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脑科学”告诉我们什么?(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01:21 人民网-华南新闻
  张乐人 崔瑞梅
“脑科学”告诉我们什么?(图)
  一个小朋友碰翻了“星星”盒子,另外的两个小朋友主动过来帮忙捡。

  话题动机: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形成“4+2+1”结构,即一个孩子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6个人呵护。调查显示,很多家长对早期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不少误区。不久前,广州黄金早期教育培训中心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校优质教育建设研究”子课题《0-6岁婴幼儿机能发展研究》和《规范性语言领先的双语教育研究》历经3年多的研究顺利结题。研究结果显示:0-6岁是孩子智能开发的关键期,而科学的早期教育则是关键期中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竞争的制高点在“学前”

  21世纪的竞争直接表现为人才素质的竞争,而人才素质的竞争直接反映的是教育的竞争。

  现代脑科学和发展心理学研究大大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而对学前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显得尤为突出。目前,脑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潮流。美国于1989年率先推出了全国性的脑科学计划,将20世纪最后10年命名为“脑的10年”;欧州在1991年出台了“欧洲脑10年计划”;1992年,“黄金早期教育工程”在广州正式立项,成为国内第一个民间脑资源研发工程;1996年,日本制定了为期20年的“脑科学时代”计划纲要;1999年我国也把脑科学研究列入了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之列,推出了“攀登计划”,重点是婴幼儿的脑资源开发。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人在17岁智力水平达到最高值,如果把此时所达到的智力水平定值为100%,那么,一个人在4岁前完成了其智力的50%,5-8岁期间完成30%,其余的20%是从9岁到17岁完成的。也就是说,个体智力发展最初4年是以后13年的总和。

  为此,专家指出:婴幼儿期是智能开发、个性形成的最佳期与关键期,此时必须给予科学的教育,才能为其以后的成才奠基。更有专家断言:“21世纪教育竞争的制高点不在大学,不在中学,而在学前教育!”

  据了解,学前教育已引起我国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把其列入基础教育之列。就广州而言,广州市教育局为了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正常的教育管理范围,使教育与卫生保健工作有效地结合,引导家长、社会育儿观念的转变,于1996-1999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与广州市卫生局联合进行了为期3年的“广州市百名0-3岁婴幼儿潜能开发项目”(简称“百婴行动”),并取得了可喜的科学成果。记者采访了当时负责组织这个课题研究的原广州市教委副主任、现国家督学姚继业,他表示:“这次科研,使我们认识到科学的育婴方法,科学的早期干预,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是有利的,没有负面影响。”在“百婴行动”项目评审会上,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副司长称赞这一项目很有意义,建议把摇篮“摇”到全国去。

  “关键期”:您的孩子错过了吗?

  关键期理论的发现,导致了一场学习的革命、教育的革命。

  脑科学研究发现,动物(包括人类)某种机能的发展存在“关键期”。科学家们曾做过实验,小鸭认母的关键期是出生后0~7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小鸭能认鸭妈妈,如果出生7小时以后,才把小鸭和鸭妈妈放在一起,小鸭永远不认鸭妈妈;一般人以为,老鼠挖洞的机能是天生的,而科学实验发现,老鼠挖洞机能的关键期是在出生后一个月,如果剥夺了挖洞的条件,比方说把它放在水泥地板上或用笼子吊起来养,一个月后再把它放在泥地上,它永远不会挖洞。对该理论有力的证明是,3岁的狼孩仅用半年时间就能跟人进行正常的语言沟通,而8岁的狼孩直到14岁才学会几句简单的对话。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学会讲话特别晚,有的孩子学会走路特别迟,有的孩子很大了还不会正确使用筷子……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些孩子错过了某种机能发展的关键期。

  提出“关键期理论”的是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他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在研究中发现:在动物(包括人类)的早期发展过程中,某种机能的获得是有其关键期的。如果该机能在关键期受到适当的刺激,就能轻松而高效地获得某种机能;相反,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则该机能将会退化甚至封闭,以后即使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很难、甚至根本不能开发。

  关键期理论的发现,导致了一场学习的革命、教育的革命。据悉,为了抓住孩子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学课程改革后,北师大版的小学一年级教材的识字量达1000多个,是原来的4-5倍。记者采访中得知,黄金实验幼儿园采用普通话、广州话和英语进行三语教学,小朋友可以用英语自如地与外籍英语教师交流;孩子们在游戏中轻松、无负担地认字、阅读,有些孩子4、5岁竟然可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精选》了。

  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心理学博士生导师莫雷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初生婴儿的脑部恰似一张白纸,要有外界足够的听、视、触觉等感观刺激,各种机能才会渐渐发达,刺激越多,发展也越快。但这快速发展的时间并不会持续一生,它只存在于出生后短短的几年内,假如不能把握这个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启发、培养各种机能就会越费力,效果也会越差。

  早期教育:“盆景”、“野生”、“果树”哪个好?

  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早期教育才是真正科学的早期教育。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为数不少的家长对什么是科学的早期教育存在两大错误观念。一是以“成功”为定向的“盆景教育”;二是以“自然”为定向的“野生教育”。

  持“盆景教育”观的家长往往习惯按照成人对于成功者基本素质的理解与要求去塑造孩子,他们往往不顾孩子的兴趣所在,忙着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特长学习班,热衷于让孩子考级考证,片面地强调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能背几首诗、能唱几首儿歌、能跳几支舞、能弹几支曲,家长就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这就是早教成功。

  专家指出,学习有两种效果,一种是显性的,如知识、技能等,专家把这种效果比喻为“砍柴”;一种是隐性的,如兴趣、方法、机能发展等,专家把这种效果比喻为“磨刀”。“盆景教育”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砍柴”上了,事实上,早期教育更应该注重怎样“磨刀”。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广州黄金早期教育培训中心校长李惠健提醒家长:“激发兴趣更重要!”

  “自然”定向的早期教育来自于对“成功”定向教育模式的反思与批判,推崇幼儿教育要回归自然、顺应自然,还幼儿的天性、本能和自由。这是“树大自然直”的放任式教育,使幼儿的成长缺乏必要的引导,成长速度慢,教育效果不显著,成才率低。中国有句俗语是:“玉不琢,不成器。”“野生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显然,以上两种均不是科学的早期教育观。那么,究竟怎样的早教观才是正确的呢?经多年研究及实践,莫雷教授提出了全新的以“成长”为定向的“果树教育”的理念:其教育遵循幼儿成长的本质规律,按照幼儿成长的需要而设计,它促进幼儿的成长过程,而不是改变和干预这个过程。总之:就是让幼儿在成人科学、有效地指导下更好地完成其自然成长的过程。

  以“成长”为定向的早期教育强调“教育即生活,学习即成长”;“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它从幼儿的兴趣入手,着眼于塑造“完整儿童”,注重培养幼儿的本源性素质;注重幼儿的元认知调控能力,即自我规划、自我实施、自我评估、自我调整的能力与素质;注重幼儿良好习惯、自主意识等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以达到“激发兴趣,优化基础,发展个性,培养‘四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竞争)国际公民”的育人目标。它是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负责的奠基教育。

  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个小故事:2004年11月的一天,广州铁路集团第一幼儿园黄金课程班小朋友麦迪,发现他们家那栋楼有一家发生了小小的火灾,立即告诉奶奶:“奶奶,快打119求救!”奶奶要出门,小麦迪找了块湿布递给奶奶:“老师说,发生火灾,要用湿布捂住鼻子。”临走时,他又提醒:“奶奶,千万不要坐电梯哦,不安全!”记者了解到,幼儿园平时就注意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培养小朋友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每个学期都要组织全体小朋友进行一次消防练习。

  也许,麦迪不会写字,也不会背唐诗,但是,他学会了生活的常识,学会了生存。难道你能够否认,像这样的早期教育是不成功的吗?

  广州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劳模、原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园长连育红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有42年之久,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早期教育是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早期教育犹如打地基,地基打好了,楼房想盖三层、五层,还是更高,孩子长大了由他自己做主。”广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沈子鸣则指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早期教育要以孩子的发展为本,不能看近期效果,应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

  您的孩子学得快乐吗?

  早期教育如一把双刃剑,科学的早期教育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否则会贻误孩子的一生。

  记者走访了多个幼儿园了解到,传统的幼儿教育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填鸭式”的塞给孩子许多东西,不管孩子爱不爱学,有没有兴趣学;一种是什么都不学,就是单纯的玩。前一种教育方法下,很多孩子喊累,产生厌学情绪,学东西效率低或索性不学,他们甚至因此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而后一种教育方法,因为没有科学的早期教育,孩子许多机能发育不完善,脑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早期教育呢?记者采访了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莫雷教授,他提出,在以下四种情况下进行学习不会消耗脑力,可以避免产生厌学症:一是无意学习情况下;二是伴随学习情况下;三是自发学习情况下;四是愉快学习情况下。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学得无意,学得随意,学得愿意,学得乐意。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地发展相关机能是最佳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会让人乐不知疲。东风路小学学生杨可成绩优秀,每年都是三好学生,并且在美术、音乐、体育等比赛中多次获奖。记者通过了解得知杨可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在幼儿园时就培养起来了。

  记者在幼儿园碰到5岁小朋友陈骏轩的妈妈,她说她的孩子以前最不爱学英语,你打开录音机让他听英文带,他捂住耳朵抗拒。自从幼儿园发了一套配有动画的黄金幼儿英语VCD后,孩子的积极性很高,那张碟都看了好多次了,可他还不厌其烦地要求:“妈妈,我还要看!”这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是学得愿意,学得乐意。

  《华南新闻》 (2005年04月08日 第四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