间的变化中,提取信号、数字处理、准确判定,再清晰地将被测物反映到电脑显示屏上,听起来好像是天方夜谭,但倪宏伟却做到了。通过对地雷装药探测、优选梯恩梯和黑索金四极矩共振谱线、优化设计收发天线、快速数字信号累加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首先在探雷器虚警的难题上狠下功夫,接着又独辟蹊径,攻克一系列相关关键技术,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

  《人民日报》 (2005年04月07日 第十四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