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灰色清关”受到整顿 乌克兰华商面临转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15:30 新华网

  每年有大量中国货物从敖德萨港进入乌克兰。(黄晓东 摄)

  乌克兰新政府大力整顿“灰色清关”问题

  乌克兰新政府成立以来,致力于打击走私、整顿进出口贸易秩序、规范海关监管机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

  乌政府成立了打击走私行动小组,负责对海关和有问题的货物进行核查;对敖德萨等主要口岸的海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调整,清除海关队伍中的腐败分子;对乌境内进出口商实施分类管理,将从事过非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对其实施全面严格的监管;通过了关于进口商品快速通关程序的规定,根据该规定,货物通关时间由原来的12—15天缩短至1—3天;严厉打击进口货物以低于商品实际价格进行清关的不正规贸易行为,即所谓的“灰色清关”,强制要求进口商出示商品出口国提供的出口商品报关单,以核对商品的品名和实际价格。

  中国商人坦然面对新政策

  中国商人对乌克兰政府出台的新政策总体上表示欢迎,特别是有关加快货物正常通关速度、降低部分进口商品关税、限定警察和税务警察检查程序和范围、成立进口商委员会等新规定,因为这些措施意味着乌方已经开始在政府层面上关注贸易的正规化问题。

  长期在敖德萨做集装箱贸易的王先生向记者表示,尽早取缔“灰色清关”有利于维护中国商人的合法权益。一位姓刘的中国商人告诉记者,虽然乌克兰政府出台了一些有利于规范海关监管、加快通关速度的措施,但海关具体执行部门并未严格按照新规定执行,“灰色清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由于乌克兰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商品在乌克兰竞争力较强,他对在法制环境下经商的前景比较看好。

  也有不少中国商人认为,乌克兰推行的新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为中国商人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尚难定论,但是,中国商人走正规化经营之路、调整商业行为已是必然选择。

  中国商人是“灰色清关”的最大受害者

  据统计,乌克兰现有中国商人3000多人,主要从事商品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其中绝大多数人在敖德萨“七公里”市场从事集装箱批发业务。

  长期以来,中国商人的集装箱绝大多数是以“灰色清关”方式进入乌克兰境内的,即中国商人向乌海关指定的任何一家清关公司缴纳一笔费用,然后就可以顺利通关,迅速提货。可以说,“灰色清关”是乌转型时期体制不健全的产物,中国商人选择“灰色清关”是不得已而为之,否则乌克兰海关将以各种理由故意拖延货物通关,中国商人因此则难以在乌克兰市场立足。

  “灰色清关”为中国商人带来诸多风险。由于货主一般无法得到合法报关单,乌克兰一些执法部门的个别人员经常会借盘查货物之名,对中国商人进行勒索、敲诈,有时甚至无理查扣货物。前些年,乌克兰有过好几次小规模查扣中国商人货物的事件,中国商人每次都会损失几万美元。一些中国商人为了“花钱免灾”,每年都要损失十几个集装箱的货物。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报关单,中国商人经营的商品无法进入乌商品流通主渠道,只能在一些批发市场贩卖,严重影响了中国商品的经营规模。由于存在“灰色清关”问题,中国商人的“合法收入”很可能会变成“非法所得”,他们的资金无法存入当地银行或通过合法渠道汇出,只能冒险借助地下钱庄存款、汇款。

  面对“灰色清关”改革,中国商人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当前乌新政府政策走向来看,中国商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橙色革命”后,乌克兰新政府正在采取措施,营造公平、透明、法制的贸易秩序,打击走私和腐败,取缔“灰色清关”,改善投资和贸易环境,乌克兰还努力争取在年内加入世贸组织。这对长期依赖“灰色清关”的中国商人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中国驻乌克兰使馆经商处高锡云参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商人要想将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防止被市场淘汰“出局”,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及时做出调整:

  首先,实现经营的合法化和正规化。尽管乌克兰市场经营环境不够理想,但中国商人应把眼光放长远些,一定要取得正式的营业执照,依法从事商业活动。中国商人应严格依法按照乌克兰海关程序进行商品报关和缴税,以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中国商品形象。目前,在乌克兰正式注册的中国公司超过1000家,但大多没有正常运转起来。只有实现正规化经营,中国商品才可以打入超市、商场等主要商品销售渠道,中国商人的利润才会得到相应增加。

  其次,要提高中国商人自身综合素质。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根立足,中国商人必须尽快从多年的“灰色贸易”中走出来,不能只顾埋头做生意,需要扩大视野,研究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

  最后,要适当调整经营方式和发展方向,从贸易型企业逐步向生产型企业过渡,为在乌克兰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作出应有贡献。目前,中国华为电信、中兴通讯等国内知名企业已在乌克兰设立了代表处或独资企业,开始打入乌克兰市场。此外,中国驻乌使馆经商处也会实施预警机制,随时向中国商人和企业发布预警信息,为中国商人在乌克兰的发展提供服务。(本报驻乌克兰特派记者 黄晓东)(来源:环球时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