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秦腔期待浴火重生【上】(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10:51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秦腔期待浴火重生【上】(组图)
曾经红火的秦腔一团朝阳剧场,今天显得格外寂寥。

秦腔期待浴火重生【上】(组图)
我市青年秦腔演员齐爱云舞台造型(资料翻拍)

  文/图记者李建宁实习生符文博

  西安,是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市之一,今年,一场关乎秦腔艺术发展与民族文化命运的体制改革,开始在全市秦腔表演团体中紧张进行。“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戏演给谁看”等焦点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不同人士的广泛关注。困窘的生存状态

  3月末的一个上午,西安的阳光格外明媚。

  为了解西安秦腔表演团体的生存现状,记者来到位于东木头市的西安秦腔一团。如果没有院门口那块小门牌标志,很难让人想起这就是当年令古城众多戏迷们流连忘返的秦腔剧团。

  在狭小而冷清的院子西边,是剧团所属的朝阳剧场。剧团的门卫说,由于不符合消防安全的规定,这里已经好多年没有演戏了。现在门口放着一块“朝阳茶社”的牌子。紧挨剧场的东边,有一座极其简易的两层小楼,挂在门上的破竹帘、门口的蜂窝煤、锈迹斑斑的铁架楼梯,强烈地折射出楼内住户的生存状态。

  记者沿着有些陡峭的铁楼梯上到二楼,在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简陋居室里,今年72岁的傅凤琴正静静地坐着收听电台的流行音乐。从起身倒茶的轻盈身姿中,依稀可见这位曾在半个世纪前闻名西安的四大名旦之一的风采。傅凤琴16岁从兴平来到西安,在秦腔剧团主工花旦。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因饰演“婵娟”、“柴郡主”等角色而风靡西安剧坛,深为观众所喜爱。作为国家二级演员,傅凤琴现借居在同团另一名旦王玉琴的房子里。“退休工资由国家全发,生活不存在啥问题,就是没房住,团里很多同志住房条件也很不好。”傅凤琴淡淡地说。

  “由于经济原因,团里的住房非常紧张。你看到的这个楼就是剧团在几十年前盖的职工楼,现在住着十几户人。有的老同志退休好多年了,仍住一间八九平方米的小房子,有的三代还住在一套20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很艰难。另外,当年盖的房子很简陋,也没有暖气,冬天冷,夏天热,条件很差。”

  国家一级编剧、秦腔一团书记兼团长的丁金龙对记者这样解释说:“前一阵子,市上领导专程来了解了团里的住房情况,还录了影。现在正准备通过改革来设法解决。像秦一团这样的生存状况,在西安的4个秦腔剧团中已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由于是全民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差额拨款,差额率为50%,其余要靠自己解决。由于这些年秦腔演出市场的不景气,加之上世纪中期所建的剧场建筑和设施大多严重老化(有的已在城市改造中被拆除),除易俗大剧院外,许多剧场根本不能满足现代演出的要求,而没有演出就没有票房经济收入。剧团除组织下乡演出外,也只能靠门面房等场地出租,来弥补财政差额部分,但仍有很大的缺口,因此职工的总体工资收入水平仍然非常低。有的一、二级演员月工资也不过三四百元,三、四级以下的就更低了。”

  丁团长以秦一团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令人沉重的账后说:“秦腔表演团体的体制再不改,剧团这样下去就没有出路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记者先后来到五一剧团、西安易俗社、西安市青年秦腔艺术团,亲身感受了国家一级演员、五一团团长李爱琴,国家一级演员、编剧、易俗社社长冀福记等许多秦腔名流和梅花奖获得者李梅、齐爱云等秦腔新秀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从剧团领导、秦腔名家的办公环境和普通职工的住房条件来看,西安秦腔艺术表演团体的生存现状的确令人焦虑。

  表演团体人心涣散

  包括一些在秦腔戏迷中有着广泛影响的名演员在内,许多秦腔艺术表演工作者的住房条件差,职工收入低,剧团排练环境恶劣等,这只是西安秦腔艺术表演团体的生存环境的一个侧面,更令人担忧的则是秦腔表演团体中人心的涣散。

  在西安市戏剧界从事戏剧创作和剧团管理工作近30年的丁金龙,说到秦腔表演团体的现状时,语气显得有些沉重。

  秦腔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和京剧、豫剧、川剧、昆剧、越剧等一样,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秦腔表演艺术曾有过十分辉煌的发展历史。作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单位,剧团演员也是十分令人尊重的文艺工作者。许多秦腔艺术名家,毕生献身秦腔艺术,苦练戏功,并以其精湛的演技和唱腔、造型,赢得戏迷的喜爱,而成为无数观众心中敬仰的偶像。

  采访中,记者碰巧从东大街一单位举办的《我与骡马市》征文中,看到许多西安老市民在文中回忆起当年秦腔“三意社”的演出剧目及剧院火爆场景时,至今仍历历在目。特别是对苏育民、何振中及傅凤琴、王君秋、刘茹慧等名演员更是如数家珍,对戏台上那些生、旦、净、末、丑出神入化的演技,仍能娓娓道来。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观众对秦腔的挚爱和秦腔在当时古城市民中的巨大影响力。当记者向傅凤琴讲起此事时,这位老演员不禁动情地流出了热泪:“可惜现在风光不再!观众要的是你把戏演好,把角色演活。这样观众才愿花钱买票看你的戏,才会记住你,才能捧你的场!”

  “现在由于体制的原因,剧团是文化事业单位,大家吃的是大锅饭。演员的水平高低、市场影响力大小与分配没有太多联系,因此很不利于剧团出新戏、推名角、做市场。更重要的是现在各种文艺娱乐形式和门类日益多元化,丰富多彩的电视文艺、小品、时装晚会、球赛、铺天盖地的电视剧、家庭DVD,以及好莱坞大片,网络游戏、音乐、电影,街头舞厅、夜总会、酒吧、茶楼、健身中心等娱乐休闲场所又遍布全城,将曾经只能看戏、看电影消遣的城市观众彻底分流。因此观众锐减,市场极度萎缩。没有新戏、没有名角、没有票房,也就没有经济来源,剧场设施老化而无法更新。在日趋逐利的市场环境中,剧团人心浮动,老演员退休了,戏校分配的年轻人不愿来,来了又留不住,人挂在剧团,却在外有忙不完的事。有的年轻演员为了生活,在西安一些秦腔戏剧茶社等消遣娱乐场所,为十元百元的‘挂红’而疲于奔波。中年演职人员由于待遇低也只能凭职业道德苦撑着。剧团编、导、演、舞、美等主创人才更是青黄不接。因此说人心‘流失’,则是目前文艺表演团体中最关键的问题。”丁金龙颇为感慨地说。

  尴尬中的困惑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外来文化汹涌而来,

  新兴文化也层出不穷,这似乎无法阻挡。秦腔艺术,作为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与外来文化及新兴文化的竞争中,不断推陈出新,传承发展,并找准自己独特的位置,使其立于不败之地,这正是目前秦腔等民族艺术所要思考关注的。但现在剧团不是为了评奖而排戏,就是为了吃饭而演戏。为评奖的戏,政府投入几十万元甚至更多,而评完奖演不了几场就从舞台上消失了,这类戏往往很少考虑观众的需求,更没有市场意识,投入就打了水漂。而为吃饭排的戏为迎合市场,往往格调不高,演员也无心提升演技。在高雅与媚俗的选择中,秦腔艺术和其他民族艺术一样,陷入到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现在改革就要解决这些问题,秦腔戏剧既要艺术,也要市场。从陕西电视台开办的《秦之声》栏目吸引那么多秦腔戏迷的事实看,“只要有好的戏和名角,秦腔就不会消失,也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采访中,许多关注秦腔艺术的文化人士对记者这样表示。

  这几年,秦腔表演艺术在城市的市场已严重萎缩,但听说在农村却相对活跃。不过多次组织剧团下乡演出的丁金龙团长,对记者谈到下乡演出的真实经历时,却是另外的感觉:剧团每年都有演出指标,要求演出多少场。但在城市里演出时,要票的人多,主动掏钱买票的少。有时花钱费事排一场戏,往往演不了几场就没有人看了。为完成指标,只好到农村去。而到农村虽然每场有几千元的收入,但现在农村包戏的多数是在城市挣了钱的老板们,“包戏不是农村逢庙会就是给故去的人唱堂会,这就是所谓在农村唱戏,‘不是唱给神,就是唱给死人’,由于包戏人的文化素质及演出的场所限制等原因,所要求和选择演出的剧目,格调一般不是很高,剧团为了生存,多数情况下只能投其所好,无形中助长了农村封建迷信活动。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常常感到很悲哀,但也很无奈啊!”

  秦腔艺术要走出困境,首先是要改革不利于发展的剧团管理体制。于是,改革就这样推上了前台。一场使古老艺术浴火重生的改革大幕就这样在西安拉开了。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