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报对话厦大两任校长(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09:42 东南快报
本报对话厦大两任校长(组图)
人物名片

  林祖赓 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的科研工作,曾三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

  1990年7月至1999年4月任厦门大学校长,现任厦门大学校友总会理事长。
本报对话厦大两任校长(组图)
人物名片

  朱崇实198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90年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获经济法专业博士学位后回到母校任教,后期出任副校长,2003年6月被国家教育部任命为厦门大学第10任校长。

  古人常说某人“一身系天下安危”,陈寅恪先生也有一句诗“文化神州表一身。”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学府,厦门大学更是学术之渊薮、文化之重镇,并因其独立苍茫的品质而渊渟岳峙、震古烁今。

  厦大84岁了,每一个校庆的来临,总驱使我们重新审视这座校园;厦大84岁了,但愈老弥新。昨日,记者特地联系到了厦大老校长林祖赓先生和现任校长朱崇实先生,试图透过他们的睿智来为我们解读厦大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厦大学生最让我感到骄傲”

  精彩语录

  1.我选择厦大是因为受到陈嘉庚先生的感召。

  2.厦大的学生最让我感到骄傲。

  3.只要进了厦大,就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挥洒在这里,出去就带上厦大的烙印了。

  记者:今天是厦大84周年校庆,而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考入了厦大,后来一直在厦大求学、执教,可以谈谈您与厦大的这段情缘吗?

  林祖赓:我1952年考入厦大,然后又在厦大念研究生,再后来是教书,并且担任学校的领导职务,一直到现在的厦大校友总会理事长,可以说我的一生都与厦大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出生在泉州,选择厦大第一是因为受到陈嘉庚先生的感召,陈嘉庚先生十分了不起,他倾资办学,就是在企业经营遭遇困难时,仍提出“企业可关,厦大不能关”。陈先生赤诚爱国,感染了很多人,当时我们这些未进大学的年轻人都对他十分仰慕;另一个原因是那时的厦大招揽了许多人才,整个办学水平很高。

  此外,厦大有十分光荣的传统。抗战时,厦大被迫迁到长汀。当时带领大家的是萨本栋校长,他的学术威望极高,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他带病上课,甚至把自己汽车的发动机卸下来搬到教室里给学生学习用。学生们也在战火纷飞中,翻山越岭,弦歌不辍。这些都是非常优良的传统,每次读到这些校史,我都深深地被打动。我和厦大的情缘就是这样不断滋生发酵的。

  记者:您觉得厦大最可爱的地方是什么?

  林祖赓:我想,厦大最可爱的是她的学风,而我最感到骄傲的是厦大的学生,厦大的学生非常刻苦。厦门人经常说:“爬过蜂巢山就是另一个世界了。”你看,蜂巢山那边,是繁荣的商业世界,过来我们这边呢,立刻就是书声琅琅,孩子们都在刻苦钻研,这些都是我最感到骄傲的地方。

  记者:您曾经是厦大的学生,在您的学术道路上,哪些师长给你最深远的影响?

  林祖赓:我想说的是,影响我的不是单一的个人,而是厦大整个化学系老教授班子。他们不仅在学术上造诣高深,更重要的是他们高尚的品格。他们教我为学,也教我为人。

  我的老师辈的那一批教授,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彼此非常融洽,虽然每个人的业务能力都很强,但传统的“文人相轻”的毛病一点没有,对我们既严格又亲切。像卢嘉锡先生,他既给学生开课、做讲座,也辅导学生,一点架子都没有。还有田昭武先生,可以说,他们的学术风范、人格魅力已融进了我的灵魂肺腑。

  记者:您是一位科学家,同时还担任了多年的校长。您的科研和行政工作发生过冲突吗?您是怎么处理的?

  林祖赓:我有过这方面的思想斗争,担心领导工作会影响自己的学术前途,但我最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治校之上,因为学校发展的历史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接过前任的火炬,我必须摆好自己的位置,不能松懈。我只是厦大历史里的一小部分,如果不能全力去治校,就会有愧于这个历史使命。

  但应该看到,学术的钻研,同样是对学校的贡献,这一点我一直没有放弃。

  记者:在国内许多高校出现人才青黄不接时,厦大是否也面临这些情形?

  林祖赓:应该说,厦大还没有出现人才断层,一些青年学者也慢慢成长起来了。

  记者:我们知道,厦大校友的爱校之情是出了名的。您认为是什么在维系着这份感情?今天,您想对海内外厦大校友说些什么?

  林祖赓:人的一生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职业,但是母校无法变更。只要进了厦大,就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挥洒在这里,出去就带上厦大的烙印了。另一方面,学校把学生培养成材,学生在厦大汲取了很多营养,自然而然就产生感情。这些都是维系校友与母校感情的纽带。

  今天校庆,我想对各行业的厦大人说的是:希望校友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绩,为母校争光;希望校内的师生,群策群力,把厦大建设得更好。

  “厦大要培养出第二个陈景润”

  精彩语录

  1.100万年薪聘请院长算高吗?我觉得一点也不高!

  2.厦大跟清华、北大等高校各有特点,无所谓“差距”之说。

  3.厦大能培养出第二个陈景润,这一点我很自信。

  记者:厦大在个人人生价值方面,为您带来的是什么?

  朱崇实:我觉得用厦大的校训最能表达,那就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记者:听说厦大准备以100万年薪在全球范围内招聘“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院长,校方还承诺将提供一套住房以及1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朱崇实:(迅速接口)很多场合我都拒绝回答这个问题。(顿一下)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且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很正常!我觉得我们应该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100万年薪聘请一个“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院长算高吗?我觉得一点也不高!将来我们还要陆续高薪聘请一批高级人才,让厦大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

  记者:作为综合性大学,厦大在文理科方面本来就比较强,而工科方面偏弱。邻近的鹭大已改为理工学院,并聘请了一位有很强理工科背景的院长。在这方面,您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战略考虑?

  朱崇实:厦大的优势要保持下去。厦大在文理科方面的确有很多走在全国前列,但工科、医科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点,我们推出的高薪岗位中,就包括医学院在内。其实历史上的厦门大学,工科是她的优势,比如说我们是国内首先设立航空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现在,工科没有被忽视,你看今天来的邵建寅就很了不起,他是微机电方面的专家,工科也是我们发展的重点。

  记者:那您觉得厦大距离清华、北大等国内顶尖高校还有多远?主要差距在什么地方?

  朱崇实:我们跟清华、北大等高校各有特点,无所谓“差距”之说。比如说我们的会计学、财政学就比清华、北大要强。将来清华、北大向前发展,厦大也同样向前发展,都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

  记者:说到人才培养,据我所知,相对于其他高校,厦大毕业的学生倾向于留在本地,而不是走出去,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朱崇实:这是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而且厦门的确是一座很美丽很能吸引人的城市,我也非常喜欢厦门,(笑)也愿意留在厦门。

  记者:厦大似乎随着厦门在一起发展,比如在漳州、集美都建立了校区。有许多厦大学生托我问您一个问题,未来这些校区将在厦大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朱崇实:通常来说,一个学校的校区的确不宜过多。集美校区将是未来厦大医学院的所在地,从大一到大四,直到研究生。一个学校的医学院在离学校不是很远的校区,是比较合理的,美国许多高校都是这样规划的。

  记者:那么漳州校区呢?

  朱崇实:目前漳州校区还是大一、大二本科生所在地。将来,集美校区建好以后,大一、大二的学生将搬回厦门,漳州校区将是嘉庚学院的所在地。我们要把嘉庚学院建设成一个高水平的院校。

  记者:那您有信心在百年校庆之前,培养出第二个陈景润吗?

  朱崇实:(迅速地)当然能够培养出来,这一点我很自信。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