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经济人物(5):陈代富跨越生死铸辉煌(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09:56 红网 | ||
[编者按]2004年,经济湘军万马奔腾,生生不息。2004年,经济湖南这艘巨大航母开足马力奋力前行! 2004年,湖南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12.26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亿元,增长速度达12%,增幅比上年快2.4个百分点,为近8年的最高。人均GDP达到9117元,增长11.7%,按现行汇率折算突破1000美元大关,湖南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大浪淘沙始见金。在这艘高速运行的航母上,谁是优秀的水手,谁又是经济湘军的领军人,刚刚落下的2004年第四届湖南十大杰出经济人物评选排出了最新的经济湘军英雄谱。他们创造财富的能力令人敬佩,他们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是湖南的骄傲! 红网特推出2004年湖南十大经济人物专访,旨在和广大网友共同见证他们的心路历程,共同分享他们创造财富的经验与喜悦。 5年前的湖南冷水江钢铁总厂是一个病危的重病病人。企业已经连续亏损5年,当年亏损达1.03亿元,负债率高达103.35%。职工已经有6个月没有发放工资。帐上无资金,仓库无产品。炼钢的高炉不再冒烟,工地也没有了昔日的火热。冷钢如一个垂死的病人,体温正加速退去,等待她的命运似乎只有一个:破产! 悲壮地走马上任 陈代富在这个时候当上了冷钢的厂长。1999年下半年,冷钢开始进入破产程序,这时冷钢主管部门领导找陈代富谈话,让他主持冷钢的工作,并承诺他的房子和岗位保留,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只求冷钢的破产能够平稳进行,破产完后陈代富就官复原职。 然而,陈代富当时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我没有想活着回来。”他要求领导将冷钢从破产办公室拿回来,并承诺,他要带着全厂职工搞饭吃。 当时,许多朋友听说之后都骂他疯了。一些朋友还劝他:“我们好不容易把你从娄底调到长沙,你这又是何苦呢?” 陈代富却一去不回头,将自己的命运与冷钢紧紧地系在一起。 上任的悲壮注定了前行的坎坷。 “只想带着职工搞碗饭” “当时,我只想带着职工搞碗饭吃。”陈代富说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冷钢是一个老厂,从各方面条件讲都不至于沦落到破产的境地。“冷钢只是内部太乱,用计划经济的搞法应对市场经济,才把企业搞到了破产的境地。”陈代富对冷钢的情况了如指掌。 因此,转变观念是冷钢的当务之急。 “在困难企业,转变观念比注入资金更重要。”这是陈代富常说的一句话。 观念的转变,首先是“官念”的转变。“在企业,没有官当,只有事做”,这是陈代富上任之初要求管理者必须树立的观念,并反复强调:“企业的领导,只是一份沉重的责任,只是一个辛苦的动态过程,只是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劳动者,需要的是别人不能你能,你能别人也能就可能换别人。”正是这种新观念的导入,使干部的工作作风大大的进了一步。“官念”的转变,真正说来主要还是一把手的观念,在职工大会上他慎重其事的说:“只要我三个月因病不能全力工作,我就自动下台。”同时,陈代富同志又提出全厂干部职工必须树立“国家没有义务保我们的工资,我们没有权力要求不劳而获”的新观念,并制成巨幅标语,用以教育干部职工。标语刚一现面,就遭到一些人的指责,说这条标语是极端错误的,“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国家不保谁来保”,有些年纪大点的职工则说:“我们为企业献了青春献儿孙,不靠国家不靠企业靠谁?”有的甚至说这条标语是反动的,严重挑拨了政府和职工的关系。面对一时的议论纷纷,陈代富同志不急不躁更不火,亲自出面和一些持有不同意见者面对面交谈,用一些比冷钢大得多的企业已经破产的实例来说服教育他们,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企业的生存只能靠员工自己。等是等不来的,靠是靠不住的,要也是要不到的。 正是一些新观念的树立,为企业的一系列改革、发展铺平了道路。 陈代富说,为了大家都有碗饭吃,当时冷钢还采取了许多非常规手段,比如全体动员做业务、赊原料款等等,企业就是这样一步步艰难地走出了亏损的泥潭。 “不信任率超过25%,我立马下台!” 这是陈代富在职代会上宣布的。在冷钢,任何一个岗位都可以竞争,包括厂长岗位。陈代富引进了竞争机制,采取随时异动的模式,彻底解决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 冷钢的中层干部管理制度是这样的规定的:凡连续三个月完不成任务的;维护不了一方稳定的;民主测评不合格率大于25%的;管辖的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任务小于5.5小时的;符合其中任何一条的领导一律就地免职,但仍可以参加竞争。就地免职不是从处长免到副处长,而是一直免到普通职工。民主测评,每季度测评一次,半年一兑现。正是有了这种制度管理和动态管理,所有中层干部都感到了压力,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主动性更是大大加强,过去那种有事没人管的现象已极少见。 他还对用工制度进行了改革,对职工实行“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动态管理。 生产工人岗位按3%的比例进行末位淘汰。淘汰下来的职工一律待岗。在待岗期间,参加总厂人事部门举办的岗前培训,拿待岗工资。只有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后才能参加下一轮的岗位竞争。 待岗职工就业,一律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通过公开招聘,公平竞争,实现再就业。 末位淘汰实行之后,陈代富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有人说:“淘汰就是砸人家饭碗,现在的人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也有人说:“国有企业是国家的,领导干得几天?何必冒这么大风险?”淘汰结果一出来,痛哭流涕的有,拖儿带女跟领导诉说的有,拍桌打椅怒气冲冲的更多。但有干部制度改革在前,大部分被淘汰者尽管有怨气,还是没有过火过激言行。有的还心平气和的说:“干部能下,我怎么不能下,哪个下得哪个下不得?下次上了就好好干,莫再下了。”通过对职工的末位淘汰,动态管理,给企业注入了活力与生气。职工的观念转变了,责任心增强了,学习技术锻炼技能的风气也浓了。 陈代富告诉记者,冷钢至今没有一个员工真正淘汰出厂,所有的职工都有自己的岗位。现在企业呈现出了干部职工你追我赶,敢闯敢干,努力工作的大好局面。 大手笔铸辉煌 国有企业公有制,自然是由国家投资,这是几十年不变的固有模式,国有企业的职工也正是在这种公有制的荫庇下无忧无虑的生活了几十年。 经过缜密思考,顶住层层压力,陈代富决定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先是吸纳职工的剩余资金,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博长公司,上马50万吨轧材生产线,以调整产品的结构。同时,也为融资搭建了一个平台。 50万吨的轧材生产线,由企业和5000余职工共同入股。筹集股金2000多万元。入股最多的101万元;炼钢厂一职工将自己准备买房的7.2万元入了股,支持企业的发展;一退休老同志入股10万元,表示将与企业联为一体;总厂领导9人也入股39.2万元。 职工真正成了企业的主人,观念也得到了转变,真正意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钱是自己的钱,不努力工作,不创造效益,自己的钱就打了水漂,有了效益,自己的钱就增了值,因此关心工程建设的人多了,监督工程质量的人多了,浪费的现象少了。这条生产线,仅用179天即竣工投产,被省内外同行称为“不可想象的奇迹”。接着,陈代富又动大手笔:亲自跑上海、杭州,下广东、深圳,谈前景,说双赢,先后获得三家公司的资金支持,又组建股份制公司博大公司,并立马上马了200万吨炼钢工程,迅速提升了企业的规模档次。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让民本经济融入国有企业的公有制经济中,一能缓解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紧缺,二能借此转变职工观念,三能为职工谋取利益。陈代富不同凡响的大手笔,冷水江钢铁总厂才有了今日的规模档次,才有了今日的辉煌。 陈代富语录 将一个将死的企业从生死线拉回来,陈代富成功了,将一个走上正规的企业带入辉煌,陈代富也成功了。5年的风雨艰辛让陈代富有了许多感悟。 他极具有危机意识。冷钢利润由1999年亏损1.03亿增长到2004年盈利1.35亿元,2004年的利税总额已高达2.45亿元。在岗职工人均收入由1999年的4200元,增加到2004年人均18000元。短短五年间,在银行没有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冷钢为国家增加固定资产6亿元。但陈代富说:“走到这一步,我们还在死亡线上挣扎。”“我们每年都必须进步,停止进步就意味着死亡。” 面对改革,陈代富说:“改革十有八九没有好结果,但是就是没有好结果,只要冷钢能活下去,能做大做强,我把命搭进去也算不了什么。” 陈代富这样总结经验:“总结人家的经验,不如总结人家的失误。” 他是这样激励职工:“奋斗的心理比依赖的心理活力强很多。奋斗最终会把企业做大做强。我愿意带职工奋斗!” 他是这样看待企业改制:“如果把冷钢卖给别人或者变成领导层的冷钢,那样不行!必须把冷钢变成冷钢人的冷钢,国家的冷钢。改制应符合群众的利益!” 面对市场竞争,他说:“只要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在没有替代产品出现的情况下,我们就能生存。”“越往后想,越觉得没有信心就不干下去,不对!既使对明天没有信心,我们今天也要努力干下去!机遇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遇到,奇迹只有靠双手才会发生!” 陈代富正在实施冷钢新的蓝图。2003-2008年,冷钢要新增年产90万吨H型钢生产线,建一座年产50万吨的焦化厂,和30000立方米和50000立方米煤气柜各一台,1000立方米高炉一座。届时,“新冷钢”销售收入将突破100亿元,利税将达20亿元。(稿源:红网)(作者:欣悦)(编辑:齐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