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市区道路交通指路标志系统改善方案研究》实施引发关注 市民集中“举报”过街难热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09:39 南方都市报

  本报讯本报昨日刊登《广州市区道路交通指路标志系统改善方案研究》出台和实施的报道后,市民纷纷反映城区道路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行人过街”、“禁行标志该不该增减”等。相关部门就此表示,广州市较早前就制定了《行人过街设施实施规划》,但市政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今后全市人行过街状况会不断好转。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徐建闽是交通规划方面的专家,他认为,行人过街设施如天桥应和公交车站相互配合。既要考虑行人过街方便,也要考虑行人下车后的目的地。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贺崇明表示,公众反映较多的黄埔大道过街设施问题,在天河区交通改善方案中已经提到,包括是否迁移该道路部分站点的站牌,都有考虑。方案已经移交建委、交委实施。但具体到某个站牌的迁移,还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

  贺崇明表示,新开路段在设计施工时都已充分考虑这些问题。过街不便的情况主要存在于城区老道路。对于老道路的行人过街问题,广州市在较早前就制定了《广州市行人过街设施实施规划》,已经在实施,但不可能一步到位。

  过街难

  天桥在500米外还不如跨过去

  问题:没有行人过街设施

  地点:奥体中心前大观路段

  “跨不过来,也得跨啊,不跨你从哪里过?”昨天上午11时左右,62岁的陈伯与61岁的老伴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下了公交车,相互搀扶着穿过滚滚车流走到大观路中间。陈伯先将左腿搭在半米余高的隔离墙上,然后抬起右腿,跨过隔离墙。接着又扶着老伴爬过墙。

  “我们一辈子也没爬过这么多的墙。这里没有人行道,500多米外有个天桥,就建在高架桥底下,白天都黑乎乎的,还没保安,很多人被抢,我们不敢过。就是敢,也不愿意从那里走,来回30分钟都不够用,累死了。还不如跨过去。”陈伯说。

  在随后的5分钟内,有13人跨隔离墙过马路,有穿裙子的酒楼工作人员,也有穿西装的上班族。

  马路英雄多隔几天就有车祸

  问题:有隧道,嫌麻烦不愿走

  地点:黄埔大道跑马场地段

  黄埔大道西是车祸多发地段。交警部门检查发现该道沿途隧道利用率低,很多行人不走隧道直接经绿化带过马路,致使交通事故偏多。

  家住跑马场附近的王律师说,“这里经常上演马路英雄传,或单刀直闯或集体闯关,基本上每隔两三天就有车祸。”

  行人为何不走隧道?石牌居民蒋女士认为:“麻烦,在石牌公交车站下车,走到对面,要先走50多米,然后穿过百米长的隧道,再走50米才能到,要费半天时间。”

  王律师表示,既然隧道利用率低,相关部门就应该将公交车站挪动挪动,行人自然走隧道。

  其他热点

  陵园西路禁行东濠涌引桥挤爆

  营运司机梁先生认为,中山路(中华广场对面)由东往西右转入陵园西路17时至19时禁止右转的禁令毫无意义。因其时正值交通高峰期,不能右转,车辆只能再前行右转至越秀路,过东濠涌引桥底再出东风路。这样从多个车道出来的车辆全部涌上只有一个车道的东濠涌引桥,极易引发堵塞。同时还增加了越秀路的车行压力。而陵园西路车却很少,建议取消此禁令。

  工业大道宝业路口日夜都塞车

  家住工业大道的市民陈先生反映,工业大道北宝业路附近为一十字路口,无高架桥,无论白天黑夜,都“好塞车”。该路段通往南环高速和鹤洞大桥,车流量很大,大货车多。但道路每边只有2个车道,左转灯与直行灯时长不同,原本在左道的直行车辆为了抢时间,往往临时转至右道,这样又阻慢了右道的车辆。

  陈先生建议禁止车辆在此左转、掉头,只准直行。

  中大北门隧道减速带前无提示

  “现在开车有时候非常害怕,本身路况已经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现在还有很多减速带,这也无可厚非,但(中大北门隧道)减速带前没有提示牌,搞得我们这些开小货车的深受其苦。那些小轿车、高档车就没所谓,它们的避震靓,我们就惨了,要紧急制动,通过时像拆车一样,机件很容易严重受损,特别是装了货后,行车非常不安全。”司机万先生建议学习国外做法增设提示牌。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刘佳 王海军

  图:

  大观路奥体中心段,一名女子轻巧地跃过马路中间半米多高的隔离墙。

  本报记者 许冰 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