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富校友榜”背后的社会浮躁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13:53 中国新闻网 |
“中国高校百富校友榜”近日出炉,此榜是依据中国高校校友入围2004年度福布斯、胡润、南方周末等3个版本中国富豪榜的人数综合统计得出的,中国人民大学以6位校友入围的绝对优势占据第一。据统计,共有60多所高校的学子入围三大富豪排行榜,入围人数排在前列的高校基本上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校(据《21世纪人才报》4月6日报道)。 刚刚揭晓的“中国校友会200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也增加了“毕业生入围中国财富排行榜人数”——一个反映高校培养创新人才能力状况的导向性指标。 为寻找“中国富豪的摇篮”排榜也罢,以“毕业生入围财富榜人数”作大学排行的导向性指标也罢——中国的知识经济才刚刚兴起,大学教育尚未积淀多少资源,所谓的富豪榜也相当的不稳定——在这种现实下进行大学和富豪的相关性联结并作为大学排行指标,反映出社会在育人和创富上的浮躁心态:对知识经济不切实际的估计,对富豪榜的不清醒判断,对育人周期的浮躁认识。 先看看对知识经济不切实际的估计。大学与富豪人数的相关性“链接”,并作为实力排名的导向性指标,这实质暗含着一种假设:我们知识经济发展程度已经非常高了,高得可以从培养出的富豪数直接印证一个大学的育人能力。可事实如此吗?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 所谓知识经济,指的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虽然知识经济的概念早就进入中国了,但对比各项知识经济的指标可以看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知识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甚至有些指标还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再加上市场机制的不成熟,我们的知识社会水平是较低的——与这个现实对称的是:有知识的人未必能成富豪,富豪未必是有知识的人;有知识的人成为富豪有许多体制阻碍,成为富豪的人不少是钻漏洞而非因为拥有知识。 这种发展水平的知识经济平台上,很难从培养出的富豪人数对大学进行评价和定位,硬生生的排名中存在着很多偶然因素。 实际上,因为知识经济的低发展程度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中国富豪榜是相当不稳定的:或者是大起大落,去年的首富,今年可能会落到10名以外去,名不见经传的人,可能一跃成为财富新宠;或者是大进大出,排名前100位的富人,每年都会大量换血,大批的人出局,大批的人进来;或者是“问题富豪”相当多,每年都会曝出富豪丑闻,胡润的富豪榜甚至被戏谑为“问题榜”——这种不稳定与高校排名的相对稳定是不相容的。 去年人大校友富豪人数多,故称人大是“中国富豪的摇篮”,明年清华多起来,是不是“摇篮”就变成清华了?不稳定的“校友百富榜”又怎能成为要求稳定的大学排名的“导向性指标”。 另外,从育人周期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所大学在育人上的经验沉淀是需要足够时间的,虽然中国不少大学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可以在“工程师摇篮”、“自然科学家摇篮”这些方面进行定位。 但在创富上,真正的经济改革还没有多少年,“脑体倒挂”彻底结束也是近10年来的事,鼓励知识创富的时代也才刚刚开始,这么短的时间如何能对大学在“培养富翁”得出什么评价? 在两者的联系上有太多的偶然和太多不相关的东西——很多发达国家的“百富校友榜”是在几百年的大学历史和几百年的市场体制后才排的!从这种生拉硬接的“百富校友榜”,我们看到的只有赤裸裸的社会浮躁和教育浮躁。 【转载自:南国早报;文/曹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